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木兰,安徽人,她有一个梦:到大上海去,靠自己的双手让贫困的家庭脱困!然而,在上海打工多年,她起早贪黑工作,也没掌握什么技能,一直处于飘荡不定的状态,收入很不稳定。2012年,她被纳入了新区“彩虹计划”的帮助对象,参加了“流动人口岗位技能培训——家政服务班”,从理论到实践,成了一名家政业的行家里手;
安徽媳妇阚开芹,跟着老公到上海打工,由于没有一技之长,日子过得很不安稳。幸亏东明路街道计生干部把她纳入了新区“彩虹计划”的帮助对象,参加了幼儿护理培训班,拿到培训证书后在幼儿园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她说:“现在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终于能在上海扎根、做一名新上海人了!我要感谢计生部门,帮我实现了梦想!”
■本报记者 张敏浦东报道
“彩虹计划”由浦东新区计划生育管理中心在全市首创,是独具浦东特色的一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万千百工程”。
从2006年开始实施至今,“彩虹计划”已经整整持续7年,累计服务27万人次,政府累计投入1800多万元。这一政府实事项目,成为浦东推行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探索的一个突破,也成为上海市外来人口计生管理服务项目创新的一个典范。而作为实际成果,全区外来流动人口的生育观念发生了重大改变,依法生育、优质生育的理念逐步形成。新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率从2006年的85%上升到2013年的90.9%,流动人口出生性别比也从2006年的127下降到2013年的117。
驾起“彩虹桥”情暖追梦人
浦东新区是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上海经济增长最快、人口增长规模最大的地区。
为承担好全市四分之一人口的计划生育服务责任,新区计生管理中心本着“执行国策、勇于开拓,服务社会、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从贴近群众需求角度出发,不断完善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内涵,促使群众生育观念有效改善、人口素质稳步提高。
“彩虹计划”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新区对流动人口的计生服务从女性起步。”中心负责人陆勇介绍,“彩虹计划”包括四个子项目:已婚育龄妇女妇科普查;育龄妇女技能培训;流动人口男性生殖健康关怀关爱项目;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特困家庭补助。2007年起,“彩虹计划”被列入区府重大实事项目工程。
据了解,浦东新区自2009年于上海世博村建设工地推出第一家“彩虹工作坊”以来,已先后建成各种类型的工作坊:以公寓式集中居住管理的“高东公寓彩虹工作坊”;以吸纳来沪人员加入计生志愿者队伍,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全面优质服务的“山东临沂劳务公司彩虹工作坊”;以外来婚嫁媳妇为生力军,打造由流动人口为主体的计生、环保、世博、家庭服务等各类志愿者队伍的“东明客嫂俱乐部”彩虹工作坊等。工作坊主要为流动人口提供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咨询、宣传服务、法律维权、就业信息介绍和指导、心理咨询以及计划生育免费药具发放等“六位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
如今,新区已悄然铺展开一张服务外来人口的“彩虹地图”:川沙迪士尼工地的“彩虹计划”重点关注男同胞;三林镇的“新市民生活馆”是外来家庭的“大客厅”;张江镇在人口信息管理体系上有创新;惠南镇的外来人口服务在南片地区首屈一指……
明星显效应带动“月嫂”梦
“江茂林!真的是江茂林!”2011年5月29日是中国计生协会成立31年的纪念日,受“阳光计划”救助的近百名贫困母亲以“月嫂”的新身份出席新区的纪念大会,意外地在会场见到了电视连续剧《月嫂》里的男主角“江茂林”的扮演者张秋歌。
电视连续剧《月嫂》取材于上海市总工会下属的母婴培训学校——上海好事服务技能培训中心的真实故事,讲的是:在上海申博成功后,全民筹备世博会时期,黑龙江知青牛丰收跟随上海知青丈夫江茂林,从黑龙江返回上海开始新的生活,开办了一个月嫂培训学校……巧的是,新区的“阳光计划——救助贫困母亲、家庭生活技能培训项目”委托的培训学校正是“上海好事”,于是,就有了“江茂林”回“娘家”看望浦东月嫂这一幕。
