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无为县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成果丰硕

2020年1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芜湖市人民政府 2017/11/22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章节中再次强调了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在我市无为县“工业立县,生态兴县,创新强县”的战略实践中,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不断催生先进技术,有力支撑了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创新驱动成果丰硕。

安徽香枫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潘学松之前在产品研发的关键技术上卡了壳。“公司想要研制一种不含苯环的产品替代目前市面上的主增塑剂,这种产品不但绿色环保而且更加安全,市场前景看好,但是核心技术被德国的一家企业垄断了。”这个难题得到县委主要负责同志的高度重视,并很快摆到了县科协主席赵少海的办公桌上。“企业是创新主体,现在企业出了题目,我们得找专家来解题。”在他的协调联系下,中国化工学会在香枫成立了专家工作站,针对潘学松提出的这一难题,引进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戴伟教授为企业首席科学家,并成功促成了香枫与南化集团研究院签订合作开发新产品协议。潘学松现在最要紧的事情就是促成这一创新产品尽快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实验已经成功了,我们争取在2018年完成小试,到后年实现成果转化,投放市场,届时我们的这款产品可以完全替代进口,占据市场主动权。企业也将借此从新三板转主板上市。”这一段企业家和科学家“牵手”创新的故事流传得越来越广,还代表无为县写进了中国科协十九大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典型案例专栏中。

企业可持续发展要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更离不开“创新”二字。作为无为县传统的主导产业,电线电缆产业规模大、基础上,但也面临低质低价的恶性循环,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如何发挥优势,做强“电”文章,成了全县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找专家、开处方!”该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由县科协联系引进的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专家工作站在无为县挂牌不久,便先后五次组织专家实地调研多家企业,同时举办“阔视野 谋转型”中国(芜湖)电缆产业发展、如何迎接新形势下线缆产业转型与挑战等论坛,为企业家拓宽视野,打开思路,指明方向。在学会专家帮助下,县里投资200余万元在县国家电缆检测中心建立“互联网+”在线检测平台,实现了生产流程全程跟踪。流程和工艺的标准化、规范化同时也为无为电缆进入蓝海奠定了良好基础。针对天龙电缆集团院士工作站转化的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复合智能电缆新产品国内首创、无法认证的个体难题,由学会专家组织国家级产品技术鉴定,专门出具鉴定报告,为产品走出实验室推向市场提供了技术支撑,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抓住军民融合的发展契机,中国兵工学会专家工作站在无为县挂牌后立刻组织专家走访调研县八家涉军企业,面对面解决相关企业民参军技术难题,并向县政府提供了一份涉军企业实现军民融合的咨询报告。赵少海告诉记者,该学会将在无为增设国防实验室,对相关企业产品就地检测认证打开绿色通道。“电缆贴上‘国防标’,就等于加了一块金招牌。”

记者从县科协了解到,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科协牵头引进成立了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中国兵工学会、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印刷学会等四个国家级学会专家工作站和安徽省水产学会、安徽省畜牧兽医学会等两个省级学会工作站,搭建创新平台,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为企业产品研发、管理创新出点子、想法子,引才借智推进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

科技支撑助力农民增产增收,也是无为精准脱贫的“良策”之一。今年全县建设了泉塘、襄安、刘渡等3个河蟹科技示范基地,落实微孔增氧技术、蟹虾鳢混养技术等试验,成功解决了影响无为螃蟹品质与价格的“黑底板”难题。根据《无为县河蟹产业提质增效实施方案》,到2020年全县河蟹“黑底板”发生率将从现在的30%降到5%。仅此一项,无为河蟹产值将从11亿元提高到13亿元。

记者 杨友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