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武功山万龙山乡茅店村:做活“三治”融合文章 走出乡村治理新路径

2020年1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萍乡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20/6/3

 “集体富了,村庄美了,乡风好了,群众乐了!”在萍乡武功山万龙山乡茅店村,一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喜笑颜开。茅店村从加强基层党建入手,积极探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全面提高乡村治理水平,该村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近年来,茅店村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及“全国文明村”等荣誉。

探索乡村治理网格化  激励群众共建美好家园

走进茅店村白鹭天堂景区,清澈的河流、苍翠的古树、整洁的村庄、悠然的游客,构成一幅唯美的画图。

老党员周继和是茅店村龙庄片网格长,负责管理白鹭天堂景区等的卫生整治、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得益于村里推进网格化管理,乡村变景区,又要改造提升白鹭天堂景区,将会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为此,我们更加积极发动村民爱护我们的家园!”该村积极探索推进乡村治理网格化管理,将全村33个村民小组划分为37个网格,建立了由网格指挥长、网格片长、网格监督长、网格长、网格员五级组成的管理机构,设立了精神文明、帮扶救助、移风易俗、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安全监督等专业岗,明确职责,并实行差异化考核,每人每月发放岗位补贴。通过网格化管理,充实了乡村治理的力量,确保村级事务“片区有关管、事事有人理”,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攀升。

 “村民自治就是让群众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好不好,由村民说了算。”为强化村民自治能力,由村民代表会议推选产生德高望重的刘昌海、韩庚昌、曹祖荣3人组成的村务监督小组,对村务决策、执行情况和集体资金、重大项目进行监督。茅店村坚持自治为本,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重大事项提交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同时,建立相关“茅店村工作微信群”等,推进村级事务即时公开。

茅店村不断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引导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村庄治理,更好地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金牌调解员”乐当和事佬  “调”出乡村和谐百姓安宁

 “刘学涛挪开雕刻机,刘建群同意‘拆除’通道,恢复了刘学涛本来购买的房屋面积。”3月27日,在茅店村村人民调解室,村委委员、村综专干刘炎梅成功调解了村民刘学涛、刘建群为购买小产权房遗留问题。通过刘炎梅耐心细致地调解,终于,化解了矛盾,双方握手言和。

从事农村调解工作多年的刘炎梅是一位深得村民信赖的“金牌”调解员,在村两委班子、网格片长等的通力合作下,累计调解纠纷80多起,调解率达100%,成功率98%以上,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法治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保障,而对村民而言,法治重在普法教育。为创新法治文化载体,茅店村打造了法治长廊、法治文化墙,广泛宣传宪法、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

该村经常性开展群众性法律法规宣传活动,由法律顾问每月定点在法制宣传阵地开展集中宣讲,结合农村生产生活、邻里琐事等进行针对性的宣传讲解,组织公益性岗位、初心志愿服务岗,按照每季度不少于一次的频率,进组入户进行流动普法宣传,提升群众法治的意识。村里依托法治宣传阵地,开展法律普及、法律援助活动。近年来,该村共组织开展法制宣传50场次、法律咨询30多场次,有效发挥法治文化阵地的教育引导功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法治文化需求。乡村振兴离不开法治的“保驾护航”,通过提升治安秩序和改善人居环境,不断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获得感。

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文化  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不随地乱扔垃圾”……该村在主要路段因地制宜地绘制了以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生态环保、村规民约、构建和谐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大型文化墙,向群众传递了新的观念和意识,成为美丽乡村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一边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一边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茅店村人文底蕴浓厚,充分挖掘“家风文化”“农垦文化”“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用优秀乡村文化扮靓新农村。

为此,该村大力实施古村落、古民居保护措施,建立周家大屋、么高古居和古墓群等的巡查看护制度,并将周家大屋修缮改造为廉政教育基地、农垦记忆馆、村史馆、民俗馆,保护乡村文化积淀传承;发动初心志愿岗和扶贫公益性岗位人员46人,重点整治村庄卫生环境,倡导文明卫生、开展卫生家庭评比,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提高村民道德水平;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打造茅店村“豆腐经济”品牌亮点,结合白鹭天堂、周家大屋家风家训实训基地等乡村旅游点协同发展,激发农村经济活力,集体经济由2018年到2019年实现翻番。茅店村今年还将推进塘上等4个村小组的新农村建设、扩建华云学校等项目,这些民生项目能让群众得到实在的好处。推进“三治融合”,茅店村乡村治理走出新路径,实现发展新突破,村民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