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山区生态水稻的致富经

2020年11月11日 10阅读 来源:抚州日报 2020-10-12

初秋的乐安县谷岗乡登仙桥村峡山组,暖阳和山岚笼罩下,金黄的稻浪、收割机隆隆的机收声,让这片梯田充满了丰收的喜悦。这片总面积百余亩的梯田,村民陈国辉承租了近一半,种上了生态水稻。“与绿能公司合作,种粮效益会比以往好。”陈国辉信心满满。

绿色发展,生态优势转化为价格优势

挺进山区,是乐安县绿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能公司”)今年的“重头戏”。

个中缘由,一方面,乐安县地势南高北低,南部的谷岗、金竹、招携、南村等乡镇,生态环境好,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绿能公司出于高质量发展考虑,需要进一步拓展高品质产品。

“去年,我们聘请专门的人员对谷岗、金竹等地的耕地进行了土壤检测,结果显示,被检测土壤样品均达到了有机农产品的种植要求,这更加坚定了我们挺进山区种植生态水稻的决心。”绿能公司综合部经理凌致远告诉记者。

据介绍,为体现山区的生态优势,根据土壤条件和耕作标准,绿能公司与山区乡镇农民签订的稻谷收购价格分三个层次:特级标准稻谷收购价格为7.56元/公斤,一级标准的收购价格为4.26元/公斤,普通标准的收购价格为3.2元/公斤。“优质优价,让山区的生态优势通过价格充分体现出来。”凌致远说。

绿能公司的决心,很快通过合同签订的收购价格转化为山区种粮农民的信心。谷岗村种植大户陈达告诉记者,特级标准的水稻,不打农药、不用化肥,施用有机肥,公司与他签订的稻谷收购价格远高于普通稻谷。今年,他按特级标准种植了生态水稻100多亩。

“今年的亩产值预计增加到3400元以上,每亩比往年增收500元没有问题。”30多岁的陈达返乡种粮已有8年,站在金黄的稻浪里,他对增收充满了信心。

一田多收,生态种养拓宽增收空间

第一个在全乡开展田间养鸭,实现稻丰收、鸭肥美、人增收,让谷岗乡凹下村村民余庆云成了当地人羡慕的对象。

“今年在田里养的第一批鸭子可增收2万元,现在我又养了第二批。”40岁出头的余庆云早年在外打工,回乡后开了一家家具店,兼种水稻。2017年,他参加了当时县有关部门组织的种养技术培训,接触到了稻田养鸭的生态种养技术。

“有想法,但一直都不敢养,怕稻田养鸭受到农药等影响。今年绿能公司到谷岗后,大部分田块都不打农药、不用除草剂了,养殖安全方面有了保证。”今年上半年,余庆云选了山谷里的一片梯田,采取稻鸭共作模式养殖了2000只鸭子;在另一处靠近公路的水稻田里,采用稻鱼共养的方式养殖了50余亩稻花鱼。

“没有想到,稻田养鸭、养鱼都特别成功,尤其是田间养鸭,鸭子可为稻田除草、捉虫,鸭粪是很好的农家肥,种出的稻子出谷多,且颗粒饱满。”尝到甜头的余庆云心里特别高兴。

与余庆云田间养鸭增收不同,自己没有种地的谷岗乡板岭村村民欧阳贵福花了2000元,租了水稻种植户陈国辉的30多亩稻田,在田间养殖甲鱼。“今年放了3800斤甲鱼苗,实行天然喂养,达到商品甲鱼的规格后至少卖到80元一斤。陈国辉收租金,我收甲鱼,实现了双赢。”欧阳贵福说。

据了解,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山区农民绿色发展、绿色增收步伐,乐安县近年来大力实施“养鱼稳粮工程”,县财政每年拿出资金200多万元,扶持稻(莲)田养鱼。同时,每年开展技术培训,鼓励种粮农民尤其是山区种粮农民发展稻鱼共养、稻鸭共作、稻鳖共生等技术。目前,全县稻鱼共养面积达1万多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区实行生态种养,群众的增收空间也变大了。”余庆云高兴地说。

农户托管,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谷子比往年饱满,米质好,做出来的饭也好吃不少!”近日,在登仙桥村峡山组收割稻谷的陈国辉告诉记者,他按一级标准的要求种植了50多亩生态水稻,一级标准的水稻可以用机械耕田、机械收割,但不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除此以外,今年种田与往年没有什么不同。”

与陈国辉有同样感受的还有金竹畲族乡联村畲族村党支部书记雷冬至。据他介绍,联村30余户群众从绿能公司领了种子,一家一户种植,用牛和机械耕地的都有,跟以往种田没什么区别。

既让山区农民享受生态发展的红利,又让农民参与水稻生产全过程,这也是绿能公司挺进山区、主动调整发展模式想要达到的效果。

“毕竟,山区的田块小而分散,土地还是山区农民生产、生活的有力依托。”凌致远告诉记者,绿能公司自2017年底进入乐安以来,在公溪、山砀等耕作条件较好、适合发展规模化种植的乡镇,推行“农民出土地,公司包耕种”的土地流转和土地托管模式,突出产量优先。今年到山区发展后,根据山区的条件,突出品质优先,有针对性地采用了“农户托管”模式,让农户直接参与水稻生产的全过程,更好地适应了山区的耕作条件和耕作文化。

据介绍,在“农户托管”模式下,农民可以选择将土地委托村集体统一流转和转租,也可以以散户的形式与公司签订收购订单。公司不对种植户下产量任务,不设超产奖励,没有生产环节的服务委托。

“将生产环节交给农户托管,但不等于放任不管。”凌致远说,公司在种植品种、技术推广、生态植保等方面,会同各级政府和村“两委”,共同为农户提供诚信服务和严格监管。同时,公司对达到特级和一级标准的稻田,分别按0.6元/公斤和0.3元/公斤的标准,付给村集体一定的产业服务费用,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经过一年的实践,“农户托管”生态水稻种植模式在谷岗、金竹等地得到农户的普遍认可,充分调动了农户的积极性,带动了就业,促进了增收,加速了山区农业产业化进程和生态价值转换步伐。据介绍,2021年,谷岗乡生态水稻种植面积有望在今年的基础上再增加2000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