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会现场。李文勇 摄
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形式新颖,项目建设汇报发言内容实在,专家点评启迪思路,县(市、区)和市直“三区”、部门互评直面问题,整个会议过程坚持了问题导向,充满了思想交流和智慧碰撞。同时把各地抓项目建设、相关部门服务项目建设的举措和实绩,拿出来晒一晒、评一评,起到了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作用,营造了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氛围,达到了凝聚共识、激发干劲的目的。
孝南“项目秘书”制度服务项目建设
2019年,孝南区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150个,总投资1362.55亿元。1—7月纳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8.05亿元,同比增长13.2%,增速全市第一。全区在建过亿元项目共计76个,总投资1272.58亿元。其中,产业项目56个,计划投资1166.95亿元、占91.7%;基础设施项目8个,总投资57.9亿元;社会事业项目12个,总投资47.73亿元。2020年孝南区拟新开工亿元以上重大项目62个,总投资393.9亿元。
孝南区创新服务,对全区在建重点项目配备“项目秘书”,由“项目秘书”全程包保服务项目,全程代办相关手续,跟踪解决问题。推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建设,重点工业项目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事项全部由政府购买服务。
下一步,孝南区将以更大决心抓项目,以更强力度擂项目,以更优环境促项目,一如既往在立项争资上下苦功、招商引资上见真功、项目建设上用实功,谋全谋实项目储备库、建设库、达效库,完善包保服务机制,对明年计划实施的过亿元重点项目,全部配备“项目秘书”,做到区“四大家”领导全员包保、“项目秘书”全盘包办、绿色通道全程包通。
专家点评
省社科院研究员、省政府咨询委员、湖北省区域经济学会会长秦尊文:孝南区项目建设的成绩令人振奋,孝南要以更高标准,在结构优化转型升级、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汉孝一体化方面再加力度。
汉川“四动”破解发展难题
2019年汉川市在建重大项目共83个,总投资808.7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总投资1亿元以上)共52个,总投资692.2亿元;基础设施类项目(总投资2亿元以上)8个,总投资64.7亿元;社会民生类项目23个,总投资51.7亿元。2020年,汉川计划新开工项目共63个,计划总投资1228.4亿元。
针对当前项目建设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汉川坚持“四动”,创造性地推动工作、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坚持政策推动,制定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破解“用地难”、“融资难”、“招人难”问题;坚持市场拉动,转换动力,拓宽市场,增强发展动能;坚持内外联动,同向发力,对外全力以赴抓招商,对内注重盘活存量,开展“二次招商”;坚持全员发动,优化营商环境。
下一步,汉川将锚定“争创全国县域综合实力百强”目标,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力争用1-2年时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行列。搭乘武汉发展顺风车,分享武汉“辐射效应”带来的红利,主动承接武汉产业转移和新兴产业布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三招三换”,突出招大引强,确保完成700亿元的年度招商引资目标任务。
专家点评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新强:在坚持引进项目的同时,把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将传统优势产业与智能化制造结合起来,提高产品竞争力。要把招商引资和招人聚才相结合,从武汉引进高层次人才,助推项目和产业发展。
应城聚力“四看四比”推进项目落地
2019年,应城市在建项目241个,总投资727.3亿元。重大在建项目58个,总投资414.6亿元,其中,重大产业项目49个,总投资291.4亿元;重大基础设施项目5个,总投资89.5亿元;重大社会事业类项目4个,总投资33.8亿元。
应城聚力“四看四比”(看投资额度、比项目规模,看投资强度、比项目质量,看形象进度、比项目建设速度,看调度保障、比项目管理),坚持投资额度与项目规模的统一,加快推进母婴用品、调味品、先进制造等项目,一批产业项目加快实施;坚持投资强度与项目质量的统一,加快传统行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一批新材料、新能源项目加快建设;坚持形象进度与建设速度的统一,以形象进度保项目建设的速度,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加速推进;坚持调度保障与项目管理的统一,在“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城市“双修”、民生“双保”等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实现项目建设提速提效。
下一步,应城将坚持“项目为王”和“实干作答”,扎实推进“六稳”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持国资、民资、外资、融资“四资齐抓”,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坚持项目储备库、项目建设库、项目达效库“三库”齐建,谋划推进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增后劲的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推进项目快审批、快落地、快建设。
专家点评
武汉大学教授、武汉大学中部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磊:要通过倒逼机制加大传统产业升级力度,推动产业项目发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抓住沿江高铁建设契机,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云梦紧盯“五化”管理实行“三个隔离”
