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政策好,还要让百姓能真切感受到。如何不打折扣,不设障碍地让百姓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相关民生政策需要有效地落实与执行。10月25日,记者了解到,“五年来,弋江区民政局经过不懈努力,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在保障城乡困难居民基本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作用尤其在遭遇重大疾病,意外重伤害居民身上得到体现。该区对此有着切身感受的居民认为,社会救助就是照亮生活的一盏明灯,是在关键时刻一双温暖的手,将他们带出绝望。
“没有政府民生工程的帮助,我的家早就散了”
因病致贫居民为党和政府一直所关注,如何让遭遇重大疾病的家庭能不为温饱担心,弋江区白马街道义兴村居民葛明辉(化名)有话说。葛明辉今年49岁,自从20多年前患上肌肉萎缩症后,渐渐失去了劳动能力,其唯一的儿子不仅遗传了他母亲的智力问题,成年后肌肉也开始萎缩,需要长期治疗。葛明辉和妻子每年都要住院多次,近年来随着儿子病情加重,家庭情况雪上加霜。就在葛明辉一筹莫展时,村里及时帮他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金。
2016年至今,葛明辉一家人已申请到医疗救助金、临时救助金共计22689元。此外,除了每月的低保金,由于一家三口都是重度残疾人,根据《弋江区2016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施办法》,还享受了每人每月60元的重残护理补贴,以及每人每年1460元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葛明辉说,“如果没有政府民生工程的帮助,我的家早就散了。”
五年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弋江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也在不断提高,由2013年的365元/月提高到2017年的600元/月,年均增长率达12.8%。2017年起,对低保家庭参加当地农村合作医疗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代其缴纳个人应负的全部参合参保资金。
弋江区民政局还实现梯度救助,陆续出台多项政策,将各类贫困人员纳入救助范围,包括低收入家庭、家庭生活困难的刑满释放者、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2013年以来弋江区共发放低保金17205.2万元,13634人次享受医疗救助,救助金达4701.2万元,临时救助金1002.08万元,4253户次,其他各类生活困难救助4714人次,累计资金428.11万元.
顶梁柱遭意外,多项社会救助撑起濒危的家
除了重大疾病外,弋江区居民在遭遇突发意外伤害后,也因社会救助体系的逐渐完善而受益。王一平(化名)是白马街道白马村缪前自然村村民,2016年,他骑摩托车不慎掉入路边大坑,导致脊髓严重损伤,下肢瘫痪,大小便功能性障碍,全身肋骨骨折等多处重伤,本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长期在家卧床静养。
发生意外前,王一平在一家合资企业打工,妻子在家务农,女儿上大学,儿子读高中,虽然家里开销较大,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但还过得去。遭遇意外后,这个家的顶梁柱就塌了,妻子全天候地服侍他什么事也干不成。一下子失去了经济来源后,懂事的两个孩子都争着要辍学去打工。王一平强忍着泪水,想着砸锅卖铁也要让两个孩子把书读完。正当家里一筹莫展的时候,村里及时帮他申请下了几项民生工程待遇。
其中,通过城乡医疗救助,王一平领到了3万元的医疗救助金。瘫痪之后,王一平被鉴定为肢残一级,根据民生工程政策,王一平全年720元重残护理补贴费已全部拿到。同时因无法参加工作,王一平在与公司正式解除了劳动关系后,也成功申请了低保。王一平说,这一项项民生工程,让他切实体会到政府的政策是惠民的、以人为本的,深深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困难居民的温暖和关怀,“如果没有这些政策,我们家不知怎么度过,最起码我的孩子无法完成学业”。
在王一平遇到不幸后,他还得到了志愿者的关心与开导,让他内心深处的痛苦得到了宣泄,“要谢谢他们听我倾诉,否则我真不知道如何排解心中的压力”。 据介绍,考虑到传统的物质资金救助并不能完全解决困境家庭的所有困难,还需要精神慰藉、生活照顾等非物质方面的救助。2013年,弋江区民政局将本区内一些分散的社会民间爱心协会和团体整合起来,成立了一个广覆盖、多层次、同步调、高效能的非营利性公益联盟体系——“心暖花开”社会组织联合会,并投入20多万元提供免费办公场所,为各类困难需求群体提供医务陪护、关爱儿童、爱心助学等非物质性帮扶救助。
在确保便利的同时坚持规范与精准救助
为提高社会救助水平,从2015年弋江区民政局全面推进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在各社区村居设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服务窗口,统一受理各项社会救助业务,为困难群众提供“一站式”集中服务。
2015年7月,弋江区入选全国“救急难”综合试点单位。弋江区民政局结合区民政工作实际,积极探索“救急难”实现路径和工作机制。通过主动发现、政社联动、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两年多来,弋江区民政局实施救助1994户,累计发放救助金453.02万元。其中通过发现机制并主动救助的49户,发放救助金27.8万元。
便利之外,弋江区民政局还坚持规范救助程序,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和保障制度。2016年,该局建立了“芜湖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信息系统”,与公安、住建、人社、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公共信息服务系统互联互通,共享相关信息,保证了救助的精准性。
在各类救助项目的审核审批过程中,弋江区民政局严格规范流程,实行一户一档,一事一议,并对“急难型”救助对象简化救助流程,特事特办,保证困难居民在危急关头能够及时享受救助,把居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记者 吴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