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打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工作简报(第 38 期)
芦溪县“三套组合拳”规范农民建房
今年以来,芦溪县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改善城乡面貌,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的新萍乡”的总要求,扎实开展农村“两违”建房综合整治,规范农民建房行为,坚持防控“零死角”、违建“零增长”、问责“零容忍”,打好“严堵、善疏、常管”三套组合拳,有序推进农民建房管理常态化、规范化,为促进镇村联动发展、建设农村美好家园打下坚实基础。
一、严堵:彻底封杀农村违规违法建房乱象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建房数量也日益增多,出现未批先建,少批多建,违章乱建等“两违”建房现象。针对这种现状,芦溪县全力推进农村“两违”建房综合整治。一是高位推进。县、乡两级制定了《农民自建房乱象专项治理方案》,成立了农民自建房乱象专项治理指挥部,由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调度各项工作开展。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重点整治期,整治期间,全县还派出6名副县级干部、22名科级干部全程参与整治工作,并从乡镇、县直单位抽调人员组成9个工作队、116个工作组进村入组开展工作。在整治中,坚持做到“对严重违法违规建房一律拆除,对突击抢建的一律露头就打,对违法违规建筑一律不予补偿”,始终保持“两违”整治的高压态势。二是分类处理。面对“两违”建房成因复杂的现状,芦溪县在对农房进行全面普查摸底的基础上,采取分类处理的办法,明确对涉及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和其他公职人员的违建,在耕地上和被拆后重建的违建,妨碍重点工程项目推进的违建等九类违建坚决拆除;对九类以外的违建认真核实,该拆除的坚决拆除,该补办手续的尽快补办,该进行处罚的予以处罚。通过分类处理,今年全县共开展打击“两违”联合执法行动7次,累计拆除违法建筑8处,面积1520余平方米,农村“两违”建房得到有效整治。三是严格问责。明确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为“两违”整治工作第一责任人,实行层层负责制,级级签订承诺书,将其纳入年度考评。研究出台了《芦溪县违法违规建设行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加大了对管控责任主体的追究力度,对履职不到位或不正确履职的,严格做到了发现一起、立案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
二、善疏:有序引导农民适度集聚
面对农村“一减一增” (常住人口减少、农村房屋总量增加)的问题,芦溪县按照到2025年基本实现全县人口三分之一在城县、三分之一在乡镇、三分之一在农村“三个三分之一”的总目标,积极培育中心村、打造重点镇,引导农民向县城、集镇、中心村梯度转移,既有效化解农民建房刚性需求,又有力地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按照扩展型、保留型,撤并型、特色型四种类别,对全县9个乡镇、116个行政村、2276个自然村进行了重新定位,并明确3年内集聚发展、重点打造5个重点乡镇、20个中心村。目前已启动3个重点镇,8个中心村建设,落实规划面积3100亩,规划折旧复垦规模120亩,规划建新规模1600亩,集镇新区及中心村可容纳8万人集中居住,仅县城就可转移3万农民进城居住。二是坚持政策引导。为确保农民移得出,留得住,能致富,整合出台了就业创业“一扶两免”(扶助小额贷款、免费就业培训、免费就业介绍)等一系列配套政策,鼓励引导农民到集镇、中心村集中“统规自建”或“统规统建”房屋,推进适度集中居住。通过引导政策的出台,促进全县农村建房总量持续下降、集中建房率明显提高。三是坚持设施引动。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全面整合移民扶贫、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统筹用于重点镇、中心村、交通要道周边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今年来,全县共计整合投入资金3433万元,建设了55个新农村建设点,全面提升了村庄整治工作,推进搬迁了37户库区、山区、地质灾害区的贫困农民进入城镇居住,582户、2458名农民过上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住整洁房、上卫生厕、用洁净能源的新生活,打造了一批环境优美的靓丽村庄,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两违”现象。
三、常管:维护发展农民合法权益
芦溪县从管理体制改革入手,积极构建农民建房用地分配管理与耕地保护、集约用地、违法用地制约相挂钩的奖惩机制,有效解决了农村无房户、危房户建房用地问题,保障了农民合法居住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一是改革管理体制。全面建设完善了乡镇“两所一队”(国土资源管理所、规划建设管理所、综合执法中队),负责辖区内所有农民建房的咨询、审批、监管、违建拆除,以及农村宅基地纠纷调处,农村宅基地地籍调查工作,充分发挥乡镇在农民建房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了乡镇协调难、群众办事不方便、执法无主体的问题。二是完善审批制度。按照严格审批的原则和积极推广新户型的要求,全面推行“精准审批”制度,坚决取缔“一户多宅、一宅超限”,建立完善了“农户申请、村级审查、乡镇审批、县管转用”的农民建房审批模式。实行“准建公示牌”制度,从房屋开工到竣工验收全程公示建房户姓名、建房类别、房屋四至、占地面积、房屋层数、审批时间等情况,接受群众监督。构建了快速审批通道,对符合条件的建房“一窗受理,限时办结”,对无房、危房和住房困难户开通“绿色通道”,边建房边办手续,并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抓好了新户型推广,通过签订协议或乡规民约约束,规费减免或资金奖补激励,以及推进工匠集中免费培训、持证上岗等措施,积极引导农民按新户型建房,新户型建房率达到80%以上。三是推进产权改革。积极破解“权属不明、权能单一”等难题,采取调查摸底、确权发证、抵押流转“三步走”的办法,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全面做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地籍调查,精准完成全县65326栋农房普查登记工作,并按“一户一档” 建立了电子档案,实现了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栋。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