2019年,云梦县实施投资过5000万元项目103个,总投资52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9亿元。其中,投资过1亿元的产业项目70个,投资过2亿元的基础设施项目6个,投资过5000万元的社会民生项目8个。2020年,全县计划实施投资过5000万元项目142个,总投资预计580亿元。
为推动项目提质增效,云梦强化“项目为王”理念,紧盯“五化”管理,将所有重点建设项目纳入“五化”管理平台,采取亮灯提醒、季度通报、实地核验等方式全流程跟踪督查。同时,加大服务力度,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一个单位全程服务,实现征地与农民隔离、办证与部门隔离、收费与企业隔离“三个隔离”。
下一步,云梦将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精准对接全省“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立足云梦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围绕补链、强链、延链、入链,科学谋划产业项目,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加强国家宏观政策学习研究,认真策划包装一批基础设施、环境保护、民生改善和乡村振兴项目,切实筑牢县域发展底盘。
专家点评
省社科院研究员、省政府咨询委员、湖北省区域经济学会会长秦尊文:云梦要更加注重突出特色,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要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利用距离武汉近的优势,吸引人才到云梦创业就业,推动项目和经济发展。
安陆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今年以来,安陆市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大市、现代农业强市、文化旅游名市、生态宜居城市,过亿元项目总计83个,总投资326.25亿元。2020年,拟开工建设过亿元重大项目总计71个,总投资398.17亿元。
重点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以与大企业、大集团、上市公司合作为抓手,引入全球500强中化集团,推动新型种植业全产业链发展;与隆平高科合作推动全市农业机械化、种植业现代化、服务社会化进程;与福建傲农集团、北京大北农集团等上市公司合作,发展生态循环种养业,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加快农旅融合项目建设。通过政府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投入55.8亿元,推进伍欣甸园、盛世闻樱等十大农旅融合项目加快建设。
下一步,安陆市将着力体现“项目为王”的理念,学先进、明差距、补短板,进一步加大招大引强,立项争资,做强存量的力度,强增量、调结构,提质量、扩规模,用高质量的项目支撑高质量的发展。
专家点评
武汉大学教授、武汉大学中部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磊:安陆项目建设思路清晰,民生类绿色生态项目多。但项目规模偏小,需要进一步抓龙头企业发展,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实现发展集群化,打造全域产业。差异化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打造隐形冠军,努力把安陆建设成汉孝随襄十汽车产业走廊上的重要节点。背靠武汉大市场,挖掘更大消费需求,推动农旅养产业融合发展。
大悟县主导产业集聚发展
今年以来,大悟县主导产业不断壮大,武船军民融合产业园落户项目5个,润翔重工建成投产,红冶喷射钢、皓润精密铜导线开工建设,金属电子行业企业达到13家、预计2019年产值将达到20亿元。
6个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加快推进,悟峰山十八潭景区于今年“五一”建成开园营业,截至目前接待游客9.8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960万元,入选首届“湖北十大避暑旅游目的地”。正邦科技、抹茶生产等项目开工建设,中南家居产业园、湘村股份等项目加紧开展前期工作,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长加粗。
3个风力发电项目加快建设,新能源产业装机容量达70万千瓦,年发电约15亿度。民意纸业、银彩天包装等项目签约落户,京华彩印实施技改扩能,印刷包装企业产销两旺,实现税收大幅增长。
五大主导产业呈现集聚发展态势,全县工业经济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预计今年产值将突破100亿元大关。
2019年,全县在建(拟新开工)项目共有64个,总投资276.87亿元。2020年拟新开工项目共有31个,总投资200.76亿元。
下一步,大悟将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再压实,坚持以“五化”管理为抓手,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措施再加力,抓细项目谋划,全年立项增资30亿元以上,确保位列全市第一,抓优项目引进,抓实项目建设。环境再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结合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找准问题,强化举措,狠抓落实,用“两资一促”和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专家点评
航天三江集团资深专务曹敬武:大悟作为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在脱贫攻坚、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今年新开工的大项目不多,要着眼长远谋项目,加快项目落地。另外,要结合“十四五”规划,抓好大悟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围绕大悟绿水青山,有针对性地招商引资,走绿色发展、生态发展之路,推动高质量发展。
孝昌县聚焦制造业挺起硬支撑
今年以来,孝昌县以园区、城区、景区平台建设为载体,凝聚项目推进原动力。1至8月份,全县在建亿元以上项目37个,总投资129.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3.1亿元。2020年,拟开工重大项目14个,总投资258.8亿元。
