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烁浦东报道
来来往往的人流、排队等候的出租车、叫卖盒饭的小贩、散发资料的推销者……不管是前段时间的阴雨天,还是近日春暖花开的艳阳天,世博展览馆附近一直是一幅热闹的景象。
世博会落幕一年多了,可这片5.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一直没有真正安静下来过。进入龙年以来,后世博开发大提速成为热议话题。得益于有现成的场馆设施,会展产业从去年开始就率先发展起来。由原主题馆和非洲联合馆改造而成的上海世博展览馆和上海世博会展中心,有10几万平方米的展示空间,均已投入运营。“一轴四馆”中的世博中心也将专门服务于国内外会议,原中国馆、即将开幕的意大利中心、绿地广场等,吸引着各大会展策划机构和展商的目光。
如今,世博会的“金字招牌”被擦亮了。世博地区已成为会展举办的一个新热点,并与新国际博览中心、陆家嘴、世纪大道,形成浦东会展业的“三区一带”。
热度:展会不停歇
曾经的世博会主题馆,围绕“城市人”、“城市生命”、“城市星球”、“足迹”和“梦想”这五个关键词来展示世博会的总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如今,由主题馆改建而成的世博展览馆,国际展会不断,恢复了世博会期间的热闹,用新的定义诠释着世博会的主题。
世博展览馆自去年3月份开始部分启用,8月中旬全面启用以来,就无法再沉寂下来。在国际婚纱摄影展上,璀璨华丽的婚纱吸引了10多万名观众;在国际品牌服装展览会上,模特在T台上秀着一件件锦衣华服,发布最新流行服装趋势;在上海国际宠物犬博览会上,被修剪出各种造型的狗狗们粉墨亮相,使世博展览馆成为欢乐的海洋;接着,展馆又换上了一副严肃的“面孔”:电子电路展览、人居环境科技展览、国际胶粘带、保护膜及光学膜(上海)展览会、第七届亚洲光伏工业展等接踵而至,这里俨然成为业界人士谈生意、发展事业的舞台;今天,2012上海台湾名品博览会开幕了,给展馆再添一分热闹。
世博展览馆副总经理周建军介绍,展馆启用以来,展会不断。去年举办了近40场展会,营收达到了8000多万元,在上海仅次于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实现了当年运营、当年赢利。今年,已经签了60多场展会,一直排到12月份。其中,大部分为国际性展会,并不乏一些颇具影响力的品牌展会,如国际婚纱摄影器材展、国际游艇展等。其中,国际婚纱摄影展使世博展览馆首次启用全部5个展厅,迎接了10多万人次的参观者。
同样地处世博地区、由原非洲联合馆改建而成的世博会展中心,也已经举办过多场企业大型活动和一次动漫展。其中,动漫展是世博会展中心正式开幕后,首次迎接万余人的大客流挑战。
整体负责世博地区后续开发的上海世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世博发展集团),正在为推进后世博会展产业的发展积极布局。先是上海浦东国际展览品监管服务中心在世博园区2号仓库正式揭牌,为世博地区吸引国际会展创造了仓储条件;继而,世博发展集团密集推进了与大型展览公司的签约活动,先后与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衡山(集团)公司、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会展合作协议,还面向MPI(国际会议专家联盟)作了一场世博会展中心的专项推介。
不停歇的展会,密集的签约,无不显示出世博地区的会展产业正“摩拳擦掌”,要在上海会展业占一席之地。
引力:世博“招牌”
凭着世博“招牌”,世博展览馆和世博会展中心受到了国际展会的青睐;而场馆的经营管理方,积极推介、不断完善配套等举措,则增加了后世博会展业的引力和魅力。
今年2月份举办的国际婚纱摄影展,首次移师世博展览馆,并启用全部5个展馆。此前,该展会一直在上海国际会展中心、世贸商城和光大会展中心三馆分展。展会主办方上海国际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世博展览馆举办展会,解决了长期以来三馆分展的不便,“世博展览馆,硬件条件够好、面积也够大、价格也比较合适,而且因为是新运营的展馆,档期选择余地大。”
