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芜湖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成为芜湖最鲜明的时代特征。
皖江明珠 创新之城
芜湖位于中国安徽省东南部,东承经济发展活力最强的长江三角洲,西接正在崛起的中部地区,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浩浩长江穿城而过。现辖四县四区和2个国家级开发区、8个省级开发区。市域面积6026平方公里,人口388万。芜湖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经济总量仅次于省城合肥,2017年实现GDP3065.5亿元,同比增长8.9%,人均GDP超1万美元。
芜湖自古就有创新的传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芜湖就开始了铁的冶炼与铸造。宋代芜湖冶炼走向鼎盛,史称“铁到芜湖自成钢”。北宋时期,芜湖创新采用“二元配方”的工艺,在国内首次成功烧制出高质量的青白瓷。明代芜湖成为当时的印染中心,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明末清初,著名工匠汤天池创立“芜湖铁画”,“以锤代笔、以炉为砚、以铁做墨、锻铁为画”,被誉为“中华一绝”,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代芜湖为四大米市之首。新中国成立后,芜湖成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的轻工业城市。改革开放之初,芜湖的“傻子瓜子”曾被邓小平同志3次提及,被誉为中国民营经济的“报春花”。1995年,奇瑞汽车在一片荒滩、数间陋室中诞生,成为国内最大的自主品牌汽车制造企业和乘用车出口企业,中国民族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近年来,芜湖先后获批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创新型城市,成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18个典型地区之一和改革开放40年最成功的40个城市之一。
芜湖科教资源丰富,六次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获批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城市,城市综合创新能力在长三角城市中排名第十。以占全省5%左右的面积和人口,创造了占全省10%以上的GDP和财政收入,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研发机构、专利创造等主要科技创新指标占全省20%左右,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连续七年位居全省第一,在长三角26个城市中排名第九。全市拥有30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00多家科研机构。现有10所高等院校和30所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约20万人。
高位推动 政策引领
2013年以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意见》《关于促进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在芜湖转化的若干政策》等科技创新政策。2016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后,芜湖市抢抓机遇,成立了高规格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领导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在全省率先出台《芜湖市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并制定了示范区建设施工图、路线图。2017年,对全市科技创新政策进行梳理整合,印发了《芜湖市扶持产业发展政策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快推进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和《芜湖市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实施办法》等政策,构建了“1+5+6”完善的产业扶持政策体系,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发展政策环境。同时积极推进科技成果“三权”改革,出台了《关于促进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在芜湖转化的若干政策》《芜湖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工作方案》等文件,高校院所对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可按不低于70%的比例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员和重要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重大公共研发平台、高水平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经批准可按照不低于90%标准执行。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又对“1+5+6”政策体系作了进一步修订完善,进一步提升了政策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今年5月,芜湖因“改善地方科研基础条件、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及落实国家科技改革与发展重大政策成效较好”受到省政府通报表扬。
开放合作 成果丰硕
不断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持续深化与大院大所交流合作,芜湖与60余所大院大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近年来先后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共建了哈特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西电芜湖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究院。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吉林大学等10多家高校院所陆续在芜设立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今年6月,我市成为G60科创走廊新成员。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5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增加值分别由2012年的2163亿元和538.4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4125.2亿元和947.2亿元,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由2012年的3961件和675件,增长到2017年的18601件和2507件。全省发明专利百强排行榜我市占25家,奇瑞汽车连续四年位居榜首。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区、开发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全覆盖。全市共有4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奇瑞汽车和清华大学合作的基于路感跟踪的高性能、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4项成果获2017年省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2项。
科技振翅 鸠兹腾飞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强化,2017年,全市拥有省级以上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341家,其中国家级39家。市重点扶持产业技术研究院12家。创新载体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全市拥有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7个,省级以上众创空间20家。华东光电研究所和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公司获批组建首批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哈特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7家机构获批首批安徽省新型研发机构,超全省三分之一。
芜湖产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等四大支柱产业,以及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型显示及光电信息、新能源汽车、现代农机、通用航空、新材料、节能环保装备、生命健康、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互联网及共享经济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1-8月,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3.4%,埃夫特公司完成对意大利CMA等四家公司的并购。现代农机产业产值增长7.7%。中联重机公司与全球顶尖的人工智能科学家吴恩达及其团队签署合作协议,获批组建“农业部南方主要农作物生产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通用航空产业产值增长12%,获批国家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中电科钻石飞机成功首飞,成为国内首家“国外TC+中国PC”飞机制造企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增长27.3%,奇瑞新能源正式获得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全国首台全铝合金车身“小蚂蚁”车身高强度铝合金应用比例高达90%以上。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