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危”为“机”,走在春天里
——孝南区工业企业复工复产观察
伴随越来越多企业的复工复产,疫情对工业企业的影响几何?连日来,记者通过对恒安集团(孝感)公司和铭冠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两家规模稍异的工业企业进行探访和对比,希冀找到应对疫情的不利影响,谋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点启示。
恒安:订单供不应求
“我们的订单是供不应求,这么说吧,产品根本来不及入库,只要检验合格就被拖走了。”3月31日,记者见到恒安公司行政部经理李莹时,风风火火的她早已等候在公司大门口了。
公司门口的招聘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两名女员工刚刚通过面试,准备第二天上岗。李莹告诉记者,恒安的老员工返岗率高达95%,另外5%未能返岗的多为女性员工,因为要留在家中照看上网课的孩子。
目前,恒安暂缺两个岗位的工人:产品包装员60人,和设备操作员50人。公司14条生产线,按照开满3班计算,总产能达到42班次,目前他们已开了30个班次。按照以销定产,恒安平常一般开35个班次就能满足订单需要。“但由于疫情停产以及大量待捐赠卫生用品的缺口,我们现在开到了30个班次,库存依然是零。”李莹说。
为此,逐步开满42班次,满足订单需求,成为恒安当前最紧急的期盼。据悉,3月31日,公司人力专员到孝感日报社参加了孝感市网络“春风行动”第二场直播招聘会,希望尽快人员到岗,开满班次。
令人备受鼓舞的是,恒安公司还有更大手笔:此前,投资50亿元,占地800亩的恒安产业园项目宣布启动。该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100亿元、税收10亿元。
公司总经理杨勇凡还对外透露了另一个利好消息:恒安(孝感)医疗器械公司正在办理相关手续,预计五六月份,第一条医用口罩生产线将投产。
铭冠:攒订单开主机
铭冠,明显没有这么幸运。
铭冠以生产食品铝箔包装盒为主,拥有印刷、复合、分切三条生产线,年产值在2亿元左右。行政部经理吕倩告诉记者,公司3月14日复工以来,除1人未归外,公司62名员工已返岗61人,返岗率几乎100%了。但遗憾的是,核心机器还未开机,目前虽有若干订单,但总计只有1200万个包装盒的需求。
章满锁是生产负责人。他告诉记者,每年3至5月份,是茶饮料销售的旺季,也是此类包装盒的生产旺季,每个月的产能大概是7000万个。“很感谢孝南区把我们放在了复工复产的第一批企业,”3月14日复工后,铭冠第一时间给客户一一去函,表示可以正常接单。
然而,除了汉川的盼盼食品下了一笔300万个包装盒的订单,以及集团内部的零散订单,总计1200万个包装盒外,铭冠目前还没有新的订单。
“为了节约成本,我们只能分单生产,”章满锁说,核心机器产能很大,一天能生产1000万个,一启动就是5万元的成本。
订单不足,员工怎么安排?吕倩说,一部分人忙生产、一部分人负责机器保养或参加技能提升培训,“我们已经把今年6个月的培训计划都完成了”。
章满锁认为,疫情对食品加工及关联制造业冲击明显。孝感华冠饮料有限公司与铭冠同属一个集团,前者主要做饮料灌装。之前,公司主要为王老吉做配套,去年年底才腾出一半生产线做碳酸饮料灌装,年前刚开发了2个客户。截至3月31日,王老吉的罐装生产线还未开工,碳酸饮料灌装线开始试生产。
“办法比困难多。”对于铭冠而言,眼下需要经受住考验,想办法争取更多订单。
内外合力化“危”为“机”
疫情之下,为减轻企业负担,稳定扩大就业,孝南区积极行动,帮助企业共克时艰。
孝南区人社局实施阶段性免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近日对外发布第一批免征单位,对1287家企业免征2月至6月社保费,共计9697万元左右。
同时加大稳岗返还力度,以2019年度企业缴纳失业保险为基数,按照50%的比例已落实82家企业返还216.9万元;最新返还政策调整为100%,拟补差或全额落实稳岗返还638家企业710.87万元。此外,落实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749万元,用于稳定就业岗位和扶持因疫情防控需要仍在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共有20家企业享受这一政策利好。
复工复产,电力先行。得知恒安复工,孝南区供电公司南城供电所结合采集系统监测数据提出了按实际最大需量计费的建议,加上国家电网公司出台减免电费等多项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举措,到6月30日,恒安每月可以节约基本电费超过20万元。
除了要素保障及时跟进,企业自身又当如何迎接大考,化“危”为“机”?
重视核心竞争力。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复工复产前,有些企业的客户有“跑单”现象,但有些客户却是想跑也跑不了。为什么?因为只有你能生产!比如,恒安的甜睡裤、42厘米夜用卫生巾等两条生产线除了总公司就只有孝感有,所以,这一块的订单铁定跑不掉。章满锁也说,铭冠有些模具是别人没有的,所以也不怕订单跑掉。
重视对网络平台的利用,通过这次疫情,很多人也敏锐地嗅到了“商机”,比如远程办公、网上教育领域的开发,餐饮业和零售业“线上”业务拓展等。于工业企业而言,这何尝不是一次契机,倒逼企业转型按下“快进键”。相信恒安进军医疗器械领域,能帮助其他企业抄到一份跨界转产的“优秀作业”。(记者秦荣)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