聚焦先进制造业,总投资13.4亿元的大洋新动力项目,目前已有12条生产线投入生产,项目全部建成后,将与一期惠洋电器、二期安兰斯形成优势互补,打造孝昌真正意义上的百亿电机产业园;总投资1.2亿元的利之达陶瓷基板项目,计划9月底正式投产,可年产DPC陶瓷基板30万片,实现年产值2亿元;总投资12亿元的全成信精密电路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年产180万平方米高精密多层电路板,实现年产值25亿元。
下一步,孝昌将把“项目为王”的理念融入到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的血脉和灵魂中,一心一意谋项目,一马当先争项目,一鼓作气建项目,掀起孝昌项目建设工作新高潮,培植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专家点评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新强:孝昌引进落地的项目总体数量不大但质量很高,但也要客观地看到,实现高质量发展,项目数量仍偏少。要加大项目策划包装力度,吸引同类企业集聚孝昌。另外,切忌因为盲目招商而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在注重项目数量的同时,更要提高项目质量。
市高新区产业集群效应初显
今年以来,市高新区汽车及零部件、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在建(拟新开工)项目共计43个,总投资245亿元。三大产业集群效应初步形成,主导和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龙头带动作用强劲。
日商产业园品牌效应不断放大。今年以来,已有三桦、城南、福雷克斯等6个项目竣工投产,棚泽八光、尼宏半田、稻木橡胶等7个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65亿元。这些项目主要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项目,对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具备有力支撑作用。军民融合产业园产业承载功能有效发挥,目前高新区军民融合产业园共有在建(拟开工)项目10个,总投资30亿元。另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0年,高新区全年计划开工项目80个,总投资400亿元。
下一步,市高新区将聚焦产业谋项目,提升平台植项目,强化保障促项目,以一流的营商环境构筑一流的项目高地,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专家点评
武汉大学教授、武汉大学中部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磊:孝感高新区作为一片投资热土,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快项目落地、开工、投产,避免土地闲置。要切实发挥“排头兵”和“领头雁”作用,主动融入“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优化营商环境,发展壮大汽车产业和军民融合产业,真正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市临空经济区现代物流园产业加快聚集
今年以来,市临空区集中力量打好产业项目落地服务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1至8月份已纳统投资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8亿元,同比增长161%。
现代物流园产业加快聚集。以天河国际机场为中心,凭借区位和土地成本优势,配合多式联运的交通运输条件,继优先引进仓储、中转、快递类物流企业后,又引进医药物流、冷链物流、智慧物流、商贸物流等项目。到目前为止,现代物流园已聚集物流企业11家,建成运营4家、在建7家,临空区物流园已初具规模。
2020年,临空区将全面掀起项目建设高潮,拟开工项目30个,总投资241亿元,当年投资113亿元。
下一步,临空区将围绕武汉“一芯”,始终把“项目为王”、“两资一促”作为第一抓手,始终把领导带头、一线落实作为第一作风,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在孝感迈向全省重要区域性增长极的过程中,努力把临空区打造成为全市的重要区域支撑;在孝感迈向全省汉孝随襄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把临空区打造成全市高端产业高地;在孝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努力把临空区打造成全市重要动力源。
专家点评
航天三江集团资深专务曹敬武:临空区项目起点高,建设规模大,产业定位准,总体规划清晰,今年围绕项目开展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项目建设热火朝天。下一步,要继续坚持高起点,聚焦高科技产业和绿色化产业,有针对性地进行招商引资,通过重大项目带动产业协同发展。
市双峰山旅游度假区争当汉孝旅游排头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总投资2亿元,全长16.5公里的双峰山至武汉木兰山旅游公路是汉孝旅游融合的控制性工程。该公路横穿双峰山6个贫困村,既是一条旅游路,更是一条惠民路和致富路。项目建成后,将促进汉孝旅游深度融合,实现汉孝两地景区互联互通、一体化发展,带动6个村近300名贫困户脱贫致富。目前,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5%,预计11月底全线通车。
位于双峰山至木兰山旅游公路桥头堡位置的途居露营项目,已完成投资7000万元,年底将有部分项目运营。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新增游客8万人(次)以上。
今年,双峰山突出康养娱乐、文旅融合、休闲度假主题,共实施项目8个,投资总规模11.7亿元。目前已完成项目1个,正在推进的有7个。2020年,双峰山可开工项目2个,计划总投资25亿元。
下一步,市双峰山旅游度假区将认真落实会议精神,争当汉孝旅游排头兵,谋划、招引、实施项目建设,把双峰山各项工作推向新台阶。
专家点评
省社科院研究员、省政府咨询委员、湖北省区域经济学会会长秦尊文:双峰山紧邻木兰山,要以双峰山至木兰山旅游公路项目建设为载体,拥抱大武汉,实现资源共享1+1>2的效应。要引进实力较大的投资主体进行整体开发,避免后期因开发主体过多导致矛盾协调困难,促进双峰山良性发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