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城乡绿意浓
自2011年我市正式启动创建“森林抚州”活动、大力实施“六大绿化工程”以来,抚州这座古城掩映在郁郁葱葱的绿树丛中,大大提升了城市的气质和品位。
森林城乡 城隐“绿肺”中
尽管眼下正处于寒冬季节,但你若来抚州,依然处处可见绿树婆娑,全城绿意盎然。有外地客人初来抚州城,浏览一圈后惊呼:“城市隐藏在‘绿肺’中!你们生活在‘天然氧吧’里!”
自2011年我市正式启动创建“森林抚州”活动以来,一座充满魅力的“森林城市”悄然崛起在赣东大地。
汝水森林公园地处我市主城区东南部。公园分为天然林木区、珍稀树木区、休闲娱乐区、人工湖及湿地区、抚河滨水景观区等,建有林业博物馆、森林宾馆及亭台楼阁、广场、道路、桥梁、夜景灯光、喷泉等。人工绿化面积达36万平方米,共栽植树木80多个品种6万余棵,种植草皮13.9万平方米,片植小苗6.8万平方米。公园内遍植名贵植物,绿树掩映,绿波荡漾,生态环境优越,景色宜人,已经成了抚州城区的大“氧吧”。
其实,令抚州人自豪不已且流连忘返的好去处,并不只是汝水森林公园一处。东乡县的千子湖和佛岭公园、金溪县的象山公园、南城县的滨水公园及登高公园、南丰县的琴湖公园……一处比一处更美。据统计,近两年来,我市主城区及各县(区)已建成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17个,且个个美轮美奂。而位于市中心城区的梦湖甫一建成,便以其浩大的水面、茂密的树林和秀美的景色引起了市民的兴趣。
同时,“森林乡村”的创建,也使许多乡村掩映在花木丛中。“花开百村”是资溪县“森林乡村”建设的一个亮点。他们按照“村村有特色、处处有风景、四季有景观”的思路,大力推进乡村特色绿化,先在全县通道沿线、乡镇所在地及周边村庄、重点景区外围村庄进行绿化,然后全面铺开,目前已完成18个示范村组建设。至于崇仁县六家桥乡的艾坊村和车家村,则以其秀丽的田园风光吸引了中央电视台的目光。去年,中央电视台七套的采编人员专程来到这两个村,做了一期《乡约》专题节目。
据了解,结合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从2011年起,我市正式启动了创建“森林抚州”活动。创建“森林抚州”万人签名暨市花、市树评选,新建、扩建单位(庭院)和居住小区严格按绿地指标规划设计,在市中心城区拆房建绿、拆墙透绿、治脏变绿、见缝插绿,把小区绿化管理和养护情况作为物业公司资质年检、考核、升级的重要依据……相关的活动一个接一个,改善了城市环境,切实让群众从中受益。据悉,到2012年,我市已打造“森林十创”示范点177个,新增绿地小游园30个。
绿色通道 车沐春风里
汽车行驶在我市境内的道路上,有什么感觉?去资溪县的路上看看。
沿着316国道行至资溪县高高的佛头岭,但见四面青山披绿,树木苍翠欲滴,公路两旁和空阔地上一行行、一片片新栽种的树木,是紫玉兰、鹅掌楸、紫薇、木莲、红叶石楠等,还有桂花、茶花、罗汉松、竹柏之类。“这哪是植树绿化,简直是开植物园啊。”记者笑着说。这是我市建设绿色通道的一个缩影。
资溪的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列江西第一、全国第七,森林覆盖率达87.2%。该县从“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战略高度,从“大生态、大景区、大旅游”的发展目标出发,大手笔描绘160万亩的山水画卷。在建设绿色通道时,该县投资3000万元,把境内60.2公里的316国道、法水景区公路、大觉山景区公路致力打造成赏绿、观花、看果相映成趣,千姿百态、四季常青的生态景观大道,种植树木品种30余个、95万余株,并在每个路段突出几个主要树种。同时,实行立体绿化,乔、灌、草、花合理配置,达到赏心悦目、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移步换景的效果。
