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翅一飞春天里
华飞,振翅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那个春天,迎来的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1990年4月18日,在上海大众,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向全世界宣布浦东开发开放。这一消息在震撼全球的同时,也震动着一位川沙人的心,他就是石耀飞。
石耀飞敏锐地意识到:“中央作出浦东开发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浦东的发展必将前景广阔,大有作为,应该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于是,几经权衡,一个名为“上海耀飞实业公司”的企业在浦东复苏的大地上诞生了,怀着一腔的热情,“华飞”开始了蹒跚的首飞历程。
作为土生土长的浦东人,石耀飞自然深谙其道。经过审慎的分析,他认为,浦东的大发展,首先必然是交通业的快速发展。于是,他把公司发展的第一步放在与交通相关的产业上。汽车修理厂、汽车培训队以及与上海大众公司配套的汽车配件厂等一家家汽车交通企业应运而生,创造了良好的业绩,并淘得了后续发展的“第一桶金”。
1998年,石耀飞又敏锐地抓住我国居民住房制度改革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良机,开始涉足房地产业。“上海耀飞实业公司”更名为“上海华飞置业集团”,此举预示着“华飞”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可谓生逢其时,“华飞置业”的诞生,正赶上房地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华飞置业的房地产开发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企业的规模和效益得到了快速发展。2007年,羽翼丰满的华飞置业公司又重组为华飞投资集团公司,依托浦东这块沃土,“华飞”发展风生水起,房地产业累积开发面积已经超过150万平方米:“鼎鑫名流苑”、“毕加索小镇”、“紫迪兰庭”等知名楼盘销售见旺;按五星级标准设计建造的上海皇廷国际大酒店、上海皇廷希尔顿逸林酒店、上海皇廷花园酒店等高端酒店次第推出;在机场临空工业园内,8万多平方米的华飞工业园,集聚了一批现代物流、海关保税仓库及综合办公企业……
在带头雁石耀飞以及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华飞”日益成长壮大,成为一家在浦东颇有影响的民营企业。
厚积方有薄发日
企业壮大了,石耀飞却始终不被眼前的成绩所迷惑,他深谙厚积薄发、持续发展的道理。华飞,开始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华飞”的发展壮大同它的决策化、个性化的管理是分不开的。所以,尽管市场经济风云变幻,而它却始终保持着良性循环的态势。
华飞集团的多元化产业的形成,固然借助于浦东各业兴旺的大环境,但不可否认,也来自于企业逐步发展的特殊性。
如何规避企业多元化发展中的各种风险?这是石耀飞和团队一班人马经常思考的问题。多元化发展可以各业并进,做大企业规模;但也容易带来精力分散,资金分散,不利企业集聚发展和专业化、精细化的经营和管理。他们静下心来,分析研究国内众多多元化发展企业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
第一招是强化集团统一管理与发挥各子公司积极性的一致。集团出台了各子公司经营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具体实施细则,明确了各自的经营责任和工作侧重。引进了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集团和各子公司实行网上审批和电子化办公。这些举措,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改善了因企业行业不同,地域分散所造成的管理难题。
第二招是要求各子公司要做“雄鹰”,不做“燕雀”,目光要紧紧盯向其所涉行业的高端、标杆企业并向其看齐,认真研究行业动态和市场动态,争取赶超本行业内的同类企业,发挥更大的集聚发展的优势。
第三招是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华飞”广揽各路英才,招聘并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为公司的发展服务。集团十分重视团队建设和文化建设,创办了企业报《今日华飞》。在各业齐头并进的同时,尊重市场细分化的规律,借助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的“外脑”,较好解决了多元发展与专业经营之间的关系,确保了“华飞”多元形态企业实现专业精细化的管理。如在唐镇建设的五星级酒店已与希尔顿酒店管理公司签约,全权委托管理。在川沙经营的皇廷酒店,则选择在餐饮、娱乐、五星申办等方面与专业公司合作。在房地产开发上,在建设管理、规划设计、市场营销和房产销售等方面展开与各专业机构的合作。
正是由于这些有效的措施,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华飞”呈现出多元发展、各业并进的繁荣局面,形成了以房地产为主业,酒店、工业、市政、物流、保税仓库等多元发展的格局。
苍穹辽阔志更远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程度,总会碰到瓶颈,也总要寻求突破。可喜的是,驱动创新、转型发展,贯穿了“华飞”发展壮大的全过程。“华飞”立足扎根浦东,但并未局限浦东,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正在逐步拓展向外省市、外区发展的空间。
石耀飞意识到,作为一家有责任的企业,“既要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原始动力,更要有追求社会效益、追求社会责任的历史动力”,他们开始把发展的方向转向浦东以外的地区,谋求更好的发展空间。
这是一次漂亮的转型。这也是“华飞”支援西部建设的一次重大行动。
2007年,“华飞”开始涉足氧化铝产业,第一期投资5亿多元,在贵州省贵阳市成立了贵州华飞铝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当地的铝土矿资源,生产氢氧化铝、氧化铝产品。这5年来,虽然经历了贵州凝冻等灾害性天气,经历了世界金融危机,经历了国家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但“华飞”义无反顾,锲而不舍,终于使一个颇具现代企业规模的氧化铝工厂在贵阳修文县落成投产,已形成年产10万吨氢氧化铝规模。在第一期取得初步成功的基础上,“华飞”又进行了第二期的再投资,并正在向60万吨深加工的目标发展,形成产业链。企业的资金优势和当地的资源优势,将转化为企业的投资优势和效益优势。不久的将来,华飞铝业将成为集团的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
无论是贵阳当地的领导,还是上海市的有关领导都感慨地说,上海企业走出去发展房地产、商业贸易的很多,但在那些相对落后地区发展大型工业的则较少。“华飞”,开了一个先河,带了一个好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