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来,两轮特大暴雨来袭,芦溪境内国省干线公路灾毁严重:107处边坡塌方,14处路基塌陷,两处路面整体下沉(现已封闭交通)。灾情就是命令,保通就是天职。在此次洪灾面前,芦溪公路人不忘初心抗洪魔,牢记使命保畅通,鏖战在一个个抢险主战场,表现出团结协作、沉着应战、吃苦耐劳、敢打硬仗的拼搏精神。
7月以来,两轮特大暴雨来袭,芦溪境内国省干线公路灾毁严重:107处边坡塌方,14处路基塌陷,两处路面整体下沉(现已封闭交通)。灾情就是命令,保通就是天职。在此次洪灾面前,芦溪公路人不忘初心抗洪魔,牢记使命保畅通,鏖战在一个个抢险主战场,表现出团结协作、沉着应战、吃苦耐劳、敢打硬仗的拼搏精神。
“多方联动,要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7月9日凌晨5点,225省道长丰乡半山村委会路段因山体滑移,路面下沉造成交通中断。早晨6点30分,芦溪公路分局局长肖慧带领抢险突击一组30余人,组织2台装载机,火速奔赴225省道南坑至长丰路段。但因沿线大小塌方30多处,其中500立方米以上的大塌方有4处,经过3个多小时的抢通,才赶到半山村委会路段。“在大的险情面前要多方联动,要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已是连续两天坚守在抢险最前线,带着一丝疲惫的她说:“那一刻,我紧急拨通了芦溪交警队队长的电话,告知急需封闭交通,向社会发布路况信息;接着又联系长丰乡政府,请求协助安排人员值守,劝导交通绕行。下午请市公路领导、市公路勘察设计院专家察看半山路段险情,研讨处置措施。”
7月10日,在萍乡市公路局的协调下,省公路局派出工作组深入水毁现场,察看了芦溪境内225省道、533省道、311省道和532省道灾情严重路段,提出了抢修工作指导性意见。
7月13日,萍乡市政府副市长叶华林一行,调研指导芦溪县、武功山管委会境内的国省干线公路灾毁重建工作,每到一处,认真了解情况,研究抢险方案,要求公路部门用最短的时间,让群众走上安全畅行公路。沿线各乡镇纷纷表示全力支持公路水毁抢险保通工作。
“时间紧迫,今天天黑前,再大的塌方也要清除”
7月9日清早,暴雨还在不停地下。533省道山口岩至坑口路段频频传来灾情:全线出现大小塌方40多处,其中阻断交通5处;塌陷8处,其中2处有较大安全隐患。该局分管工程、安全工作的副局长龙昔平穿上雨衣、雨鞋,带着抢修突击二组20余人、装载机2台、自卸车5台,投入到紧张的抢险保通工作中。看到这么多的大塌方急需清理,且时间紧迫,龙昔平果断提出:“先抢通路是关键,今天天黑前,再大的塌方也要清除。”这一天,他坚守在路上组织抢险达14多个钟头,5处交通阻断全部打通。龙昔平和现场施工人员钟华、李智个个沾满了两脚泥,雨水汗水湿透了全身。过往司乘人员称他们为水毁抢修工作中的“拼命三郞”。
“一个先遣队就是一个突击组”
7月8日晚12点40分,正在533省道巡查水毁灾情的分管养护工作副局长王瑞平接到一个电话:“225省道长丰乡半山村路段已中断交通”。他二话没说,立马召集共产党员魏祥朝、刘星财,三人组成了一个先遣队,带上安全墩、标志牌火速赶到半山路段,发现只是原先的路面裂缝有新的变化,于是就增设了一些安全墩。完事后,继续驱车前行,巡查灾情,每到一处塌方点,三人都冒雨摆放好安全标志。在巡查完长丰乡磨桥村路段后,原路返回才发现半山裂缝路段整体塌陷,交通中断,只能又赶往莲花县六市乡休息了两个钟头。
第二天清早王瑞平、魏祥朝心急如焚,徒步越过路面塌陷点,与该局应急抢险突击组人员汇合,投入到紧张繁忙的道路保通攻坚战。下午转战436省道双凤河水淹没路段,全力清除路面上的淤泥和杂物,调集2台洒水车进行冲洗路面,实现了水退路通。
“我是党员,抢险抢修工作再苦再累也值得”
自7月7日起,连续7天来,万龙山公路管理站站长陈建发天未亮,就出门上路查看险情变化,设置安全标志牌、组织抢险……连续两场暴雨,使该站管养的芦万武公路出现大小边坡塌方20多处、路基缺口下沉4处,部分公路设施被毁。作为一名一线党员,面对灾情,陈建发始终坚守在抗洪抢险、道路保通工作第一线。在芦万武公路上,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虽然白天奋力清理塌方、抢险保通,晚上还要加班加点巡查灾情变化、排查安全隐患、检查安全标志标牌,但陈建发没有半点怨言。“脚都被泥水泡烂了,每天都像个大泥人。”陈建发的老婆满是心疼地说:“这几天早上五六点钟就出门,晚上八九点还没回家,披星戴月连轴转,也不晓得累。”
“道路通畅美观,是咱养路工人的最大职责”
在一个又一个塌方清除后,路面上剩余的泥土既影响道路美观,又影响行车安全。芦溪公路管理站副站长徐接萍、分局洒水车操作手廖昌胜两人主动请缨,要求承担塌方点清理后的洒水冲洗任务。一个星期以来,已完成芦溪境内5条省道上的塌方清除60多处29000余立方米。塌方清理到哪,洒水清洗工作就跟进到哪,两人每天早出晚归驾驶两台大型洒水车轮流上阵,清洗路面上的淤泥和尘土。徐接萍为做好抢修后续保洁工作,已一个多星期没有回家陪伴父母、妻儿。其父亲也是一名“老公路”,深深理解他为何这么拼。“道路通畅美观,是咱养路工人的最大职责。”徐接萍骄傲而自豪地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