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保护历史文脉丰富文化底蕴

2020年1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浦东日报 2014-12-30 00:00:00

 黄炎培曾说过:“浦东文化在川沙,川沙文化在内史第。”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巨大的宋氏家族,曾在浦东川沙内史第居住达十余年之久。 

12月18日,由浦东新区文物保护管理所与浦东新区党史办主办,浦东中华职教社承办的“宋氏家族与内史第”研讨会在浦东图书馆举行。20余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聚焦宋庆龄以及宋家子弟在内史第的生活,发表独特见解。 

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推进对宋史家族和内史第的相关研究,增强内史第作为浦东文化窗口的宣传作用,丰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川沙新镇的文化底蕴,保护浦东的历史文脉。

研究宋庆龄生平有重要意义

□朱峻峰(《求是》杂志社原副总编)

研究宋庆龄生平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现。综合国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对宋庆龄的研究就是软实力的表现,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必须得到重视。 

研究宋庆龄生平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逐渐形成的,因此我们不能离开历史,割断历史。 

研究宋庆龄生平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重要意义。宋氏家族和中国近代史紧密相关,宋氏家族和国共两党、第三国际紧密相连,没有宋氏家族,中国近代史就将改写。 

宋庆龄与“浦东闲话” 

□朱少伟(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常委、地方史学者)

有人曾提出,宋庆龄说的并非“浦东闲话”,而是当年上海县城一带口音,即南市口音,这种说法是颇值得商榷的。 

众所周知,唐代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划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建立华亭县,元代初期升格为华亭府,不久改名松江府,可见松江方言历史悠久,上海县方言脱胎于松江方言,是它的一个变体。清代雍正年间,从上海县划出川沙、南汇,所以“浦东闲话”属于吴语系太湖片苏沪嘉小片旧松江府音系上海话语支。晚清以来,中西文化剧烈碰撞,南北文化频繁交汇,原先流行于主城区的上海县方言慢慢变得混杂,土语特征淡化,许多本地词汇被外来词汇取代,最典型的就是“我伲”被宁波话“阿拉”代替。但在昔日相对闭塞的边远郊区则继续流行纯正上海县方言;在川沙、南汇,纯正上海县方言最终发展为“浦东闲话”,并成了上海地方方言的标志性语言,拥有自己的发音特征和语言特色。 

宋庆龄出生于1893年,当时的“上海西安城一带口音”已经是有着新面貌的“上海闲话”。但宋庆龄从不讲“阿拉”,一律称“我伲”,她的口音显然是“浦东闲话”。宋庆龄的口音不仅使这种上海地方方言的标志性语言添彩增色,也值得浦东人引以为傲。

关于宋庆龄出生地的考证

□曹者瑜(中科院上海分院副研究员)

宋庆龄出生地有三种说法。黄炎培先生的儿子黄万里、黄大能作证,其父曾对他们说过,宋庆龄生于内史第,并具体指明是二楼的一间房子;后发现上海虹口区东余杭路530号是宋家故居,有人说宋庆龄应生于此处;而宋庆龄曾对她的保姆说过:“我养么养了这里,你阿晓得,在叫南市甜瓜街。”所以又有人说宋庆龄应生于上海南市区甜瓜街。 

先说“虹口说”。宋美龄致艾玛·米尔斯书信中说:“我告诉过你我们已拥有那所房子(指虹口老宅)超过23年。”信是1917年9月6日写的,可知拥有那所房子是1893年9月以后的事,不然就得写“超过24年”了。而宋庆龄生于1893年1月27日,当时宋家还未“拥有那所房子”,所以虹口说不可信。

