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飞机巨头瑞士皮拉图斯中国总部暨生产基地、维修基地在两江新区航空产业城奠基、揭牌,同时赢得国家体育总局的首批订单。
重庆市正以两江新区为主体,力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该产业将被打造成当地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目前,重庆通用航空产业链正加速延伸,初步形成了两江航投集团、重庆直投公司、美国霍尼韦尔、瑞士皮拉图斯公司等产业主体。
皮拉图斯入渝
瑞士通用飞机巨头皮拉图斯(Pilatus)与重庆市政府洽谈一年后,于2012年5月和重庆签约,决定将其中国公司总部、生产基地、维修基地、交付中心布局该市的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
日前花开两江新区航空产业城的皮拉图斯举行了中国生产基地、维修基地、总装交付中心奠基揭牌仪式,成为落户重庆的首家通用飞机制造商。
皮拉图斯是全球最大的单引擎涡轮螺旋桨飞机制造商,已生产1400多架通用飞机,拥有研发制造、零部件配套、维修保障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它希望借助两江新区的平台,分享高速增长的中国通用航空市场。
鉴于2015年中国全面开放低空空域,通用飞机届时将出现蓬勃发展,重庆市委、市政府已决定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将重庆建成西部通用航空产业高地。国务院批准的成渝经济区规划,亦明确在重庆等地加快发展民用飞机、直升机、飞机发动机等制造业。
2012年4月,国家空管委批复同意重庆飞行管制分区进行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支持两江新区关于发展通用航空产业规划为重点,初步构建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理论、法规标准、运行管理和服务保障体系,可以说是重庆在空域政策上的一个突破。
皮拉图斯此次入渝,将以中外合资的模式在两江新区生产PC-6和PC-12两款机型。其中,PC-6生产线由瑞士全部迁至重庆,这意味着重庆将成为PC-6全球唯一的生产基地。
PC-6为单引擎涡桨飞机,能够满足航空测绘、空中跳伞等需求,也是国家体育总局此番为提升跳伞硬件而下单订购的机型之一;PC-12则是号称世界上最大的单引擎商用飞机和公务机,完成生产后将销往中国与海外市场。
根据双方协议,一期项目投资约4亿美元,全部建成后将达到150架PC-6和PC-12飞机的年产能力。未来,两江新区将成为皮拉图斯系列飞机满足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地区市场需求的主要生产、组装和售后服务中心。
将带动3150亿产业规模
事实上,2009年底,重庆市政府就把航空产业列为该市需重点培育的8大新兴产业之
一。
截至2011年,我国通用航空机队在册总数1100多架,整个产业产值仅17.9亿元人民币,提供就业岗位8000多个。据国家民航局估测,到2020年通用航空机队规模总数将达到1万架,复合增长率22%,届时市场规模将达到1500亿元。
据悉,重庆官方已将通用航空产业的路线定为打造全产业链,而发展模式则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意即通过吸纳、融合国内外先进要素,整合技术与资本资源,打造高端、高效、高辐射的通用航空产业链体系。
2012年2月22日,两江航空产业投资集团成立。该集团被定位为重庆市官方的通航产业投资平台。由两江新区出资15亿元组建,经营范围包括:从事航空产业项目投资,从事通用飞机、其他航空器及零部件制造项目投资,从事通用飞机、其他航空器及零部件的研发、咨询服务。
目前,重庆已在两江新区龙兴片区规划了10平方公里航空产业园,形成通航研发、运营服务、教育培训、航空展览为一体的产业集群。
根据规划,2012-2013年两江新区将致力于完善航空产业链主业布局,加快航空园基础建设,实现通用飞机整机组装能力,产业初见成效。至2013年预计园区实现产值18亿元,按1:9产业拉动比的保守估计,可带动162亿元上下游产业规模。
至2015年预计园区实现产值76亿元,带动684亿元上下游产业规模;至2020年实现产值至少350亿元,带动3150亿元上下游产业规模。
产业链加速延伸
重庆计划在该市20个区县修建通用航空机场,以便扩大和启动本地内需市场。目前,该市已拥有江北、万州、黔江3座民用机场。
目前,重庆两江新区航空产业链正加速延伸,已初步形成两江航投集团、重庆直投公司、美国霍尼韦尔、瑞士皮拉图斯公司等产业主体,正“百舸争流”。除了皮拉图斯与重庆两江航投集团合资建设飞机整机制造、维修和组装基地外,它还将与霍尼韦尔合作,进行航空发动机的研发。
两江航投集团亦将携手著名民营企业宗申产业集团、香港天泽通用航空公司,成立重庆西南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组建集通航固定翼飞机生产、研发和服务保障为一体的通航整机产权制造基地。三方近日已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总投资20亿元,首先引进美国通航整机制造项目,计划3-5年形成年产飞机500-600架、产值50亿元的规模。
据两江新区方面介绍,此次引进的机型满员航程2000公里以上,这在中国通航机场数量不足的环境下将显示出巨大的竞争优势。西南飞机制造公司将依托该机型抢占国际国内市场,建设国际性通航公司。
据悉,两江新区已与华安天诚签约,委托后者对重庆空域进行规划设计。
面对重庆通用航空产业图景,当地一些制造企业亦跃跃欲试。“飞机仪器仪表与汽车上的仪器仪表原理基本相同。”重庆四联集团总工程师张军认为,为重庆通航产业配套,到时只需按照相关标准和参数加以改造,生产飞机仪器仪表甚至自动控制系统,都是“举手之劳”。一直低调研发直升机导航系统、光纤陀螺仪等零部件的华渝电气仪表总厂,已率先接到了订单。湖北一家通用航空飞机制造商,希望购买该厂研制的惯性仪表及自动控制装置。
而看上这个“朝阳产业”的重庆本地企业,还包括曾在大飞机项目中表现出色的西南铝,以及轧出新中国第一条铁轨的重钢集团。他们也都有自己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
(据《时代周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