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岐山景区成功入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20年1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萍乡市旅发委 2017/3/30

杨岐山景区成功入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近日,国务院发布了第九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杨岐山风景名胜区名列其中,成为萍乡市第二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这是杨岐山景区继自2014年获评国家4A级景区之后摘下的又一 “国字号”品牌。

杨岐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中部,规划面积57.2平方公里,距萍乡城区10公里、长沙100公里、南昌240公里,319国道、沪昆高速、昌栗高速、长南杭高铁擦境而过,区际交通和区位条件十分优越。景区由普通寺景区、孽龙洞景区、凤鸣湖景区、九龙洞景区四个景区以及瑶金山寺、李畋故居等外围景点组成,是一个以禅宗古刹、岩溶景观和自然生态为特色,以宗教文化、休闲度假、岩溶探奇和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的景区。

杨岐山景区内有丰富而独具特色的自然文化资源,主要体现在:禅宗之光。距今1200多年历史的杨岐普通寺是杨岐开宗圣地,禅法中兴道场,杨岐宗系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以其“直指人心、见性见佛”的教义与普通生活结合紧密,深受广大信众尊崇,奠定了杨岐宗接替成为临济宗正脉的基础,“杨岐灯盏明千古”在佛门中广为传颂,在中国佛教界地位显赫,影响非凡,清代《指月录》收集南宋至清康熙年间,凡有高行、语录、传记、塔铭者710人,而杨岐一家独占470人。从1199年开始杨岐宗传入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并发扬光大;在日本镰仓时代禅宗二十四派中,有二十派皆出于杨岐法系。岩溶之奇。杨岐山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下有庞大的溶洞群,已开发的孽龙洞形成于1.8亿年前,被誉为“天下第一洞”、“地下艺术长廊”,洞内恒温18°C,怪石、清风、流泉、飞瀑为洞中四绝,科普功能和视觉艺术享受强烈,许真君擒孽龙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孽龙洞洞长3000多米,主要景观多达百余个,被国内风景园林权威专家陈从周先生誉为“地下艺术长廊”“天下第一洞”,洞内有8处世界级的洞穴自然景观(洞天飞瀑,“通天柱—天仙水”、巨幔照江、钟乳云集、千丘梯田、水上龙宫、水上石柱、金鼓奇观)。杨岐之韵。杨岐山山峦俊丽、荡云涌霞、人杰地灵,孕育了杨岐24景,是萍水河、栗水河的主要发源地,诞生了“江西大器”刘凤诰、清代杭州知府喻兆藩、音乐家喻宜萱、地质学家喻德渊、红色特工肖炳实、西安交大老校长彭康等有影响的历史名人,唐禀、刘廓等一大批名人雅士在杨岐留下大量的诗词歌赋;由于对自然的敬畏,诞生了具有世界影响的人类文明“活化石”的傩文化,傩面、傩舞、傩庙被公认为萍乡历史文化的“三宝”。花炮文化、禅宗文化、岩溶文化、傩文化渊远流长。  

杨岐山景区管委会于20086月成立,2011年升格为副处级事业单位。201211月,经省民政厅批复,将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范围内原来分属4个乡镇场的16个村(社区)整合成立了杨岐乡,为杨岐山实现 “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提供了保障。

近几年,景区先后投入400余万完成了《杨岐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大纲》、《杨岐山风景名胜区资源调查和评价报告》和关下综合服务中心、杨岐普通寺景区详细控制性规划编制;并全面启动了孽龙洞景区详细控制性规划和孽龙洞景区景观提升设计方案编制;对标5A景区要求的杨岐山景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正在开展前期准备。在此同时,加大了对景区内违法建筑、滥砍乱伐、肆意建矿设厂行为的打击力度,景区资源得到了有力保护。在规划先行的基础上,杨岐山景区始终围绕发展抓项目、围绕项目促发展,突破了一批重点项目,有效地夯实了景区发展基础,完善了景区的基础设施。杨岐山游客中心、孽龙洞洞内改造、杨岐普通寺旅游公路、景区周边农房房相改造等项目全面完工,孽龙洞景区旅游公路提升改造、清溪生态绿道项目正在建设,以上项目总投资3亿多元;杨岐普通寺修复项目顺利推进,礼请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兼任普通寺主持,香港旭日集团决定捐建杨岐普通寺,目前投资2000多万元的老庙修复基本完成。孽龙洞旅游投资开发公司投资建设的孽龙洞水上乐园项目已试营业,开启了民间资本投资开发景区的序幕;杨岐山风景名胜区综合开发项目纳入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总投资12.15亿元,涉及子项目17个。景区的发展也体现在了游客接待量的增长上,2016年景区接待游客58.9万人次,较五年前增长了3倍。

为了释放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效应,杨岐山景区将自我加压,不断加大资源保护和景区管理力度,提升服务质量,加快景区综合开发,朝着创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目标再出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