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深入推进“年年有变化 三年大变样”】风景昭萍独好

2020年1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萍乡日报 2018/8/23

夏末初秋,漫步在萍城大街小巷,洁净的路面,生机盎然的花草树木,不时响起的蝉鸣鸟啼,让人心旷神怡。傍晚时分,华灯初上,就连小巷深处也亮起了一盏盏明亮的路灯。而在乡村,平坦整洁的道路,绿树掩映的农舍,以及文化广场上飘荡的乐曲,更让人流连忘返…… 

近两年来,按照“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五年新跨越”总体要求,围绕打造美丽江西“萍乡样板”奋斗目标,我市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和最大的民生工程,高度重视、高位引领、高效聚能、高位推进,实现城乡面貌整体提升,许多昔日脏乱差的小街小巷和破败的村落华丽变身,不仅刷新颜值,更是各具气质。尤其是去年以来,我市力抓生态环保,落实民生工程,使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居民幸福指数也随之不断提升。 

高位推进高效聚能凝合力 

为打造环境整洁、风景宜人的美丽新萍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引领、高效聚能,要求各级各部门充分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的中长期工作规划和年度具体计划,细化工作方案。坚持督查问责。继续实行“照镜子、扬鞭子、罚票子、丢面子、摘帽子”的考评问责办法,一级一级传导压力、一层一层夯实责任。每次考评结果在市主要媒体公布,实时反映各县区城乡环境整治情况,有力促进各县区奋勇争先,创新工作方式。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明确整改责任单位,制定整改措施,规定整改时限。目前,涉及我市的2017年、2018年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会议曝光问题均已整改到位。坚持部门联动。建立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联席会议制度,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既各司其职,又通力合作,形成了工作合力。 

精准发力生态环境“大变样” 

“没想到家乡的变化这么大!以前灰蒙蒙的天不见了,河水变清了,还有人下水游泳。沥青路通到了家门口。真是变了样,简直认不出来了……”前不久,两年没回家的汤先生,回到位于湘东镇的老家,看到家乡的变化非常感慨。 

不仅是湘东区的居民有这样的感叹,全市各县区的群众都感觉得到,家乡的面貌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最明显的,是蓝天碧水不再遥远,空气质量大大提高。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领下,生态建设在我市全线推进。出台了《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等法规,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行动计划”,启动了一系列专项行动,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推进城乡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及净土行动,持续开展矿山治理,全市生态环境实现了“大变样”。 

重管控,出实招,向重点污染企业“亮剑”。对超标排放的5家锅炉企业依法进行行政处罚,责令停产整治。对精细化管理不到位、厂区扬尘污染大的两家水泥生产企业依法进行立案查处。进一步强化全市餐饮油烟废气整治,对拒不安装油烟净化装置的餐饮单位依法采取了断电措施。同时,持续深入开展“洗城行动”,严格管理货运车辆污染。通过以上措施,我市空气质量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2018年1月1日至6月30日,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7.9%。 

推进城乡水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建设,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溢流口下移工程。发挥“河长制”职能,加强涉水督导力度。今年3月以来,环保水质监测点位增加到34个,自4月26日起再次加密至3天一测一报。编制完成《山口岩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实施方案》《萍乡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应急预案》等规划,出台《萍乡市中心城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办法》《山口岩水库保护范围划定技术方案》,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流经高坑矿区的新华河是赣江源头之一,去年采用格丰科技的生物分解治理方法后,短短数月,水质从治理前的劣Ⅴ类达到了地表水Ⅲ类,昔日的“龙须沟”如今小河淌水清悠悠。 

大力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及净土行动,通过开展畜禽污染防治、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鼓励绿肥种植、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等措施,扎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有力推进净土行动。持续开展矿山治理,今年以来已出动2000余人次,对全市非法开采矿区、矿点进行巡查,有效遏制非法开采行为,促进地质环境自然恢复。今年1至6月,全市有证矿山企业共复绿面积3068.281亩,投入恢复治理资金1991.86万元;废弃矿山完成恢复治理面积1104.064亩,投入恢复治理资金683.3万元。城郊略下的“阳光花海”,安源镇张家湾的老虎坡,以往尘土飞扬的煤矸山经过生态修复后,花木扶疏,泉水淙淙。 

着眼民生建设美丽宜居城 

一个美丽的城市,首先应该是一个宜居的城市。正是着眼于此,我市不断加大城乡环境风貌管控力度,扎实推进“城区交通畅通工程”“厕所革命工程”“小巷路灯点亮工程”“文化体育惠民工程”等民生工程,擦亮城市名片,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乘坐沪昆高铁经过萍乡段,窗外呈现的是整洁的水泥或沥青路面、整齐划一的楼房,以及相互映衬的绿树鲜花,昔日随处可见的陈年垃圾、小广告、铁皮棚早已不见踪影……近两年来,我市大力推进高铁、道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今年1至6月,全市高铁、道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中拆除铁皮棚3130处,拆除危旧房1205处,拆除破损广告牌4660块,房相改造2333栋,清理建筑垃圾2893处,清理陈年垃圾3682处。全市高铁、道路沿线已基本实现危旧房彻底清除、两违建筑明显减少、沿线房屋房相明显改善、绿化率明显提升,无铁皮棚、无破损广告牌、无建筑垃圾、无陈年垃圾、无管线乱象,达到“环境整洁、景观优美、面貌全新”的目标。 

深入推进“七改三网”建设。截至目前,全市882个村组已按规划要求完成了环境整治、村庄绿化、庭院绿化。各村点已完成改路37.1%、改水41.1%、改厕69%、改栏63.3%、改环境100%。 

如今,城乡环境变美了,生态变好了,一个个整洁有序的街道、城镇,一个个山清水秀的村庄,如一幅幅秀美的画卷,在昭萍大地铺展开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