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孝感中小企业发展观察

2020年1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孝感日报 2020/6/15

危中寻机 变中求新

——孝感中小企业发展观察

中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体和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的重要环节,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等“六保”的重要力量。受疫情影响,众多中小微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和前所未有的挑战。

  复工复产以来,我市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如何?面临哪些难题?能否在逆境中稳健发展?近日,记者探访了部分中小微企业,看他们如何应对疫情冲击,抵御风险,逆境突围。

寻求生机出路,转产还是向内挖潜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一些中小微企业正在经历严峻考验。位于市高新区银湖科技园内的湖北运来塑胶科技有限公司,就正面临订单大幅下滑的困境。

运来塑胶是一家主要生产塑料拼接格栅的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公司订单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50%。市场需求骤减,怎么办?

“复产后,我们决定转产生产熔喷布的原料熔喷料,但是起步太晚,成品直到4月20日才开始产出,再加上国际形势变化,需求下降,投入一大笔钱转产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近日,公司总经理卢运来告诉记者。

本以为趁疫情带来的机遇,会让公司“赚一笔”,不料转产并不顺利,还把公司本就不多的资金投入了不少进去,这让卢运来很是苦恼。然而,公司主打产品订单大幅下滑,必须得谋求出路。

进入五月,运来塑胶再次转产。“通过看新闻,以及政府的一些政策了解到,垃圾分类是趋势,所以我们又转产生产各类垃圾桶,并自主开发了产品模具。”卢运来说。

产品生产出来了,如何销售出去?卢运来不等不靠,一边招聘专业线上运营人才,一边亲自上阵,在阿里巴巴、淘宝网、抖音等平台投放广告、做直播,运营推广。“预计7月以后会开始见成效,后期线上销售可能会占到整个销售额的60%以上。”卢运来说。

与运来塑胶面临类似困境的还有湖北吉恩机电控制有限公司。

“本来五六月份是最繁忙的时候,但是外地市场基本停止,复产以来,到现在销售额只有100多万元。”吉恩机电总经理徐义群向记者介绍公司目前的生产经营状况。

吉恩机电是一家生产高低压成套开关电气设备、消防电力控制设备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受疫情影响,往日一派繁忙的车间内,仅有几名员工在维护检修生产设备,显得空旷冷清。

徐义群介绍,公司业务主要在湖北省外,疫情影响下,原材料、物流供应链中断,到外地开展业务受阻,没有订单就没有生产,没有收入,但是20多名员工的工资不能少,人才是关键,不能流失。

面对困境,徐义群也迷茫过,但很快就调整了方向。与运来塑胶不同的是,徐义群没有选择转型发展,而是瞄准本地市场发力,寻求生机。

“在高新区的协调帮助下,我们参加了辖区企业的产需对接活动,决定以本地市场为主导,努力开拓本地业务,预计再过两个月会有成效。困难只是暂时的,对做好孝感本地市场还是非常有信心,先在本地把内功练好,增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等疫情结束后,继续把老客户争取回来。”徐义群说。

不缺市场订单,想扩能受资金制约

疫情冲击下,企业面临的困境大同小异。而同处于一个园区的湖北盛智塑料包装有限公司,其境况相比运来塑胶、吉恩机电等小微企业,恰恰相反。

“公司目前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生产出来的产品几乎全部出库,到现在为止已经实现销售收入800万元,预计今年销售额会突破5000万元,相比去年增长不少。”在盛智包装公司车间内,公司副总经理全威向记者介绍。

湖北盛智塑料包装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加工塑料包装薄膜、塑料包装容器、塑料吸管等制品的企业,主要客户有蒙牛、光明等。复工复产之初,人员返岗难、流动资金困难等问题一度让企业举步维艰。在市高新区的协调帮助下,很快为企业解决了人员返岗以及部分资金问题。

“虽然解决了一部分资金问题,但是春节前订购了300多万元的新设备,再加上今年订单增长,要投入更多的钱买原材料,货款又不能及时结算,公司资金还是比较紧张,上个月的工资还是靠贷款发放的。”全威坦言。

面对大好发展势头,盛智塑料包装公司很有信心,一方面在想办法筹措资金;另一方面希望政府能再次帮忙协调解决部分资金,让公司趁势加速发展。

这次疫情,带来的不仅是劫难,还有机遇。危中有机,更要能化危为机,把握机遇。

落户于市高新区的武汉澳特玛车桥孝感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汽车发动机连杆及配件的技术型企业,产品主要销往美国,用于汽车改装。

早在国内疫情暴发时,公司负责人就感受到了海外市场的压力。“美国已经开始有种种的疫情扩散迹象,会影响到整个市场。”公司总经理杨浩向记者说道。

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公司企业负责人带着经营技术人员开始了网上市场调研,加紧联系客户,在了解市场需求后,及时调整产业结构,进行技术研发,推出多种个性化定制产品,在复工复产后的一个月时间内,第一批产品送达美国市场后,很快销售一空,并获得客户、市场好评。

“复产以来,这个发动机连杆每月至少产出5000只。在当前外贸受阻的情况下,同比去年,订单反而增长了30%。”公司办公室主任郝莉说,虽然订单增加了,但是同时也增加了资金压力,购买原材料、扩能都需要资金,资金短缺制约了公司发展。

储备项目上马,顺势而为谋出路

对于一家才完成研发,刚刚进入市场的小微企业来说,这场在全球肆虐的疫情无疑是“重锤一击”。

湖北中光联合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销售植物照明电源的科技型企业,产品主要出口美国。受疫情影响,去年才打开的美国市场全部暂停,今年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订单。新开发的澳大利亚市场,需要先把样品发过去进行性能测试,等到正式订单下来,也是数月以后。

为了生存下去,公司一边准备澳大利亚市场所需样品,一边想到把此前的储备项目抓紧上马,正好应对这次危机。

“我们主打产品出口受阻后,就把之前的储备项目——空气消毒设备提上日程。这个空气消毒机跟武汉大学合作,采用电解水的办法,产生臭氧和氢气,对空气消毒杀菌,目前已经将产品送检,等检测报告出来后,就打算进行量产。”公司总经理李慎鹏说。

公司总工程师刘松岳认为,疫情之后,学校、商场等公共场所离不开消毒环节,空气消毒设备市场大有可为。同时,还能够对社会的防疫、防病尽到一份力量,也可以把企业盘活。

然而,作为一家仅有三四十名员工的小微企业,实现量产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公司希望政府能够组织其他本地企业协作,并在宣传推广、销售方面给予帮助。“希望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组织本市在疫情冲击下转型发展受到损失较大的企业和我们一块合作。”刘松岳说。

疫情冲击下,中小微企业面临市场受阻、订单下滑、资金短缺、人才紧缺等多方面的难题。

好在,不少政策红包还是实实在在“装”进了小微企业的“口袋”:缓交社保、减免企业应缴部分的社保费、税费减免,给企业多少减轻了一些负担,让企业能“轻装上阵”。

一系列惠企政策和金融举措在缓缓地润泽小微企业。办法总比困难多,不同应对之策下,这些小微企业都在努力谋变图存,以最顽强的生命力,努力活下去,支撑起逐步复苏的社会肌体。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