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标兵,后有追兵。面对城市间、区域间的激烈竞争,园区如何吸引优质产业项目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
聚焦主导产业,着重招大引强,宁舍“快钱”,不打“快拳”;延伸产业链条,加快“三链”融合,配套产业“不请自来”。作为黄石产业发展主战场的开发区·铁山区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7日,开发区·铁山区天玑智谷厂区车间,一块块显示屏从流水线上组装、检验、包装,销往全球各地。
“这条生产线是专供海外一家厂商的产品。疫情带来的居家办公、无接触式服务,火了显示器行业,我们提前布局,乘势起飞。”天玑智谷(湖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学俊介绍,为了满足国内外不断增加的订单,企业复工后在4月底又新增了一条全自动生产线,5月20日投产。今年1月至6月,天玑智谷完成总产值1.43亿元,同比增长266.61%。
“芯屏端网”是湖北省重点打造的优势产业,目前产值已突破3000亿元。紧邻武汉的开发区·铁山区以PCB产业为基,深耕产业链上下游,加速“三链”融合,为抢抓5G风口奠定了基础。围绕为武汉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延伸、强化的目标,2019年,开发区·铁山区电子信息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涉及覆铜板、高端PCB、光电显示、芯片设计与封装等产业,投资总额高达303.43亿元,在主导产业占比74.1%。一个研发、总部、终端市场在武汉,配套、服务和生产在黄石的格局已经逐步形成。
两则故事,最能显露市委市政府发展优势产业的定力和智慧——
电子信息“无中生有”。黄石原本没有PCB产业,但是有PCB产业的重要原材料铜、铜箔等。2011年,通过产业链研判,招商引资精准承接产业转移行业龙头之一的台资企业沪士电子率先落户开发区·铁山区。
既然认定了方向,便只顾风雨兼程。近十年来,干部换了一届又一届,但支持PCB产业的决心从未改变。定颖电子来了,欣兴电子来了,台湾PCB产业三巨头都来了。星河电子、上达电子、宏广电子、西普电子……9年多时间,10多家知名PCB企业相继落户该区。从硬板到软板,从10层到60层,目前,开发区·铁山区PCB产业产能总规模超过2200万平方米/年,成为全国第三大PCB产业集聚区。
PCB产业的扎推集聚让上下游企业“坐不住了”,配套产业“不请自来”。2018年5月,覆铜板总产值排名全球第六的台光电子投资10亿元,在黄金山工业新区建设生产基地。起初,台光电子并不看好开发区·铁山区,但这几年该区PCB产业的快速发展,让他们摘下了“有色眼镜”。台光电子落户的消息传开后,玻纤布供应商宏和电子负责人赶到开发区·铁山区,表达投资意愿。从开始洽谈到18亿元项目落地,仅用3个月时间,创下了又一项“开发区·铁山区速度”。
以此为起点,光电子产品、电子基础材料等配套项目纷纷上马。开发区·铁山区电子信息产业产品涵盖了HDI高密度板、单软硬结合板等上下游整个领域,并积极抢抓5G新基建的发展机遇。短短几年时间,开发区·铁山区电子信息产业演绎了“教科书式”的集群发展路径,成为拉动黄石经济转型升级、逆势增长的强劲动力。
开发区·铁山区电子信息产业“教科书式”的发展路径,来源于该区干部群众全力支持PCB产业发展的决心,更揭示了一个道理,当产业链完善到一定程度,会产生“虹吸效应”,良好的产业生态自然生成。电子信息是这样,智能制造、生物医药、高端工模具也是这样。
5日,铁流·三环离合器项目完成设备调试,总成车间开始试生产。老厂生产线不停、新厂搬迁调试,铁流·三环离合器公司副总经理陈绪红忙得不可开交。搬到黄金山工业新区,在陈绪红看来,是公司建成世界一流的汽车离合器生产企业的必然之举。
“随着城市的发展,老厂区成了居民区,发展空间狭小、产能受限。开发区·铁山区产业聚集程度高,要素供给全,营商环境优,我们下决心搬迁。”陈绪红说,新厂区占地200亩,扩大商用车离合器生产,上马新能源车减震器,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5亿元。
不仅是铁流·三环离合器项目,如今的开发区·铁山区智能制造产业聚集有三环锻压、东贝机电、三丰智能等技术实力雄厚的企业,形成了数控机床、制冷设备、智能物流输送等产业体系;生物医药产业聚集有劲牌持正堂药业、世星药业、远大医药等企业,形成了“化学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的完整产业链;高端工模具产业聚集有楠田工模具、晟起模具、宏佳模具、庄谱模具等一批产业竞争力强的高端工模具企业,正着力打造华中高端工模具产业集聚区。
据介绍,近几年,开发区·铁山区聚焦主导产业,以产业整合为核心,依托光谷科创大走廊,着力引进一系列为武汉“芯屏端网”相配套的产业,实现了招商引资项目数、项目建设开工数和项目投产数“三个翻番”。眼下,开发区·铁山区正围绕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500亿元智能制造产业、2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100亿元高端工模具产业的“1521”奋斗目标,开拓进取,奔跑前行。(董浩 汪磊)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