在市中心城区,从横贯东西的迎宾大道到南北走向的文昌大道,从通行多年的赣东大道到尚未竣工的晏殊大道,从繁华的商业街到宁静的小区道路……只要是路,两侧均遍植着密密层层的乔木、灌木。阳春三月,湖滨路边的垂柳,向路人调皮地撒出一把又一把轻扬的柳絮;酷暑盛夏,穆堂路边的法国梧桐,为路人撑起巨大的“遮阳伞”。在抚州,哪条路上不是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树!“行走抚州路,如沐春风里”是如今的抚州市民对全市大大小小道路的赞誉。
在创建“森林抚州”活动中,我市大力实施山上绿化、城市绿化、园林绿化、园区绿化、村庄绿化、通道绿化及单位(庭院)绿化这“六大绿化工程”。据介绍,仅2012年,全市就完成造林绿化面积40.67万亩,占省下达计划的140.5%。其中,完成主要通道的补植补造里程达1192.8公里,提升绿化精品段里程达228公里;种植杨树苗木75万株、桂花和杜英等绿化大苗65万株、湿地松大苗30万株、紫薇和夹竹桃等开花灌木85万株。林业专家介绍起我市的通道绿化工作时,颇为自豪地说,抚州的通道绿化有两个亮点:一是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宽,达到30—50米;二是植树的成活率高,达到95%以上。
绿色产业 凤鸣芳草间
在创建“森林抚州”的过程中,我市不但努力提升人居环境质量,还想方设法通过生态富民产业的发展,让广大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2012年,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花卉苗木产业、毛竹产业、油茶产业和林下经济产业的意见和规划,将生态富民产业的发展列入县域经济考评范围。
花卉苗木产业,我市着力发展7.5万亩花卉苗木基地。以东临公路连接抚八线为轴,建设了金临公路、抚城路、东临公路三条通道绿化示范带;以花卉苗木基地为依托,市本级正着手建设一个集花木销售、旅游观光、信息发布为一体的花木交易市场,形成完善的市场交易体系。
毛竹产业,仅2012年,全市就改造低产毛竹林40万亩,建设毛竹高效示范基地5.78万亩。
油茶产业,全市高产油茶种植面积已发展至10万亩,其中国家安排油茶造林项目有现代农业油茶项目3.1万亩、社会造油茶林5.5万亩。
林下经济产业如今已成为抚州发展生态经济的一大亮点。我市充分发挥林地资源优势和林阴空间优势,重点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四大类林下经济产业。资溪香檀山茶业有限公司通过大力发展白茶种植,吸引更多的农民投入到白茶种植上来,白茶种植户人均实现收入6800元。在宜黄县凤冈镇新斜村,恒丰特种养殖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在林下发展蓝孔雀养殖业。如今,该公司蓝孔雀数量已由当初的几十羽发展到四千余羽。在该公司的辐射带动下,周边乡镇30余户农民仅养殖蓝孔雀一项,户均纯收入达4000余元。在崇仁县,林下麻鸡养殖已成了该县生态农业的一大产业优势。该县总人口30余万,从事麻鸡产业的就达到3万余人,涌现出麻鸡养殖户2000余户。崇仁麻鸡不但成为上海市场“新宠”,而且还“飞”往湖南、山东、山西等地。2012年,全县共出栏麻鸡6600万羽,实现产值8.52亿元。
我市的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之路不但走得稳,而且走得越来越快。2012年4月,我市召开了高规格的林业产业发展恳谈会,由外地客商和本土林业企业投资的11个大型林业产业项目集中签约,签约额近12.8亿元,涉及产业科技园、花卉苗木基地及交易市场、仿古工艺品和家具生产、香榧种植及加工利用、茶叶加工、森林旅游、林下生态养殖等,其中投资额5亿元以上项目1个、1亿元以上项目4个。
全市上下的齐心协力,使“森林抚州”创建硕果累累。我市已先后获得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年度表彰先进设区市、全省第一批“森林十创”先进单位、全省设区市林业工作目标考核第一名等荣誉。
记者 梁家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