国际游艇展,也将于4月19日正式移师上海世博展览馆。主办方在宣传游艇展时把新选的展馆也作为了一大宣传亮点:展会坐拥2.5万平方米亚洲最大的无柱大厅,还有1万平方米室外广场,水上展区还有3000平方米,使此次游艇展水上展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由世博发展集团与主办方共同打造的原世博园区L2码头,也紧邻陆上世博展览馆。“相比以往,位于浦东的世博展馆,可将水上和路上展区联合起来做得更好,而且路线更加方便。”博华国际展览公司事业部总监高海燕说。其实,游艇展主办方所称的2.5万平方米亚洲最大的无柱展厅,只是世博展览馆的一个最大展览单元,加上另外4个展馆和室外展场,整个展馆展览面积有10万平方米。
世博会展中心室内外也有2万多平方米的展览面积。相比世博展览馆以专业商展为主,世博会展中心的定位为举办“新兴制造、新能源、高科技、文化艺术、创意设计、消费品”等领域的各类国际性展览盛事、大型活动及会议论坛。
世博发展集团场馆经营管理分公司总经理陈震介绍,世博园区的会展场馆资源非常丰富和多样,主要由会展场馆、文化设施、活动场地和原世博会场馆后续利用四种类型。除了世博中心、世博展览馆、世博会展中心等展馆外,世博公园、庆典广场、宝钢大舞台、沙特馆广场等也吸引了不少公关公司的目光。梅塞德斯-奔驰文化中心和世博大舞台等文化设施,则可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演出活动。在改建为中华艺术宫之前,原中国馆也举办了多场大型展览,如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毕加索中国大展,迎接了几十万人次的参观者。更名为中华艺术宫后,这里还将继续进行各种艺术展览。由世博会场馆后续利用带来的新展馆还在不断涌现。4月底,原意大利馆就将变身上海意大利中心,法拉利博物馆、“传统与创新”主题展和米开朗基罗雕塑展也将陆续与观众见面。
陈震说,世博会地区后续利用总体定位突出公共性特征,将围绕顶级国际交流核心功能,形成文化博览创意、总部商务、高端会展、旅游休闲和生态人居为一体的21世纪标志性市级公共活动中心。这也决定了该地区会展产业的定位,除举办面向专业观众的商业展览外,还将引入面向公众的主题展、文化展、艺术展等,突出文化创意、时尚、绿色、科技等。这也是世博地区会展产业区别于其它会展集聚区的一个特点。
配套:有待完善
有世博会本身尚未退去的热度,有世博会留下的丰富会展场馆资源,会展业当仁不让成为世博后续开发中重要的一块。但在世博地区其它项目尚未开发起来的当下,会展业发展也还面临着配套尚不够完善等问题。
在世博地区走一圈,除了场馆之外,餐饮店、商店等的身影还几乎没有。每到世博展览馆有会展,都成了外卖盒饭的好时机。虽然地处市区,有6、7、8号线等多条轨道交通,但从地铁站走到展馆,仍需要将近10分钟,如果乘坐公交车,还要走更远一点。记者采访时,不少展商都表示,这里的软件还需提高,“餐饮、交通、住宿等方面还不够便利,不像新国际博览中心等老的会展地区那么成熟。”
陈震也认为,这些确实是目前存在的问题,展馆方也在尽量想办法改善,但根本解决还有待于世博地区的整体开发。“当务之急是尽量加快世博后续开发的整体速度,等规划中的商业中心、酒店等都建起来后,这些问题都将得到解决。”
今年10月,改造后的世博轴综合商业中心将亮相。先期开业的是世博大道北侧的一期项目,以餐饮、酒吧等中高端业态为主,世博发展集团表示,明年年中争取整体开业。改造后的世博轴商业项目经营面积约13万平方米,整个购物中心将以“体验”为核心元素,成为城市文化、旅游观光、休闲生活和消费购物的聚集地。届时,世博地区会展配套也将得到很大程度改善。
链接
近年来,上海会展业发展迅速。从2002年到2011年,展会数量从338个增长到674个,总展出面积从289万平方米增加到953万平方米;境外参展比例也从16.9%增长到25.1%,境外观众比例从3.2%增长到7.5%。
浦东新区会展业是其中重要一块。目前,浦东拥有室内展馆面积35万平方米,室外场地面积10万平方米。其中,世博会留下的展馆,就为新区增加了14万平方米的室内外展览展示面积。去年,新区共举办展览156次,同比增长30%,约占全市总量的近1/4,而且,国际性展览135次,同比增加35%,占到了全市国际性展览数量的近6成。
上海计划2015年建成国际会展中心城市,届时展览总面积将达到1500万平方米。浦东也提出,通过五年的努力,将新区打造成为中国领航、亚太领先的国际会展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域。预计到2015年,浦东新区展览总面积将达到820万平方米,展览业直接产出47.1亿元,对经济增长的平均拉动系数达到1:9.3,超过国际标准水平的1:9。
1 由原非洲联合馆改建而成的世博会展中心,已经举办过多场大型展会。
2 国际品牌服装展览会,发布最新流行服装趋势。
3 在上海国际宠物犬博览会上,狗狗们粉墨亮相。
□本报记者 张弦/摄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