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37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文化厅等部门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16〕1号),我市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鸠江区湾里街道综合文化站、镜湖区张家山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弋江区南瑞综合文化站、弋江桥街道街道文化站等4个单位率先实行社会化运营创新试点。
一、文化站社会化运营的成效
“文化站购买服务”这一举措不仅利于对文化服务阵地更加科学、高效、合理地进行管理,而且政府在对文化站的管养投入上也节省了开支。真正将这项民生工程落到实处,让老百姓满意。4个文化站自托管以来,站容站貌逐渐改善,硬件设施逐渐配套,组织活动不断丰富,居民的参与率不断提高,受到了居民一致好评。
1.文化站开放时间延长。镜湖区张家山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原来的开放时间是早上8点至下午17点,中午还要休息2个小时,而且周六周日不开门。群众来活动受到时间的限制,极不方便。零距离运营张家山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后,为扩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的影响,吸引社区广大居民参与文化活动,把服务时间从早上8点一直延长到晚上9点,中午不关门。周六周日正常开门服务,做到了一年365天全年无休,天天开门服务。附近社区的居民高兴地说:“零距离就是我们第二个家。”
2.文化站设备增多。弋江区南瑞综合文化站托管单位自行采购SONY4K高清摄像机两台,航拍机一台,收声设备一套。从2017年8月起,南瑞综合文化站每月工作汇报除文字以外,将会以居民采访和主持人播报的视频方式呈现。辖区内公益培训成果也将用节目录制的方式呈现,这在芜湖社区文化站中尚属首例。鸠江区湾里街道文化站自托管以来,原先的“空架子”不空了,托管单位自筹资金添置了古筝、电钢琴、架子鼓等各类乐器、增添美术器材40余件。
3.文化站师资队伍增强。弋江区南瑞综合文化站挂牌成立芜湖市曲艺家协会培训基地,开设传统曲艺艺术课程公益班和公益讲座,安徽省曲艺家协会和芜湖市曲艺家协会的优秀演员常年担任公益课讲师,社区文化站和省市一级文化单位共同牵头进行传统艺术推广,在芜湖也是首次。鸠江区湾里街道文化站托管单位增开各类培训班,聘请专业工作人员进行管理,聘请专业教师来站面向居民开设了播音主持、舞蹈、软笔书法等14类免费公益课程,接受培训的居民近2200人,成立文艺志愿服务队和俏夕阳腰鼓队、爱乐古筝队等10支社团,各类社团均有专业教师编导文艺节目。
4.文化站活动品牌增多。镜湖区张家山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立了“四点半公益小课堂”,为社区范围内儿童在下午放学后一小时的真空期提供作业辅导、图书阅览、舞蹈、书画等服务,为家长们解决了一大难题,深受欢迎,已成为一项品牌活动。弋江区南瑞综合文化站邀请到芜湖广电《生活传真》主持人耿鲲加盟播音主持教学队伍并开课,传统曲艺班和拉丁舞班专业参加芜湖第七届春晚录制。鸠江区湾里街道综合文化站托管以来,已经做到了“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演出、周周有活动”,每日参与活动不低于100人(有图片、文字资料可查),街道举办各类演出都由文化站担任,文化站还结合当地实际,创作了廉政文化主题小品《送礼》、防溺水体裁情景剧《坚守》、原创歌曲《美丽家园》等。
5.文化站运作更加灵活。弋江区南瑞综合文化站 “演出丰富”是文化站经营过程中最难点,因参演演员都是文化站老年和少儿公益班的学员,公益性演出不能保证演员的积极性和注意力,长此以往,无论教学多么多样化,都不能保证每一次演出呈现的丰富。南瑞综合文化站通过市场调查和反复磋商,率先与各商家联合,由商家免费提供每场演出的演员礼品,演出现场允许商家在观众席周围设置展架宣传,并有主持人在演出开场及结尾为商家做一些口播宣传。此举能保证每场演出演员的积极性和广泛的参与度,更好的用演出的方式呈现南瑞综合文化站的教学多样化成果。社区文化站面向市场、服务居民,这也是社区文化站托管方在具体工作实施中如何合理联动市场的一次大胆尝试。
二、文化站社会化运营的主要做法
(一) 创新理念,主动出击找准定位。
2016年初,弋江区南瑞公共服务中心多次向区文广新局报告文化站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为了有效解决问题,弋江区文广新局直接建议指导南瑞综合文化站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试点进行市场化运行,主动出击寻找购买服务对象。按照现行的各级招标办法,从实际情况出发是不能满足文化站市场化运行条件的。为此,弋江区文广新局在结合文化站免费开放标准的基础上,指导文化站设定购买服务条件,区文化馆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广罗社会专业文化艺术培训结构,主动邀请有资质、有实力、正规的社会机构洽谈协商,好中选优确定购买服务对象。
