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融入生活
——我市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回眸
秋季的抚州城,依然满目青翠。在新城区,汝水森林公园、凤岗河湿地公园、名人雕塑园等地,林水相依、绿意盎然。即便是楼房密布的老城区,也有着养眼的绿色:陆续竣工的小游园,绿化提升的广场、道路等,无不草木繁盛。
走出城市,广袤的赣抚大地,绿色充盈。一座座山上,树木葱郁;一个个美丽乡村,风景秀丽;一条条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匝道,两旁绿树成荫……一个生态如画的秀美抚州跃然眼前。绿色,已经融入抚州人的生活。
“一大四小”冲击波
山清水秀的抚州,有着天生的令人艳羡的绿色。“一大四小”的提出,则将这种绿色升级,并加速引向人们身边。
“一大四小”是全省造林绿化工作目标任务和内容的总称,“一大”即森林覆盖率,“四小”即城市、乡镇、农村、基础设施和工业园区等四个方面的绿化。
2008年10月19日,我市召开动员大会,拉开了“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序幕。近期目标是:到201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3个百分点,确保达到64.1%;中期目标是:到2012年,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4.1%以上。
在“一大四小”的冲击下,全市上下掀起造林绿化热潮。市委、市政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多次召开调度会,并严格督查工程质量和进度。县(区)、乡(镇)也纷纷行动起来,抓示范、造精品,每个县(区)都在城市周边建了1—2个森林公园。
“一大四小”全面提升了我市绿化品质。工程实施以来,全市共投入资金19亿多元,完成造林207万亩,占省下达计划的140%;完成各类通道绿化带建设1192公里;新建或扩建森林(湿地)公园12个;打造森林乡(镇)、森林村庄、森林园区、森林校园等“森林十创”单位208个。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4.54%,超出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几年来,我市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先进设区市,并先后荣获“中国低碳经济示范城市”“全国最佳绿色生态城市”等称号。
“美貌”与“智慧”并存
四年来,抚州不仅出落得秀美动人,还大展才智,培育特色林业产业,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并进。
结合“一大四小”,我市重点打造杨树、花卉苗木、毛竹、油茶四大产业,力争到2015年,全市花卉苗木达30万亩、高产油茶达60万亩、毛竹丰产林达350万亩。
为了扶持杨树产业发展,去年10月,我市下发通知下达杨树基地建设任务。实施“一大四小”以来,我市共栽植杨树320万余株,成活率达95%以上,造林面积4.6万亩。
在花卉苗木产业规划上,着重打造东临公路、抚八线两条花卉苗木产业带。沿线的东乡、乐安、临川、崇仁等地,采取政府扶持、市场运作、企业带动、大户和农民参与的办法,积极引进苗林公司参与“一大四小”,去年以来已新建花卉苗木基地1.5万亩。
乐安引进高氏集团,已建设高产油茶基地3万多亩。
各地还因地制宜,将“一大四小”与特色产业结合起来。金溪依托香精香料产业,推进芳樟种植,打造“南国樟城”。目前,全县已建成芳樟原料林示范基地3万亩、芳樟育苗基地1000亩,每年可提供优质苗木8000万株。芳樟等香料原料林的快速发展,直接带动了4万余农民增收。
仅去冬今春,全市共完成现代农业油茶示范项目建设3.1万亩、油茶示范林基地建设1.4万亩,实施造林补贴试点面积2.2万亩、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面积10.6万亩、低产油茶林改造1.3万亩。
让抚州拥抱森林
尽管“一大四小”带来巨变,但我市并未满足。幸福抚州思路的提出,使我市在生态建设上有了更大的雄心。
这就是打造“森林抚州”,使抚州“城在青山绿水间,人在鸟语花香中”。
去年12月,我市正式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提出实施山上绿化、城市绿化、通道绿化、村庄绿化、园区绿化、单位绿化等六大工程,创造一个更加优美、清新、安全、舒适的人居环境,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全面达到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标准。
“森林抚州”,无疑是对“一大四小”的升华。让森林走进抚州,让抚州拥抱森林,成为建设幸福抚州的重要内涵。
瞄准这一目标,我市造林绿化持续升温。今年以来,全市完成造林面积39.85万亩,通道补植补造1192.8公里。
抚州老城区的变化令人啧啧赞叹。为弥补老城区绿化不足的缺陷,我市对赣东大道、学府路等道路进行拆墙透绿、破硬建绿、节点绿化提升。同时,在街头兴建小游园,其中不乏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对羊城广场、马家山广场、人民公园等进行绿化提升……一系列举措密集推出,老城区绿化水平大大提升。
如今,市中心城区绿化面积达3.79万亩。绿地率45.16%、绿化覆盖率48.1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9平方米,这三项主要指标均居全省前列,超过国家森林城市相关标准。
可以感受到,今日的秀美抚州,离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现代森林城市已经越来越近。
记者 邓广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