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是一年一度春耕备耕的黄金期,也正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期,我市各地在确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不松劲的前提下,抢抓农时,积极开展春耕备耕,有力保障群众投入到春耕农忙的热潮。
战“疫”春耕两不误
打碎的青草夹杂在泥土里,散发着春天的芬芳。3月27日,梁子湖畔的太和镇谢埠村,金土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夏江林正带着24个村民在地里劳作,或挥锄舞镐,翻松土壤;或躬身屈腰,施肥播种毛豆,每个人臂上“谢埠村春耕生产”的绿色袖标格外显眼。
夏江林说:“下田之前,要戴口罩,登记,测体温,一切正常才能下田。劳作时要保持一米以上距离。”
从2月10日起,老夏就种了100多亩萝卜菜、生菜等快生菜,快要上市了,估计一亩可以收800斤左右。
夏江林是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他与附近大户签订常年“托管”协议,开展代耕、代种、代收、植保等全程农机作业服务。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春耕备耕的步伐稍晚了几天。随着疫情形势转好,他和员工们正迫不及待地下田开展春耕作业,为水稻种植做好准备,“要保生产夺丰收,现在要买5000斤稻种。去年我熟悉了最新的精量穴直播,省了人工,也提高了效率。今年要扩大规模,大干一场。”
农机全力备春耕
铁牛奔腾,犁耙水响,宅在合作社,周兰华和益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们也没闲着,大家早早做好了农机的维修保养,迎来了农耕旺季。“每天电话不断,都是要农机服务的。”周兰华说,“今年多了不少小块农田订单,因为很多农民又捡起了撂荒的边角小块。”
面对疫情,合作社及早着手,全力抓好农资储备,加强农业生产技术指导,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千方百计开展春耕服务。“疫情防控要做好,农事也耽误不得,合作社每天都对农机消毒,农机手都要测体温、戴口罩。”
疫情之下,合作社的无人机、高效植保机等农业机械大显身手,在当地春耕生产中占据着主力地位。从3月1日至今,周兰华的无人机对油菜和小麦的飞防作业面积达了8000多亩。
段店镇中湾村,农机手正驾驶着旋耕机田间作业。眼下对于益农合作社来说,是异常忙碌的又一个开始。合作社今春通过生产资料绿色通道先后组织回复合肥2000吨,钾肥、氮肥、磷肥等700吨,各种水稻、蔬菜种子12万斤。“今年化肥、种子肯定比以往要用得多。所有农机全部投入作业,目前已经完成了临江乡黄岭村100多亩早稻播种和全区2000多亩藕塘作业。现在正在全力服务新增散户2000多亩、大户水田3200亩的水稻作业。”
不负春光播种希望
棚外大雨哗哗,棚内劳作热火朝天。
疫情挡不住人们播撒希望的种子。覆盖着大片大片白色地膜的田地,焕发着无限生机。
东明种养殖合作社负责人李月梅正带着大伙一起种西瓜。三三两两的社员戴着口罩分头劳作。有的在挖沟起垄,有的在忙着挖坑下秧……
“正月初七,我们就开始育秧,育出了2个大棚的麒麟西瓜秧、一个大棚的超甜玉米秧,都是好品种。”李月梅笑盈盈地说,“7天之内要把20亩西瓜栽完,跟着还要种60亩玉米。”
合作社社员李从云插话道:“3月初我们就种下了黄桃、无花果、桑葚、橘子,大概50亩。”
“疫情对合作社影响不是很大。”李月梅介绍,“合作社主打产品是土鸡、土鸡蛋,疫情期间每天都收到100多只鸡、近2000枚鸡蛋的订单。”
绿色种养正当时
在程贤智的“蘑菇工厂”恒温车间里,菌棒上长出的平菇,叶片肥厚,长势喜人。“这里原是1000头生猪养殖车间,现在改造成复合菌种植车间,种植菌棒6000多根,平时一天收200斤,高峰期可收300斤,疫情期间十分俏销。”
疫情期间,程贤智热心公益事业,各定点医院、集中隔离点、防控指挥部,经常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抗疫人员是最可亲的人,要为他们服好务。爱心送菜行动从1月25日开始,只要医护人员有需求,我们就送!”
趁着春光明媚,程贤智将精力投入到学习农业新知识上,“备农资不如备农知,宅在家时我就经常看养猪、蘑菇种植方面的书,还计划去外地学习先进的企业运营、管理经验。”
“最近天气好转,打算扩大蘑菇种植,在地里种上蔬菜瓜果。”爱学习给老程带来甜头,也坚定了科技致富的信心。程贤智骄傲地告诉记者:“4月份央视7套《食尚大转盘》要播出我的节目,我的方意渡土黑猪要上中央电视台了!”
鱼欢水清会有时
走进位于杜山镇的湖北鄂州永达省级黄颡鱼原种场,大棚里扑面而来的热气与室外春日的凉爽形成鲜明对比。几位村民正在繁育池里对鱼苗进行分级分筛,一筛子下去,捞上来的鲈鱼都活蹦乱跳、体态均匀。
“繁殖的反季节鲈鱼鱼苗,上市期可提前2个月。”原种场负责人吴四文介绍,“年前已接了400万尾鱼苗订单,现在正全力组织生产。”
1月21日,吴四文从广东运回100万尾鲈鱼鱼苗。“品种是优鲈3号,一斤大约有1000尾到2000尾。”回到鄂州,赶上疫情暴发,一家人和4名工人在原种场就地隔离,进行生产自救。“因制氧机维护跟不上,加上前期只能给鱼苗喂成鱼饲料,生长期可能会延长20天。”
看着活蹦乱跳的鱼苗,吴四文还是信心满满:“400万尾订单目前只能完成100万尾,好在广东的专车又发来80万尾鱼苗,得加大培育力度,尽量满足订单需求。”
防控生产两不误
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我市从农资供应、农业科技服务、政策激励等多方面统筹推进春耕备耕工作。市农业农村局已组织全市136家农资批发及经销商,储备种子285吨、农药277.5吨、肥料1.75万吨、农膜50吨,基本满足春耕生产需求。
越是关键时期,越要稳住“三农”基本盘。目前,我市已成立粮油、花卉、蔬菜、水产、畜牧等10个产业专班,并分别组建技术团队,为春耕生产提供技术支持。组织80余名畜牧、水产、土肥和植保等行业专家、技术人员,开办田间课堂、线上课堂。农机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线上线下技术指导服务,帮助农机手检修、保养和调试各类农机具,并安排专车帮助农机手采购、运送零配件,保证农机具高效投入春耕生产。
据统计,全市2737家农业经营主体已复工复产(其中农业企业35家、农业专业合作社1814家、家庭农场710家)。春播粮食计划种植面积47.6万亩,截至3月31日,已抢育早稻秧田2450亩,可插大田面积1.5万亩;栽种春玉米2万亩,占计划的100%。投入农机具5800余台(套),完成机耕面积10.6万亩,机械统防统治面积达15.3万亩。蔬菜在园面积9.92万亩,其中春播面积7.44万亩。投放鱼种6.65万吨,完成投放面积22.2万亩。61家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引种8840头,93家家禽养殖场补笼26.9万只。
不负农时不负春,如今,鄂州各地的田间地头都按下快进键,开启了“春日进行时”,一个个春耕片段,组合出鄂州“春耕图”的美丽画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