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20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报告》发布

2020年11月12日 10阅读 来源:人民邮电报

长三角城市群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按照《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将共同打造数字长三角。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日前发布《2020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长三角地区在“一核五圈”的区位布局下,以上海为中心,杭州、南京、合肥、江苏苏州、浙江宁波等城市发挥互补优势,共同推动数字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走向纵深,着力打造数字增长带,总分从2019年的58.3上升至2020年的60.5,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稳步提升。

在数字基础设施方面,杭州、上海、南京持续保持该领域优势,互联互通水平继续领跑长三角地区,在新增“5G”指标的情况下,分指标得分与上年持平;例如杭州推进布局合理、绿色集约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上海率先打造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标杆城市,南京加快工业互联网核心和汇聚节点建设。

在数字产业方面,合肥较上年取得显著进步,跻身长三角城市排名前五,江苏常州、安徽芜湖实现跨越式发展,排名跻身前十。杭州将数字经济列为“一号工程”,从建设“城市大脑”到建设“移动支付之城”,苏州积极打造全国领先的大数据、科技金融、智能驾驶等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南京积极发展与软件产业密切相关的新经济产业。

在产业数字化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迎来发展机遇,分指标得分从2019年的64.4上升至2020年的69.0,其中苏州、上海、宁波积极发展工业互联网“新高地”,在长三角城市中位列前三。目前国家十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有6家落户苏州,上海已经有300家大型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形成15个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宁波围绕石化、汽车制造、家电、防治等优势产业,打造全国领先的“工业互联网之城”。

在公共服务数字化方面,长三角地区在全国率先开展政务服务一体化服务,政务服务从“城市通”迈入“区域通”时代,分指标得分从2019年的73.1上升至2020年的75.7,目前已经实现30项企业事项、21项个人事项跨省办理。

在数字经济生态环境方面,各城市均呈现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沪宁杭苏等18个地区联合建立网络商品质量抽检信息共享、网络案件线索共享和电子取证共享制度;浙江温州在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的指引下,营商环境大幅改善,成为该领域的“黑马”。

《报告》对下一步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5G新型基础设施,共同打造5G创新应用示范区和数字长三角;二是推进长三角数据整合与开放共享,推动数据资源跨部门、多层级共享和“一源多用”;三是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走深走实,深化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推动现代化数字技术与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的全面融合,着力构建“互联网﹢服务贸易”的数字贸易新体系,建设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四是共同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推进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强化智慧城市建设,探索基于信息化的养老、停车等新业态新模式;五是提高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数字化,深化智慧医疗健康服务等;六是深化区域信息化协同发展和对外开放,建设长三角共建共治的“区域大脑”;七是释放人才活力,培养数字经济领域复合型人才,建立更具竞争力的地区人才政策体系。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