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全力抗旱 保一方民生

2020年1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萍乡市市水务局 2018/8/8

今年截至7月27日,我市平均降雨753.2毫米,比多年均值(1153.0毫米)偏少35%,比去年同期(1268毫米)偏少41%,入汛以来全市平均降雨498.5毫米,比多年均值(794.1毫米)偏少37%,比去年同期(860.7毫米)偏少42%,是近二十年来同期降雨最少的一年。目前全市大中型水库蓄水12384万方,比多年同期(14616万方)偏少15%,小一型水库蓄水2132万方,比多年同期(4148万方)偏少49%。据市气象部门预测,我市7至9月降水量少于常年,有阶段性干旱发生。由于前期降雨偏少,部分县区出现旱情,据统计,目前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23.01万亩,成灾面积8.77万亩,绝收面积3.65万亩,造成农业经济损失9756.2万元,2.47万人饮水困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防指提前部署、群策群力,有效开展防旱抗旱工作。

全市各级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主体的抗旱工作责任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于7月中下旬赴上栗县长平乡、湘东区老关镇等受旱较严重的乡镇察看旱情,现场指挥调度。市委书记李小豹指出,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落实抗旱责任。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加强统筹协调、指导督促,并加强旱情信息报送,及时向上级部门报送旱情和抗旱工作情况;水务部门要加强水资源的科学调度,统筹生活、农业、工业、生态用水需求;气象部门要加强对天气形势的分析预测,及时把握有利天气形势,适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农业部门要派出技术服务队指导农民做好田间管理,抓好改种;各级党委、政府要广泛动员群众全面开展生产自救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江河强调,防汛抗旱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级各部门要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早谋划、早部署,确保万无一失,确保全市平安平稳。

市防指多次召开抗旱工作会商会和工作布置会,分析预测防汛抗旱形势,细化责任分工,并下发了《关于做好抗旱准备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就防旱抗旱工作提出了具体措施和要求。一是严格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确保责任到位。各县(区)要进一步落实抗旱工作责任制,健全完善责任体系,确保抗旱责任落实不留死角。二是完善抗旱预案,强化应急响应。要完善各类抗旱预案,提高预案的实用性和操作性,根据干旱灾害发生情况适时启动抗旱应急响应。三是加强水源调度,强化用水管理。市直大、中型水库由市防办统一调度,各县(区)中、小型水库由所辖县(区)防指统一调度。大、中型水库一律限制发电。四是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抗旱能力。各级财政要加大投入,多方筹措资金,确保抗旱工作顺利开展。五是加强趋势分析,开展人工增雨。气象部门要加强气象、旱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开展人工增雨工作。六是加强舆论引导,畅通信息渠道。新闻媒体要加强舆论引导,各级防办和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做好对旱情的收集和报送工作,做到信息畅通。

市防指成员单位迅速行动,协调配合,并肩合作,及时组织开展有效的抗旱减灾工作。市水务局派出工作组到上栗、湘东等旱情较严重的地方了解受灾情况、指导抗旱救灾;市防办对山口岩、坪村、锅底潭水库多次下达调度令,根据用水需求控制水库出库流量,并与农业、民政等灾情统计部门加强沟通与协作,定期收集、统计和报送灾情信息,确保灾情信息及时、准确。市、县两级抗旱服务队加强抗旱设备的维护管理,修复灌溉工程和机电灌溉设备,确保旱情发生时设备调得出、用得上,目前共投入水泵50余台套用于农田灌溉。市气象局加强天气监测预报,积极开展人工增雨工作,截止目前人工增雨作业共计26次,发射火箭弹97枚,并积极与长沙机场航管室争取空域支持;市农业局组织了五个抗旱督导小组,分赴各县(区)了解旱情并指导抗旱救灾工作。针对不同程度的旱情,分区域、分作物制定抗旱救灾措施,全市改种补种玉米、红薯等耐旱作物面积达到25063亩。

各县(区)组织广大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克服“靠天等雨”的侥幸心理,及时动手、不等不靠,垫资出力、投工投劳,多渠道开展自救工作,努力减轻灾害损失和影响。县(区)启动泵站42处,投入机动抗旱设备153台套,群众自筹抗旱资金332万元。上栗县财政已投入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抗旱,派出消防车送水解决长平乡红星村集镇300余户1200余人饮水困难。福田镇跃星村垫资,用三天时间铺好水管,成功将孽龙洞的水引流解决农田灌溉。上栗镇万石村充分发挥村级用水协会作用,投工投劳50余人次,疏通河道1100米、红旗渠清淤1200米,补种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积极开展生产自救。上栗镇踏塘村廖家湾自然村村民,积极寻找水源,开挖水井,水井完工后可解决约200人的饮用水问题。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