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林海:坚守在希望的田野上

2020年12月04日 10阅读 来源:萍乡日报 2018/12/26

去年以来,我市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了“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坚定理想信念、以饱满的奋斗激情积极投身新时代伟大事业的知识分子。为学习弘扬他们的爱岗敬业和爱国奋斗精神,本报特开设“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专栏,对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先进典型进行集中报道。

他是一名农技推广工作者、高级农艺师,37年来,始终奋战在农业技术推广一线,2017年被国家人社部、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称号,并于当年12月作为江西省唯一一名代表受邀赴北京参加表彰活动。他就是莲花县农业局农技推广站站长李林海。

李林海是一名老农技工作者,曾先后在莲花县良种场和多个乡镇农技站任技术员、农技站站长和科技副乡长。37年来,他完成了多项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为全县农业技术推广和粮油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30多年的农技推广工作中,李林海研究并推广了多项农业技术。为了探索适合莲花气候条件、耕作传统的新技术、新方法,他带领团队开展了研究和推广水稻抛秧技术、水稻“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增产技术、水稻薄露灌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等16项技术。近几年,他带领站室同事在全县重点培育水稻和油菜高产示范点76个,完成对比试验示范60余项,设立试验小区300余个。“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增产技术、“油菜免耕直播技术”等得到广泛推广且成效显著,为全县农民累计增产粮食3.83万吨,增产油菜籽2.07万吨,增收2.47亿元。

因为常年活动在农技推广第一线,莲花县157个行政村,大垅小垅遍布,没有哪一个垅不在李林海的脑海里;全县种粮大户128户,油菜种植大户106户,没有哪一户不认识李站长。李林海经常带领农技人员下乡入村进户,采取集中办班、田间学校、个别问答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农民推广农业适用增产增收新技术。

他本着“关键环节、关键技术主动入户,突发事件及时入户,技术咨询指导随时入户”的原则,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了解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帮助农民解决各种生产技术问题,成为农民的知心朋友和贴心人。近年来,他参与县乡举办的各种农业技术培训班386期,培训农民3万多人次,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36次,开展专家坐诊和咨询服务286次。

在工作中,李林海敢担当、能吃苦。2007年,他带领县农技中心7位同志在坊楼镇新枧村租赁水田280亩,做水稻高产基地实验,全程参与播种、抛秧、施肥、管水、打药、收割、试验等工作,在基地吃住90天,冒着38℃的高温打农药,完成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水稻栽插密度和用种量等8项对比试验。2013年全县遭遇5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时,李林海具体负责全县农作物灾情统计和技术指导,连续40天坚守岗位,不畏高温酷暑,带领工作人员跑遍了全县所有乡村、田垅,准确掌握受旱情况,为抗旱抗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李林海不仅带着大家干,还善于总结提高。他主持编写了《莲花县农业主推良种配套实用技术资料汇编》和《莲花县新型职业农民科技培训资料汇编》等农业技术资料,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先后发表论文8篇,撰写试验示范推广技术总结60多篇。

37年来,李林海将一腔热忱献给了这片养育他的土地,也收获了不少荣誉。他先后多次被农业部、省、市、县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和先进个人,曾获得“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全国最美农技员”“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成果奖二等奖”,省农业厅“农牧渔业技术改进一等奖”“全省最可爱的农业人”,萍乡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莲花县“龚全珍式好党员好干部”等称号。如今,他虽已临近退休,却依然热爱农业、坚守农村、服务农民,一如既往地在农业科技这片广阔的天地中“逐梦”。(萍乡日报 龚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