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芜湖市按照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要求,大力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不断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加快构建覆盖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创优
一是整合资源开展图书一体化建设。建立健全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总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分馆的县乡两级图书资源流通、服务网络。繁昌县图书馆作为全省试点单位率先实施县域公共图书服务总分馆制。无为县、芜湖县、南陵县完成了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建设,并延伸到村级农家书屋。
二是因地制宜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建设。13个省级试点村农民文化乐园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繁昌县荻港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无为县石涧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个省级试点已建成对外开放;镜湖区滨江公共服务中心滨江社区、汀棠公共服务中心红梅社区、张家山公共服务中心张家山社区、鸠江区清水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南陵县三里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个省级试点正按计划有序推进。芜湖县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顺利通过验收。
二、文化惠民服务模式不断创新
一是坚持“全社会都是文化阵地”的理念,市文化馆全年免费对外开放,开设的“零门槛,全免费”艺培活动,每年培训人数达5000多人次。全市有文化辅导员1600余人,建成文化辅导点174个。组织文化辅导员、33支文化志愿者艺术团队,深入农村、社区、广场、建筑工地等地开展演出200余次。
二是坚持“开放、均等、包容”的宗旨,市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约22万人次,免费办理各类借阅证约7000张,图书流通达20余万册次,新建2个基层点,1个数字图书馆分馆,推进了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三是坚持发挥博物馆教育、研究和欣赏功能,市博物馆全年共接待国内外观众60余万人次。在创新服务方式的同时,举办了《安徽繁昌窑精品展》、《皖江秋韵 鸠兹泉珍——2016芜湖中国历代钱币展》、《镜里乾坤——铜镜背后的故事展》、《紫泥春华——宜兴当代优秀中青年紫砂艺术家捐赠作品展》、《飘扬的红旗——纪念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等多个临展,并积极申报创建3A景区。
三、“欢乐芜湖”等文化品牌不断创建
培育有影响力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积极承办文化惠民消费季。开展“2016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献给劳动者的歌”、“大美芜湖”城市摄影大赛等品牌化群众文化活动。依托南陵县“美丽乡村大舞台”、无为县“濡水情民俗文艺展演”、繁昌县“春谷美丽乡村大舞台”、芜湖县“有你更有戏”等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打造四县统一的“美丽乡村大舞台”文化品牌;依托镜湖区“戏曲九莲塘”、鸠江区“官陡门民俗文化科技旅游集活动”、弋江区“人文荟萃耀弋江”芜湖市大学生嘉年华、三山区“社区文化节”,打造“欢乐芜湖百姓大舞台”文化品牌;依托文化站等基层各类公共文体设施,积极开展具有地域特色、一镇(街道)一品格局的艺术普及、文艺表演等活动。
四、文化民生工程建设不断加强
全面落实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两项文化民生工程。制定《芜湖市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实施办法》、《芜湖市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实施办法》及民生工程绩效评价实施办法。全市10个公共图书馆、8个文化馆、4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5个街道(社区)文化站、7个博物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全市“送戏进万村”活动文艺演出951场,农村电影放映活动9029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投入149.2万元,农家书屋更新出版物7万余册,均提前完成全年任务。
五、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不断丰富
组织新春联大赛、第八届“书香伴我行”有奖征文、皖江“八市”群艺大赛、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合唱展演、“六.一”少儿文艺调演和少儿京剧专场等赛事活动;组织2016年春节系列文化演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等节日性庆祝活动;举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暨庆国庆、2016年安徽省抗洪救灾摄影作品巡展——芜湖站等书画展览活动;举办“芜湖市美术馆(书画院)‘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主题笔会活动”、开展“世界读书日”、“书香伴我行”、“好人感动在身边”、鸠兹清风颂——芜湖市廉政文艺汇演等系列主题活动;创作芜湖市“两学一做”漫画作品集,举办音乐节、读书节、市民合唱节、民俗文化节等活动,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