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萍乡率先出台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020年1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萍乡市气象局 2017/1/4

近日,萍乡市人民政府下发《萍乡市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萍乡气象事业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保障措施,是未来5年萍乡市气象事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据悉,萍乡是全省首个出台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地市。

早在2014年9月,萍乡市气象局就成立了“十三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正式与地方同步启动了“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编写组经过多次封闭撰写,并积极与市发改委和省局进行沟通和衔接,于2015年10月完成了初稿。2015年12月3日,市局专门组织召开了一次专家咨询会,在认真吸取各方专家提出来的意见和建议后,对规划进行了修改完善,并于6月正式出台《萍乡市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规划》根据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萍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上级气象部门的《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而成,是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45个专项规划之一。

在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灾害防御能力。”为此,今年5月,市政府专门组织召开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专题会,并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萍乡市气象局要大力推进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重点抓好城市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两个体系”试点建设。

在前期出台的《萍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大量气象重点项目写入其中:气象主题公园纳入了大旅游业重点工程项目,提出要打造集气象、住宿、餐饮、娱乐等于一体的旅游网络平台;现代农业发展气象保障工程纳入了现代农业重点工程,提出要强化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1个、省级3个,国家级气象灾害防御示范镇10个、省级乡镇全覆盖,要鼓励农产品申报气候品质认证;互联网+气象纳入了互联网+行动,提出要打造“智慧气象”;气象信息服务工程纳入了信息惠民综合行动计划,提出要组建萍乡市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建设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和县级发布终端,建设城市排水防洪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和智能气象预警应急终端,充分运用农村气象灾害预警大喇叭、电子显示屏,建立掌上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最大程度地扩大预警信息覆盖范围;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提升工程纳入了社会管理重大工程,提出要完善气象灾害监测网,升级改造气象灾害信息网络系统和高清视频会商系统,建立气象装备运行监控系统、运行维修平台、计量检定标校系统,完善农村公共场所防雷设施,加强气象站台基础设施建设;空中云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纳入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重大工程,提出要建设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和人工增雨作业指挥平台,加强空中雨水监测系统、决策指挥系统和地面作业系统建设,加强乡镇标准化人影作业基地建设,全面提升萍乡人工影响天气科技水平和服务能力。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建议》和《纲要》,《规划》全面回顾了“十二五”期间萍乡市气象事业的发展历程,并提出了“十三五”期间的重点任务和发展目标。计划在未来五年完成四个重点工程的建设,包括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工程、现代农业发展气象保障工程、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提升工程、生态文明暨海绵城市建设气象保障工程。四大工程紧紧围绕萍乡转型升级发展主战略,特别是针对气象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粮食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等重点领域,着眼气象事业发展重点任务,预计四大工程建成后将大大提升萍乡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有效减轻各种气象灾害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四大重点工程项目连同气象主题公园、气象信息服务工程和空中云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同时被列入萍乡市“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库,将作为未来五年萍乡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推进,这为推进萍乡市气象事业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力的保障。

“十三五”是实现2020年气象现代化目标决战阶段,是气象事业发展的关键阶段。《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作为实现“2018年萍乡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这一目标的指导性文件,指明了未来五年萍乡气象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对全市气象事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