搜索
 

市中心城区农贸市场环境“脏乱差”突出问题整治

2020年1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抚州日报 2019-12-02

环境“变脸”换来百姓笑脸

——市中心城区农贸市场环境“脏乱差”突出问题整治综述

农贸市场是反映城市面貌的重要窗口。一直以来,市中心城区农贸市场环境“脏乱差”问题是影响市容市貌的“顽疾”,也是市民反映强烈的问题。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城管局围绕市民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要求,坚持重点整改和长效管理协调推进,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城市面貌的一次次“变脸”,换来了市民的一张张笑脸。市民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了主题教育带来的可喜变化。

积极推进,强化责任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市中心城区农贸市场环境“脏乱差”问题整改的决策部署就是动员令、冲锋号。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市城管局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调研发现市中心城区农贸市场环境“脏乱差”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农贸市场基础设施落后,硬件设施老旧、破损现象严重,功能区域划分不全;二是管理不到位,市场内摊位乱、秩序乱、卫生差,活禽宰杀区不规范,活禽区、水产区异味重,以及市场外周边车辆乱停乱放、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等。为此,市城管局成立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搭建了工作专班,明确了项目负责人、现场责任人、现场管理人的工作职责,为农贸市场的提升改造、日常监管提供了组织保障,强化了整改责任的落实。

精心组织,狠抓全面整改。此次市中心城区农贸市场提升改造的特点是全面改造、全面升级,将市本级、临川区、抚州高新区管辖的所有农贸市场(不管产权归属个人私有还是国有)都纳入改造范畴,不留盲区、不让一家市场落下。改造内容包括市场内部所有基础设施,一是对市场的供水、供电及排水系统进行完善;二是对市场摊位布局进行整体调整,重新划分功能区域,重点对活禽区采取“购买、展示、宰杀”三隔离的全封闭布局等,使整个农贸市场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清晰;三是设置专门检测室,提供菜品的快速检测服务,并及时公示检测数据,确保食品安全;四是公厕改造全部达到二类公厕标准;五是增设了各类标志、标识,如农贸市场制度牌、创卫宣传栏等;六是加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聘请专业公司按创卫标准对市场进行病媒生物防制消杀工作;七是设置智慧管理系统,为居民提供更便捷、透明的消费服务。经过1个多月的日夜奋战,市中心城区19家农贸市场全部完成提升改造,并投入经营。市场投入使用后,市城管局持续开展了环境卫生秩序专项整治。一是加强卫生保洁,市场实行全天候、全方位保洁,不留卫生死角、垃圾日产日清;每天休市后对市场进行全面冲洗;定期进行消毒和除“四害”。二是整顿市场内外秩序,统一布局,划行归市,做到摊点货物摆放整齐有序;强化市场周边门店“门前三包”责任制,规范市场门口秩序。三是强化管理,加强人员管理,并实行定员、定岗、定责;建立市场管理各类台账;建立健全“市场卫生责任制”等13项制度。四是强化宣传教育,采取同经营户交心谈心、发放宣传通知单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他们自觉维护市场秩序和卫生。

创新思维,狠抓长效管理。为巩固成效,市城管局按照创国卫的标准,对标对表,创新思维,主动作为,力抓市场长效管理。一是实施智慧管理,安装市场智慧管理系统,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对重点产品实行源头追溯,建立经营户销售食品索票索证制度,保存电子数据台账,实现蔬菜、食品质量问题可逆向追溯。二是实施市场运作模式,引进专业化公司统一经营管理,自负盈亏,市政府相关部门只负责对市场进行监督考核。三是强化部门联动监管,城管、市监等部门联合执法,按照创国卫工作对农贸市场管理的要求,对市场“脏乱差”现象进行持续管控,落实长效管理。

通过此次提升改造,市中心城区农贸市场改变了原来“脏乱差”的现象,为市民提供了干净、整洁、有序的购物环境,让市民拥有了更多、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