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我市召开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疫情防控期间小区封闭升级管理后居民生活保障等相关情况。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政协主席何文,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薛四清分别就相关情况作详细介绍,鄂城区、社区、超市等相关负责人分别就市民关心的问题作出具体解答。
问:鄂城区作为主城区封控管理的主体,在居民日常生活特别是药品方面是如何保障的?
鄂城区区委副书记、区长董国平:针对基本生活保障方面,如肉蛋奶、粮油面以及蔬菜、药品等,开放了28家商超、10家母婴店、27家药店、16家煤气代灌点。截至昨日,蔬菜下单9109单,线上订购2100单。个性化代购服务方面,涉及肉蛋奶、粮油面等共24600单,基本满足群众生活需求。
关于药品供给保障,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安排,一是便利性,保证居民买得到药;二是利民性,确保居民买得起药;三是安全性,严禁出现药品安全问题。从便利性来讲,选择规模较大、药品数量多、品种齐全的药店,并兼顾社区导购服务半径,方便代购。针对一些建立比较早、老年人比较多的小区和药品需求量大的区域,增大药店的开放量,组织专班人员每晚针对药品需求进行统计,提早调货、备货。在满足普药的同时,开放一家国控药店,主要针对重症、慢性病等特殊人群,对在药店无法购买的处方药和精神类药品,安排社区工作人员到定点医院定点采购。从利民性来讲,市民购药均可享受会员价,如不满意,在未开封的情况下可换货、退货。从安全性来讲,因为药品是特殊类商品,如果管理中出现漏洞,极易造成风险问题,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管理:一是专人代购,对药品代购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安排专人进行采购,并开展培训;二是安排专人分拣,代购人员接收居民清单后,由药店安排专人进行分拣,分户打包、分户打单,贴明标签,避免因二次分装造成漏洞,产生风险;三是全程可溯,对所有代购药品实行痕迹管理,做到来源可溯。根据昨日统计的数据,药品采购共9892单,销售额为47.6万元,基本满足市民药品需求。下一阶段,将不断完善、加大力度,使市民的购物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问:实行封闭升级管理后,社区如何打通服务居民“最后一公里”,特别是服务困难群众方面?
凤凰街道澜湖社区居委会主任曹伊灵:就澜湖社区而言,该社区地处城南新区,共5605户、16078人,划分为10个网格,社区工作人员15人,平均每人服务373户。
在小区封闭升级管理期间,为保障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我们在各个小区选聘楼栋长、招募志愿者、成立楼栋业主群、组建居民生活物资代购小组,楼栋长通过各楼栋微信群,统计居民需购买的蔬菜、米、油、醋、盐、纸巾等生活必需品,并报送社区,社区网格员带领志愿者到商超统一采购,及时配送到居民手中。对于个性化物资采购,专门组建了药品代购群、母婴代购群,专人代购、专人配送,确保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不断档。
抗“疫”期间,社区密切关注特殊群体,对不会上网的老人、难以参加社区团购的居民,由网格员点对点上门配送。社会各界捐赠的爱心蔬菜,组织网格员、志愿者、物业人员进行分装,优先分发给空巢老人、残疾居民和困难户,并点对点送药、送口罩、送消毒液,切实保障特殊群体的生活需求。
问:封闭升级管理期间,武商超市如何保障市民生活物资供应?如何保证商品质量和价格让市民放心?
武商超市有限公司鄂州分公司总经理刘劲松:实行封闭升级管理后,武商超市响应号召,转战社区团购“战场”。对居民生活必需品进行套餐组合,推出蔬菜包、肉品包、水果包、鸡蛋包、粮油包等。套餐包内严禁捆绑搭售其他非关联、非必需商品,比如,蔬菜包里不得出现蔬菜以外的商品,肉品包里只能有分割肉和排骨,不得有猪内脏。
改变销售模式后,工作量陡增,我们认真做好员工组织动员工作,加班加点打包商品,每天尽可能为市民提供生活物资。
一直以来,对商品质量、价格我们都进行严格把关。疫情发生之初,武商超市就向社会作出疫情期间“不涨价”的公开承诺;对供应的商品价格进行审核,要求不高于春节前的价格,当前执行的商品价格只许下调不许上涨;供应的民生类商品价格,均向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报告,该局再次进行审核把关;供应的各种套餐包,要求每一个单品都必须称重、贴上标签,套餐包总金额只多不少,让市民对单品重量、单价、金额以及总金额一目了然。同时,按照武商超市质量管理体系,对商品质量严格把关,严格落实商品溯源管理,严格落实索票索证制度。每天,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商品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派出快检车到武商超市各门店,对生鲜商品进行快速检测。另外,我们在套餐包里附上了致顾客的一封信,市民可根据上面的联系方式,对供应的商品价格、品质进行监督。
(记者蔡亚文、周璟整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