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三个三”打造新孝南

2020年1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孝感日报 2016/4/25

“三个三”打造新孝南

——访孝南区委书记、区长陈俊

一季度,孝南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99亿元,同比增长28.2%;财政总收入8.27亿元,增长29.6%;地方公共预算收入5.98亿元,增长20.2%。“十三五”开局首季,孝南区取得了不错成绩。

“‘十三五’期间,孝南将按照‘三个三’的发展思路打造新孝南。”414日,孝南区委书记、区长陈俊就解放思想,以新的理念引领新的发展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时说。孝南区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通过广泛深入调研、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召开“四大家”领导务虚会等一系列解放思想活动,明晰了孝南“十三五”发展的战略定位。

陈俊说,“三个三”就是优化功能、空间、产业“三大布局”,实施产业强区、项目带动、融入互进“三大战略”,打造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重要增长极、跻身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梯队”、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目标”。

在功能、空间布局上,针对孝南发展空间不足的现状,结合市委“西拓北连、东进南扩”的布局,孝南提出实施“南进北连”战略,构建“一区四轴”空间布局。向南,围绕南城新区和孝南经济开发区“两区”建设,依托槐荫、毛陈2个城铁站和武西高铁站,拓展发展空间,建设孝南未来中心城区;向北,依托107国道,连接天紫湖4A风景区,打造生态文化旅游景观长廊,形成南城新区引领发展,重点镇优先发展、特色镇差异发展、美丽乡村聚集发展格局。

在产业布局上,针对孝南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的实际,明晰了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发展以“一区三园”为主的新型工业、“一高三新”为主的生态农业、中心城区和南城新区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一廊四带”为主的生态文化旅游业“四大经济板块”,打造纸品、森工建材、汽配机电3大百亿产业集群,发展壮大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食品饮料、循环经济等7大重点产业。特别是针对一产业综合效益较低的现状,孝南区树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念,建设一批生态项目,打造一批自然村湾,发展乡村旅游,放大农业生态、旅游效应。

新的部署需要以新的工作实践推动。

“我们坚持用法治思维的方法协调关系,用协商民主的方式解决利益诉求,用重点突破的督办方式推动全局工作,以新的方式方法创新发展。”陈俊表示。

为了理顺和推进千头万绪的工作,孝南摸索出“突出重点抓关键”的方式方法,将“十三五”开局之年的任务梳理成以督办问责为重点的重大项目建设、以具体推进为重点的全面深化改革、以精准扶贫和“三万”活动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发展、以推进绿色环保为重点的民生保障工作、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落实“两个责任”为重点的党的建设等五个方面的重点,从一抓起,以一带十,有效推动全局工作。

陈俊介绍,在重大项目推进上,孝南出台了《组织实施70个重大项目建设的意见》、《工业项目“330”工程实施方案》,春节上班第二天就召开重大项目现场推进会拉开了重大项目建设的序幕,打出了“集中拜访、集中开工、集中签约、大督查”的一套“组合拳”,迅速掀起了项目建设的热潮。

陈俊认为,顺利推进各项工作,需要完善机制,转变方式。有什么样的工作方式就有什么样的工作成效。

今年以来,孝南不断健全完善科学决策机制、协调联动机制、包保责任机制、督办落实机制、联系基层机制,规范运行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推动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和有效落实。

为了加快项目建设,孝南健全了项目推进机制,出台了《建立重大项目建设“大督查”机制的意见》,从纪委、组织部、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办室抽调专人到项目办办公,专人专车,专门从事项目督查,通过项目微报的形式推送项目进展情况,截至目前已经发布了97期信息。同时,区委督查室负责精准扶贫和“三万”活动督办,区政府督办室负责“双百”活动督办,形成“大督查”工作格局,有效促进了重点工作的有效落实。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孝南创新投融资机制,依托1+5”投融资平台,一季度完成项目融资7.5亿元,达成合作意向48亿元,启动了区妇幼保健院、华师附属楚霖小学等PPP项目建设,有效破解了资金瓶颈难题。

为了服务市场主体,孝南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探索出开发区行政审批局、“三证合一”等一批孝南经验,实现了孝南作为。

开创新局面需要新的过硬作风。

“我们将坚持以转作风、建‘两区’、抓项目、推改革、促跨越为主题,不懈解放思想,不断激发干部群众巨大的潜能和勇气,进一步增强干事创业的‘内动力’和博弈较量的‘软实力’,催生强力推进工作的新举措,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支撑和作风保证。”陈俊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