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弋江区织牢“一老一小”温暖守护网

2020年1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芜湖新闻网 2020/5/27

刘宇是弋江区瑞东园江城国际社区居民,一年前,他的父母相继因病去世,只剩下面临高考的他。弋江区民政部门及时伸出援手,为刘宇发放每月1380元的孤儿生活补助,在其顺利考入南京一所大学后,又为其申请了每年1万元的“福彩圆梦”助学金。这是弋江区聚焦“一老一小”民生短板的一道缩影。

近年来,该区通过政府兜底、购买服务等方式,全力做好老年人救助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努力为困难儿童构筑温暖港湾,让老人们能够安度晚年。

政府兜底  “一老一小”生活有保障

64岁的刘林(化名)家住江城国际社区,患有智力二级残疾。记者前往采访时,刘林的妹妹告诉记者,刘林每月能领取879元的特困供养人员生活补贴,每季度还能领取护理补贴,年底还有“两节”慰问等,“社区的同志还跟我说了,如果我年纪大照顾不动了,政府可以把他送到养老院,不需要我们掏一分钱。”

记者从弋江区民政局获悉,针对低保对象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在正常享受低保保障金的基础上,该区增发低保标准20%的分类保障金,目前全区低保对象中共有1863名老年人享受该分类保障政策。此外,在老年群体中的特困人员供养方面,弋江区共有特困人员278名,基本生活标准为1110元/月/人,1-5月全区累计发放保障金123.16万元;认定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人员24人,1-5月累计发放护理补贴5.19万元。“我们每月常态化开展特困人员认定工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特困对象纳入保障范围。”弋江区民政局负责人介绍,该区特困人员供养做到了应救尽救、应养尽养。

在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方面,弋江区确保将符合条件的孤儿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力促全区孤儿健康成长。该区结合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物价水平,对孤儿基本生活费实行动态增长机制,从2019年10月开始,按照民务〔2019〕80号《关于提高我市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要求,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由原先不低于900元/月提高到不低于1050元/月,弋江区将标准提高到了1380元/月,采用打卡发放形式,按月及时发放到位。今年前4月,该区共发放孤儿生活补助18.08万元。

多策并举  精准服务暖人心

“你们什么时候开门啊?”5月20日上午,在潮音街社区“长者照顾之家”,看到工作人员打开大门后,很快有老人上门询问。“别着急,现在防控形势稳定,只要上级部门一通知,我们第一时间开放。”工作人员耐心地回复。受疫情影响,这一日间照料中心迟迟未能恢复开放,不少过去在这里休闲、就餐的老人心急不已。

一楼设置有餐厅、厨房、休息室,二楼有书画室、舞蹈室、阅览室——记者采访时看到,这个“长者照顾之家”虽然面积不大,但功能齐全。“我们目前主要为老人提供助餐、日间照料、精神文化生活等3个方面的服务。”负责该中心运营的芜湖援通智能化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在老年人助餐方面,每天有近30名老人在该中心用餐,“我们还为社区几位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免费送餐服务,老人在家通过我们的呼叫器订餐,由工作人员送上门,非常方便。”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服务需求,比如说空巢老人可能希望定期有人上门探望、陪聊等,失能老人希望有人上门打扫卫生,上小学、初中的困境儿童需要志愿者帮忙辅导功课。”弋江区民政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区创新形式,采取第三方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一老一小”救助帮扶工作,“一方面弥补了社区人手不足的短板,另一方面也让服务更专业、更精准。”

目前,弋江区全面建立特困空巢老人帮扶联系制度,并与芜湖援通智能化养老服务中心签订协议,对全区符合条件的697名特困空巢老人每月开展2-3次居家养老和上门探视和聊天服务,对家中用电、用气等涉及安全情况进行询问、查看和提醒,了解老人身体健康情况,在需要时指导老人适时就医。

在困境儿童帮扶方面,区民政局通过公益创投、项目购买等方式,与社会组织合作开展孤儿项目与留守儿童项目。今年,该区与芜湖阳光爱心协会携手,定期对孤儿实行走访排查整改活动,针对每个孤儿面对的问题类型,灵活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与市益群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合作留守儿童项目,对留守、困境儿童及其家庭采用“一封家书”主题小组的方式拓展沟通渠道,提升沟通技能,引导外出务工父母关注留守儿童心理需求。

“特困老人和困境儿童都是社会相对弱势的群体,对他们的关爱尤其能够体现‘以民为本’的发展理念。”弋江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抓住“一老一小”等民生重点难点问题,创新理念,破解难题,织牢织密社会救助保障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