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全球矿晶交易的盛会。150多个展位,600多个国内外展商,12万多人次的游览人数,矿晶交易额1.6亿多元。
这是展示创新成果的平台。省内外213家企业319名嘉宾和客商,签约文旅项目18个,签约金额110多亿元。
这是城市发展的高光时刻。100多家媒体全方位、立体化报道“中国科普胜地、世界地矿名城”。
“相约黄石、共享晶彩”第三届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大会暨晶彩黄石文旅嘉年华已圆满落幕,但影响和吸引力永不落幕,并推动城市迈向高质量发展。
(一)
大冶湖畔,大冶湖生态新区黄石矿博园里游客络绎不绝。来自江西的陈女士和同伴在园内网红打卡点拍照说:“第一次体验这种独特的工业之旅,黄石非常吸引我。”
距离网红打卡点不远的巴基斯坦馆前,来自美国的查理斯先生看到精美的矿晶充满惊喜,竖起大拇指说:“难以想象,非常期待下一次的黄石之行。”
曾经的大冶湖,污泥流淌,满目荒凉。短短几年时间,荒蛮之地建起了园博园、矿博园、博物馆、恐龙馆、奥体中心……
在这里,黄石举办省运会、园林博览会,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大会,举行国际足球赛、半程马拉松、摩联动力冲浪板中国公开赛……
透过大冶湖核心区,纵观黄石全域,发展布局和脉络清晰可见。这些年,黄石紧扣“五城目标”,坚定不移推进“五大转型”,实施生态修复,推进五水共治,保护工业遗产,改建老城新区,建设路桥港园……
全新的平台、全新的设施,城市颜值不断提升,文旅底色不断刷新。“半城山色半城湖”的黄石愈加明净靓丽。如今,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何时来到黄石,都是人间好时节!
(二)
致广大而尽精微。细节总是打动人心。
一件小事,至今让希望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胡文华仍念念不忘。到黄石的那一天,胡文华从武汉刚下飞机,因为腿扭伤行动不便,接机的市招商服务中心志愿者马作昭一直扶着他,“非常周到、非常细心、非常热情。”
胡文华用“三个非常”点赞了黄石服务,坚定了投资决心,也见证着城市优化营商环境带来的变化,感受到黄石人的精神风貌。
弘扬黄石精神,提振精神区位,构筑精神高地,黄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评选黄石好人、最美家庭……
大会期间,近千名大学生志愿者、“小红帽”志愿者,提供“手拉手”“一对一”“全天候”志愿服务。
“优化营商环境60条”“暖冬行动”“千名干部进千企”“先建后验”“三十七证合一”“一个号码管服务”……城市行动接二连三。
正是这样的努力,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传媒与艺术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纷纷组建黄石科研基地。
正是这样的环境,刘光华博士高调宣布:将矿晶彩宝·刘光华博士矿物科普馆无偿捐赠给黄石。
(三)
几天前,一篇《湖北黄石,被低估的城市》微信推文,刷出了城市乡愁、黄石实力。
本届大会,全市县(市、区)同时发力,签约18个文旅项目总投资110多亿元。产业融合理念已融入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血液中。
这些年,黄石不断推进“三链”融合,把创新链植入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品迈向中高端。
推进十大产业研究院、十大工程技术中心、十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推进“百企技改”工程,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实现从原材料基地向新材料基地转变。
黄石九大产业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传统产业脱胎换骨,跻身国际大市场;新兴产业加速裂变,保持高速增长;服务业成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城市的潜力和实力,改变了城市面貌,提升了城市品位,改善了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城市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风起云涌,新黄石人落户人数持续增长……
上海汀妆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丁洁多次来黄石考察,饱含深情地说:“争取把我们的品牌研发中心等一些精髓东西带给黄石人民。”
机遇之花总是在变革中悄然绽放。地矿科普,一次盛会,但不仅仅是一次会议。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