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湖湿地公园开园
远山如黛,绿水潺潺。九月的微风、水鸟、花草、涟漪……串起了磁湖湿地公园如诗如画的风景。28日,磁湖湿地公园举行开园仪式,引来众多“尝鲜”的市民朋友的感叹——“黄石人又多了一个休闲观光的好地方”!
开园:历时六年 终成一体
磁湖湿地公园,由磁湖上游湿地公园项目、磁湖下游湿地公园项目共同组成,总面积约为115公顷。
2015年初,磁湖上游湿地公园项目动工,历时两年,昔日杂草丛生的污泥湾,摇身一变成为长1.2公里、占地17.6公顷的滨水公园。这个天然的“水质净化器”,将来自磁湖上游老下陆片区的大量污水吸纳,经过水生植物网过滤后,生成净水吐入磁湖。
磁湖下游湿地公园项目于2017年动工建设,在延续上游项目生态治理特色的同时,更加强化科普教育、景观构建的功能。市亚行办磁湖下游湿地公园项目部负责人熊永钦介绍,今年以来,各方共同努力,克疫情、战汛期,按时保质完成尾水处理工程、防洪工程、景观工程和桥梁工程等任务,确保公园整体如期开园。
园区主要由湿地功能区、科普展馆区、休闲驿站、园林景观、城市防洪系统、园区绿道等组成,涵盖52种不同乔、灌木,42种不同地被、水生植物……看潺潺流水,赏田园风光,拍鱼儿嬉戏,闻丹桂飘香。
园区设计多个特色景观,十余个湿地景点、七座景观亭园,如珍珠般散落其中。位于白马路主入口广场处,五座“石上花开”雕塑引人注目,以黄石之“石”为名,游客通过触摸、扫码等互动形式,多维感受黄石悠久矿冶文化,彰显黄石人民勇于开拓的精神。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非常漂亮、非常舒服、非常喜欢!”专程来参加开园仪式的市民罗立军,连用三个“非常”赞叹这座建在家门口的湿地公园,一口气走完了4.5公里的游园路。
展馆: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靠近白马路的主入口处,几栋黑瓦白墙的中式建筑临水而建,正位于整个湿地公园的中心位置,这里是磁湖湿地科普展馆。
磁湖湿地科普展馆布展负责人何伟介绍,科普馆以“灵秀湿地·生态黄石”为主题,分为湿地科学、黄石湿地和湿地保护三个主题展厅,以黄石山水为起点,依次认识湿地、走进湿地、保护湿地,引导观众在科学的视野下认识到湿地的概念、类型、成因以及功能等知识,多角度科学认识湿地,了解湿地的多样化价值,感受湿地对于人类经济和生态发展的重大意义。
通过声、光、电等手段配合,结合动、植物标本,生动、形象地介绍和解析湿地净化和水处理工艺,演绎湿地生态知识和环保理念。特别是湿地保护展厅,大型环幕投影、LED投屏结合,以“河流孕育湿地 湿地孕育生命”为主题,打造大型沉浸式生态互动空间,演绎出“春夏秋冬”四季变换。
湿地科普馆西侧不远处,掩隐在高大香樟树群身后,陈列有近300件展品的动植物标本馆,俨然是一座神秘的“奇幻王国”。
动植物标本馆以进化为主线,设有生命进化厅、动物标本厅、植物标本厅,不仅能近距离看到非洲狮、扬子鳄、黄喉貂等珍贵动物标本,湖北白蜡、白辛树、红椿等珍稀植物标本都在此陈列。在多种形式互动和体验中,呈现出地球精妙无比的生物世界,倡导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所展出的非洲狮、扬子鳄,是鄂东南地区唯一的真实动物标本,非常值得一看!”何伟说,科普馆、标本馆虽然建筑体量大,但设计、布展颇费心思,集生态科普展示、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等于一体,寓教于游,为市民提供一处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游园:“十一”正式开园 建议错峰游玩
“虽然迎来了开园仪式,但要到‘十一’假期,磁湖湿地公园才会对市民正式开放。”负责湿地公园运维的磁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柯磊介绍,通过开园仪式后的试运行,有助于发现园区不足与短板进行整改提升,确保前来游玩的市民享受到更好的休闲体验。
“十一”假期期间,磁湖湿地公园里的湿地科普馆、动植物标本馆将对市民全面开放,并设置民间手工艺品非遗市集,本地特产、饮水、零食售卖点等,方便市民游玩。同时,“十一”假期前三天,公园还将举办“迎中秋、庆国庆”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文艺汇演、太极表演、汉服表演、“歌唱组国”快闪等活动。
考虑到节假日出游人员较多,园区提醒广大市民选择错峰出行,避开高峰时段。出行中,市民朋友要坚持规范佩戴口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游览景点和展馆时,要分散游览、有序参观,不进行聚集性、群体性活动。
据悉,后期园区还将续建白马山主入口处的湿地人行景观桥,连通黄荆山登山步道和柯尔山-白马山公园,为市民打造独特的游玩体验,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将湿地景观与尊重自然、传承文脉相结合,打造极具黄石本土特色、代表黄石城市形象的高水准湿地公园。(廖巍巍 王若梦 汪磊)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