2010年,上海乐家社工服务社受新区人口计生部门的委托,开展“阳光计划——救助贫困母亲、家庭生活技能培训项目”,计划针对1000名贫困母亲、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等开展生活技能培训,帮助贫困母亲融入社会,重塑自我,放飞人生。项目开展以来,乐家在浦兴、南码头、周家渡、金杨、塘桥、沪东等街镇开展了试点,接受培训的人员也从户籍人口扩展到流动人口。
2013年,“彩虹计划”项目共完成了1.5万人外来育龄妇女的妇科普查;1000名外来育龄妇女就业技能培训;5800名外来建设者的男性健康检查。
链接
浦东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中心简介
浦东新区在成立之初就实行了卫生和计生部门的整合,并于1993年成立了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中心,以适应“小政府、大服务”的改革开放格局。
中心的基本职能是在新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政策扶助经费发放、流动人口服务及管理、免费计生药具发放、孕前优生检查以及健康宣教等工作,服务对象涵盖了544万常住人口,接近整个上海市常住人口的四分之一。
中心先后获得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管理先进单位、区级文明单位、区“三八”红旗先进集体、新区政府重大实事项目组织奖、服务世博先进班组等多项荣誉。
新闻解读
计生便民服务
出生缺陷一级预防
2008年浦东新区正式实施“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2010年8月浦东成为上海市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测项目试点区,并于第二年6月通过市级终期评审,为市政府推出全市性的免费孕检实事项目提供了经验。2011年以来每年积极参与国家实事项目——“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均能提前超额完成工作指标。
0—3岁婴幼儿早期启蒙教育
新区计生管理中心不断深化0—3岁婴幼儿早期启蒙教育。近年来先后总结推广金杨街道、金桥镇这两家国家、市级社区优生优育服务指导示范试点单位经验,并在全区创建了14家市级示范点,在各街镇建立了启蒙教育基地;坚持10多年开展“母婴健康社区行”活动,2013年全区共举办孕产妇、新生儿家庭公益讲座20期,受益近3000人次。
婚育新风进军营
新区计生管理中心坚持与浦东驻军携手,开展以“婚育新风进军营”为引领的军民共建活动,成为双拥工作的一面旗帜。每年在“7·11”、“9·25”、和“10·28”等计生宣传日组织专家到驻沪部队展生殖健康保健知识讲座和咨询,同时为部队军官和家属提供孕前检查等优生优育服务。此外,在新区计生部门的指导下,浦东一部队先后建成三个营级男性生殖健康或计生综合咨询服务室,2013年这类设施在该部队全覆盖。2009年,新区人口计生部门被评为全国军地共建先进单位,而部队的计划生育工作多次被总参、空军评为先进。
生育关怀行动
中心积极开展生育关怀行动,依法落实各项奖励扶助政策,向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及时发放扶助金,依靠项目及时传递政府对特殊家庭的关心和温暖。2013年新区计生管理中心为全区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以及独生子女伤残或死亡一次性补助、年龄退休一次性补助等扶助对象约4.8万人发放了奖励扶助费1.35亿元。
此外,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与各街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部门通力协作,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提供家政服务。2013年通过摸底调查、受理登记及审核,共对符合条件的325户家庭发放服务经费116万元。
药具供应“优得工程”
为推进药具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区建立了2500多个免费计生药具发放点,其中2000多个可以在手机应用软件“药具摇一摇”上查询。根据计生药具领取易得性、个人私密性、环境适宜性等特点,2013年在公共服务机构安装了32台多功能型和智能型计划生育药具自助服务发放机,深受育龄群众欢迎。同时,2013年浦东新区作为“上海市免费计生药具发放信息管理系统”第一个试点区县,率先在全区36个街镇1200多个村居委实现了免费药具发放的信息化管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