鸠江区湾里街道自2015年以来就有通过街道购买服务的形式将文化站托管出去的想法,为积极探索文化站管理模式,让这项民生工程实实在在地让居民享受到实惠,当时,经街道党工委会议研究,决定将文化站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市场化运作试运营,通过试运营,托管单位开办了多期免费培训班,播放电影百余场,排练了多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得到了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
(二)创新模式,政府托管社会化运营。
镜湖区张家山公共服务中心和零距离便民生活服务中心签订书面协议,委托零距离运营张家山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相关文化服务工作,按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情况和文化活动开展情况,张家山公共服务中心每年给予5万元的工作资金,平时给予相关的项目资金支持,允许零距离自行开展文化辅导、艺术培训等其他文化项目。
通过考核或相关绩效评价结果优良,还有年终奖励予以补助。零距离便民生活服务中心是一家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社会组织,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经费列入专项预算,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自2016年1月6日正式运营以来,对张家山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行社会化运营管理,围绕居民文化需求,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运作、便民惠民”的管理模式。运营一年半以来,累计接待社区群众活动人数6万余人,培训学员近200人,开展各类活动80多次。
鸠江区湾里街道报告区政府请求为文化站市场化管理进行公开招标,经区政府批准同意后,通过市公共资源中心进行了公开招标,履行了招标程序,确定“斯博文化服务中心”为托管单位,一年服务托管费用为11.8万元,由街道文化工作分管领导以及街道文教卫体办、纪工委、民生办、各社区对文化站进行季度考核,考核通过后,拨付托管费用。经过一段时间运营和摸索,已探索了一条“政府招标、委托运营、街道监管、免费开放”的新型文化服务管理模式,推动了整个综合文化站各项活动的开展。
(三)创新服务,充分调动托管机构工作积极性。
从文化站免费开放实际出发,5万元资金很难维持正常运行,而现行的体制机制又很难解决面临的生存问题。经多次研究,依据有关文件精神,弋江区文广新局和南瑞公共服务中心达成共识,鼓励托管机构在完成公益性免费开放基础上,可以适当开展有偿服务,但所有收费项目必须公示且收费标准低于市场均价,有偿服务时间只占免费开放时间的三分之一以下,以此解决市场化运行瓶颈问题,增强托管单位的信心和积极性。同时,区文广新局要求区文化馆在做好自身免费开放工作的基础上,对各文化站进行业务指导,强化资源整合,联合开展活动,在活动资金和人力上统筹兼顾,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效益最大化。
弋江桥街道文化站下设博文艺校,从管理和经费上得应于弋江桥街道居家养老中心和管理人员、资金、服务的托底。残疾人康复中心及日托老人的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又得应于文化站博文艺校给他们带来的方便和更多的欢乐,而广大百姓在这块阵地上既能观、学、乐,又能强身健体,更能实现所为。芜湖尚德社会服务中心运营弋江桥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文化站内原设的区老年大学第一分校。文化站设立在养老中心,各项文体活动、演练又吸引各群体人员观赏,尤其是社区、日托老人还根据自己不同的爱好参学、参演,起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如今已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带动、共同发展的目标,此举在2016年5月11日全市老教委(扩大)会议上被市领导点赞为“这种模式(文化站办第一分校)全市都可借鉴。”
(四)创新考核,有效监管托管机构。
文化站考核基本原则:坚持客观公正,注重实施效果,硬化考核指标,规范评分操作,公开考核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1.实行季度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鸠江区湾里街道综合文化站由街道主管,财政所、文明办、主宣办、卫计委、辖区六个社区分管领导组成考核组,对文化站文娱活动的开展情况、群众的参与率、社团的组建情况、各种培训情况、全街道文体活动的策划实施情况等进行考核,2016年文化站考核结果各项指标均达标。
2.明确托管条件加强绩效考核。弋江区南瑞综合文化站,根据文化站免费开放服务标准,购买服务协议中规定全年组织举办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文艺演出不少于8场次;举办各类讲座不少于6次;举办公益性艺术培训不少于3期36个班次;每周免费开放时间不低于56小时。根据托管协议全年进行分次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分期拨付运行资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