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山深处的杨家湾村有一位年过半百的“愚公”——徐德纯,新泉乡杨家湾村党支部书记。他和其他的村干部不同,在他身上有一份执着和一种与生俱来的守护这片深山的使命感。
杨家湾村是芦溪县最为偏远的行政村之一,距离县城40公里,距离新泉乡政府10公里,是芦溪、莲花、安福三县的交界处,也是萍乡与吉安的交界。长期以来,由于自然环境险恶、生产方式落后、村民素质不高等因素,杨家湾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贫困村,186户、646位常驻居民找不到脱贫致富的路子,“穷帽子”成了杨家湾全体村民心中的一道梗。
2010年,在外发展的顺风顺水的徐德纯回村探亲,家乡的破败给他内心极大的震撼,痛心之余,他敏锐地看到杨家湾发展的巨大潜力,相信“实干就是生产力”的他毅然辞去职务,决心投身于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艰险之路。“我当时最大的梦想就是要让村民的生活好起来,让村子变富变美。”徐德纯说道。自2011年担起村里当家人的这个责任以来,徐德纯一干就是8年。在他的带领下,杨家湾村从不毛之地发展成了现如今在全县小有名气的徒步圣地。
现在的杨家湾,每家每户通水通电,今年更是将村组公路修到了家家户户门前。最后的这14.3公里的村组公路,花费了400多万元,现在村委会还欠着银行104万工程款。为了赶工期,徐书记在工地上吃住一待就是六个月,穿破了3双皮鞋,成功“瘦身”十多斤。虽然累,虽然压力大,但是他说修完了这段村上人出行就方便多了,而来大山里看风景的游客也方便了!为了帮助百姓脱贫,徐德纯千方百计跑项目:村上争取到的竹林改造项目给村民带来了十多万元的经济收入;钥匙工程让无房户住上了新房;2016年深山移民项目集中安置了19户人家,争取资金500余万元,村上还出资完善了移民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方面,带领村民种植油茶林350亩,完成竹林改造300亩,带动一批贫困户脱贫致富。
多年来,他带领杨家湾村民建设公路走出大山,也借十八湾独特的美景开发旅游资源并迎进了游客。同时,徐德纯通过学习借鉴,改变传统单一种养模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引进马家柚、金线莲等种植项目,带领村民创业致富。徐德纯以一种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和实干精神,带领杨家湾村人,一步步走向充满阳光和希望的“美丽乡村”。
去年,徐德纯在进行低保对象清查登记时,发生车祸,右脚不慎摔成了重伤,在医院住了半年,村里又落下了很多工作,急性子的他总是一遍又一遍地拨打电话,吩咐村委干部们去落实。当然,最让徐德纯上心的还是十八湾修路开发的事儿。还没痊愈就拄起拐杖,拖着伤残的右腿,走遍了村里的山山水水,为村级产业发展和贫困户奔小康操碎了心。他的右腿因过早下地,没有得到足够的休养,现在走起路来还是一瘸一拐的。
村里的人看到他上下奔波,都劝他好好休息。徐德纯总摆摆手说,腿伤是小事、不能耽误村里的大事。他还研究很多类似景区开发的案例,汲取了各方经验,带着超前的规划意识一步一步的将杨家湾打造成集红色旅游、养生度假、户外徒步于一体的旅游新去处。现如今十八湾瀑布群、十八湾徒步路线在全县都被叫响了名号,前来徒步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村里的农家乐也日益红火。
2017年杨家湾被评为萍乡市2017十佳乡村旅游点,徐德纯的扶贫事迹上了新华每日电讯报道的头条。谈起杨家湾未来的打算,徐德纯根本停不下来,在他看来,杨家湾有风景、有故事、有底蕴,加上适当的开发宣传,以后一定能成为江西旅游版图上的一颗明珠。在这样的大山深处修路搞建设,正是因为他对杨家湾的热爱,还有他身上“愚公移山”般不畏困难、迎难而上质朴精神,为了家乡的发展,他忘小我、为大家,非常让人钦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