再说南市说。其实宋庆龄的保姆并没有完全听懂这句川沙土话,只记下了发音。在川沙土话中会有一些“话搭头”,在一句话中是可有可无的,“甜瓜”其实就是个搭头,意思是“这个”,此句用川沙土语应写作“你阿晓得,在叫南市特箇街”。《川沙县志》中《黄炎培川沙方言述》一文中说:“吾乡称这个为特箇,……其来源甚古”,川沙土语中的“特箇”与普通话的“甜瓜”接近。所以这句话翻译出来是“你知道吗?它叫南市街。”上海的南市街正在川沙城里,内史第就在南市街上。因此,关于宋庆龄出生地的说法,黄炎培和宋庆龄本人的说法可以相互印证,宋庆龄诞生地就是浦东川沙南市街内史第。 

了不起的宋庆龄就出生在内史第 

□陈伟忠(浦东中华职教社常务副主任)

证据一,黄炎培曾说过宋庆龄诞生在内史第。1949年6月黄炎培来上海视察时,于6月25日和其三儿子黄万里、陪同的川沙县县长王凤恩、他的学生沈敬之等曾回到川沙城为他的二儿子黄竞武烈士落葬时,曾指着川沙镇沈宅沿街房自豪地说,“这就是了不起的宋庆龄出生的地方”。 

证据二,黄炎培大女儿黄路曾拜见过蒋介石、宋美龄。一起打牌时,发现宋美龄不断用浦东家乡话与她拉家常,而且说得比黄路还要“土”。 

证据三,我曾经采访过二十几个了解情况的相关人士。其中,浦东佛教协会会长、潮音庵主持宝昂师太就曾多次向我们回忆证实,宋庆龄出生在内史第。 

证据四,美国加州中国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师兄弟、黄炎培的堂侄、革命音乐家黄自的亲弟弟黄长风也专门写过信来,说宋子文不仅不忘家乡的老师和好友,他也没有忘记自己是浦东川沙人,宋子文常跟他说,“我是浦东川沙人。”

我为什么坚持“浦东说”

□俞亮鑫(《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第一,“浦东说”的出现建立在黄炎培的基础上。黄家与宋家是邻居,黄炎培先生是我国的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他的说法具有权威性,而且这一说法得到了他的两个儿子、黄万里先生和黄大能先生的确认,不是孤证。而“虹口说”则来自于宋庆龄的表弟,比她小21岁的倪吉士,可信度自然会打个折扣。 

第二,“虹口说”缺乏证据。上海历史地图收藏家徐友群先生出示的宋庆龄出生那一年的虹口地图上,宋庆龄故居还是一片农田或空地;宋家老宅房管所档案也表明,那里的房子是1912年才建造的,当时宋庆龄已经19岁了。 

第三,有很多支持“浦东说”的证据。比如宋庆龄标准的浦东乡音,更重要的是,宋庆龄本人也不认可“虹口说”,不然也不会要保姆去重新寻找她的出生地了。 

总之,综合现有的史料证据,合乎逻辑的判断就是宋庆龄出生在浦东。

建议推进宋氏家族娘家文化研究

□庄崚(上海浦东宋氏家族研究中心主任)

宋庆龄的出生地至今学界还无定论,无论“浦东说”还是“虹口说”,都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浦东川沙内史第是宋氏家族的娘家,宋氏姐弟的母亲倪桂珍确是川沙人。学界关于宋氏家族娘家文化的研究尚未深入展开,建议从以下三方面推进:着力拓展宋氏家族娘家文化的学术研究;加强对上世纪之交宋氏家族居住和生活模式的研究;要对宋庆龄、宋子文、宋子良等部分宋氏子弟的出生环境和方式进行考证。

深挖内史第文化内涵

□胡宝芳(上海历史博物馆副研究员)

对于宋氏家族未来的研究,我有以下三点建议。第一,深入挖掘宋氏家族与浦东关系的史料,建议多挖掘当年的一手史料。第二,我同意庄崚博士的观点,不需太纠结于宋庆龄出生问题,而应当及时吸取多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拓展宋氏家族的时段研究和人物研究,即并不仅仅关注宋氏家族在川沙的这一时段,也不仅仅关注宋庆龄本人,而是进一步拓展研究视野。第三,深挖内史第历史文化内涵,不仅要通过固定展览展示,更要有专题陈列展览,比如引进外部的展览,这样才有活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