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沃野春风起

2020年1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萍乡日报 2019/1/14

——2018年全市农业发展扫描

编者按:

2018年是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一年,是我市“大变样”的决战之年。全市上下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大干实干快干,共同书写萍乡“三年大变样”新时代画卷,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升级发展亮点瞩目、活力绽放——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经济新动能培育壮大、海绵城市建设竣工、民生八大工程实施……本报特推出“回眸’2018”专栏,展示过去一年全市各县区各部门在“大变样”中的新作为新形象,呼唤萍乡高质量跨越发展又一春的澎湃到来。 

每日上市的无公害蔬菜新鲜水灵,养殖场里的生态鸡、生态牛羊供不应求,集观光、农事体验、娱乐、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休闲观光园内游人如织……去年以来,我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这一中心,强化投入,加快发展,突出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品牌农业、标准化农业、现代农业园区,书写了萍乡农业发展新篇章。

产业发展后劲增强

始建于2005年的天涯种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上榜杂交水稻企业前20强,位列第7。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培植产业为重点,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大力推进绿色生态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建设了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花卉苗木、杂交水稻制种、优质水稻、油茶、中药材、葡萄、草莓等特色种植和肉羊、肉牛等养殖业,培育了一批像天涯种业这样的龙头企业,并鼓励企业采取公司+农户等形式带领农户进行规模化生产。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领下,全市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的生产格局,带动了数万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链条。以杂交水稻制种产业为例,去年全市南繁制种面积创历史新高,达16.1万亩,同比增长19.2%,制种年产值达数十亿元,带动了数千户农民致富。

目前,全市共发展特色种养基地963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18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21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以上53家、市级以上163家,形成了大、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优势互补的农业龙头企业集群。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也发展迅速,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2313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7家、省级示范社45家;家庭农场达738家,其中省级示范场18家、市级示范场38家。

去年,全市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5个,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总计达135个。其中武功山石斑鱼成功登记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成为继萍乡红鲫鱼之后,我市第二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产业结构有序调整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同时,我市农业产业结构也在有序调整。除制种业外,优质稻米、畜牧、高效蔬菜、现代农业、休闲农业等产业发展迅速。

1月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国家品牌计划栏目中,播出了精心制作的莲花大米扶贫广告,推动莲花大米“出山”。去年以来,我市打造了多个有机水稻、绿色水稻生产基地,创建了湘东腊市、莲花湖上稻虾共生,莲花高洲稻鱼共生等稻渔综合种养基地,推广综合种养模式2万亩。“吉内得有机大米”被列入全省2018年绿色特色品牌建设名单,莲花老表等品牌大米远销省内外,萍乡优质稻米正走向全国市场。

畜牧业亮点纷呈。荷树坪山羊、湘东“赣西两头乌猪”、芦溪葛溪正太蛋鸡、上栗牧蕾黑山羊、莲花胜龙牛业、“闽丰”蛋鸡、神豚农业……

一大批畜牧业龙头企业脱颖而出。其中,湘东区“国家级华中两头乌猪(赣西两头乌猪)遗传资源保种场”通过农业农村部组织的现场审验。“羊”经济发展迅猛,不少烟花鞭炮等传统企业转型,加入肉羊养殖这一绿色产业,加速了我市草食肉羊产业的发展。去年,我市肉羊饲养量约占全省1/4。

在位于湘东区东桥镇的湘东大数据农旅扶贫产业园里,一座座科技感十足的温室大棚内,游客们观赏、采摘着太空青瓜、太空茄子、太空番茄、辣椒等各种瓜果蔬菜。尤其是孩子们,被各种色泽艳丽的瓜果吸引,这边看看,那边摸摸,忙得不亦乐乎。这些现代智能大棚借助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和抓取土壤PH值和空气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农业墒情数据,智能执行浇水、施肥等指令,比传统大棚生产节约人力80%,降低水肥用量60%以上,且产量可达普通大棚的3倍以上。在萍乡,像湘东大数据农旅扶贫产业园这样的现代农业园并不鲜见。按照“一区多园”的建设要求,我市创建了芦溪银河、湘东麻山、莲花良坊胜龙等14家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认定了莲花海潭等18家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去年新增设施蔬菜面积6000亩以上,其中包括芦溪信诚现代设施农业园、武功山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等设施蔬菜基地。

休闲农业品牌创建成效显著,全市休闲农业点增至712个,同比增长13.9%。芦溪县东阳村获评2018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市各地组织开展了荷花博览会、油菜花文化旅游节、农民粽子文化节、桂花节等休闲文化活动。休闲农业成为我市提升农业、富裕农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基础装备逐步夯实

农业高效离不开基础设施装备的完善和科技的支撑。继2017年度4.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2018年度6.7万亩建设任务顺利推进;各县(区)“两区划定”工作已基本完成。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颜龙安院士团队、中国工程院邹学校院士团队分别签订了《共建农业科技平台合作协议》《萍乡市乡村振兴战略科技合作服务协议》《科技合作协议书》;“黄秋葵栽培技术规程”已于2018年9月在全省正式实施,“红杆铁皮石斛人工杂交提纯复壮繁殖办法”通过国家专利认证,《黄尾密鲴良种选育及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与推广》通过了省科技厅验收。农机水平显著提高,芦溪县、湘东区获评2018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称号,加上已于2010年获评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的莲花县,我市已具备申报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资格。

沃野春风起。一幅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农业新画卷正在昭萍大地迎风展开,并绽放出独有的光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