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晚清留美幼童与倪宋家族

2020年1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浦东日报 2014-01-08 00:00:00

是哪一位浦东人成为中国第一次公费留学计划学生,远渡重洋赴美留学?是谁铺设了宋嘉树与倪桂珍的鹊桥,迈出了“宋家王朝”的第一步?

川沙城中内史第,难道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浦东的标志或象征?

本文作者经过多年的史料搜集与整理,从新的视角叙述海南(文昌)青年宋嘉树是如何踏上上海滩,携妻走进内史第的经历,从而进一步引发对内史第抑或对浦东文化的深层思考。

■潘建龙

到过川沙镇,了解内史第的人都知道,内史第是清内阁中书沈树镛之家,除原主人沈家居住外,这所江南宅院还居住过黄炎培、宋嘉树家族。

流连内史第,笔者常想,黄家入住内史第,是因着亲戚关系。那么宋嘉树——一位出生海南文昌、闯荡美国的海岛年轻人,又怎么会举家借居于上海浦东川沙内史第?又是通过什么途径与倪家联姻?

寻找现存的历史印记,或许能给我们新的启示。

留美幼童中的浦东人

翻开199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国《川沙县志》,在大事记里有如下记述:“同治十一年(1872年)七月(农历七月),高昌乡少年曹吉福公费赴美留学,为川沙出国留学第一人。”经考证,曹吉福即为美国耶鲁大学第一位中国毕业生容闳所极力倡导的中国第一批公费留学美国的学生之一。当时赴美留学者年龄大都在12至15岁之间,故史称“留美幼童”。

第一批留美幼童中广东孩子居绝大部分,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自然是日后成为中国铁路之父的詹天佑。作为留美幼童的发起地江苏仅3人,且居住地都位于今日上海市的行政区域内。川沙——一个清王朝的末等小县,在中国近代对外文化教育交流史上却不甘居于人后,首批江苏3人中就有其一。

留美幼童共计120人,先后分四批赴美求学。就是这120人中涌现了清政府外务大臣梁敦彦、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一批清末民初的风云人物。上述4人在美求学时都是哈特福德公立高中的学生。哈特福德高中创办于1683年,是美国第二古老中学,名闻世界的美国著名金融大亨摩根(J.P.Morgan)曾是他们同时期校友。川沙高昌乡少年曹吉福也有幸成为这所古老高中的一名学生。

根据现在掌握的资料,今浦东新区范围内,除首批曹吉福外,另有2名留美幼童,一为原川沙县高昌乡(顾路乡安基村安基陆家宅)人陆德彰(曾任松江电报局局长),一为原川沙县洋泾乡源深村人沈寿昌。俩人均为第四批留美幼童。沈寿昌与陆德彰在美求学时同住一户美国家庭,同进康涅狄格州诺威奇自由学校。1881年沈回国,进入北洋水师学堂,后至北洋海军服役,任济远舰帮带(副舰长)兼任大副。中日甲午战争中,沈寿昌英勇奋战,击伤日舰两艘,头部被弹片击中,当即阵亡,年仅32岁。今同济大学沪西校区(原上海铁道学院)内有沈寿昌墓(真南路500号)。

志书中的倪氏家族

1872年8月11日,载着清政府派遣的第一批30名留美幼童的蒸汽轮船,从上海港出发,向着太平洋东岸的美利坚合众国驶去。在这艘船上,来自江苏嘉定的牛尚周年仅11岁。谁能料到若干年后就是这位牛弟弟与川沙倪家联姻,从而改变了某些人的命运,甚至影响至中国近现代史。

挥手兹去,漂洋过海行程三万二千里。巅波起伏历时40天,留美幼童之船抵达美国旧金山。在旧金山逗留数日后,30名幼童乘坐3年前才竣工通行的火车横跨美洲大陆。经过近10天的轰鸣,终于抵达留学目的地——康涅狄格州首府哈特福德。在旧金山的摩天大楼前,在飞驰的火车上,30个幼小的心灵除了新奇外,更多的感觉是垂垂老矣的文明古国与开足马力前进的年轻美国的巨大落差。

在一个30人的小范围内,日夜相处近2个月,又怀揣着共同目标,同坐着一条船、一列车。试问川沙的曹吉福与嘉定的牛尚周能不相见相识?然而是否一见如故、志趣相投,我们不能妄下判断,不过新中国《川沙县志》中关于倪家的记述,为牛、曹关系,也为我们的丰富联想提供了较为有利的佐证。

倪氏先祖是安徽桐城人。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受《南山集》案株连,被遣至浙江鄞县,以渔业为生。一次来到川沙白龙港外海面捕鱼,不幸遇到台风,渔船倾覆沉没,所幸全家得以脱险上岸,从此定居川沙城东北处务农。随着倪家人口繁衍增加,所居地逐渐形成倪家宅。

倪家后人倪为堂(倪桂珍祖父),生育子女3人,其中长子蕴山,娶徐光启后裔徐氏为妻,举家迁入川沙城中市街。蕴山幼年读私塾,长大后从事鞋业,后来转业在上海为外国教士烹饪西餐。约于同治八年(1869年)入耶稣教,不久成为本土牧师,这在当时的上海乃至中国极为少见。倪蕴山夫妇生育子女10人,长成者仅5人,其余皆夭折。长子锡令,任牧师;二女桂金,嫁牛尚周(字文卿,曾任江南制造总局帮办);三女桂珍,嫁宋嘉树,生儿女蔼龄、庆龄、美龄、子文等;七儿锡纯,曾任设于上海的汉治萍煤铁厂矿公司商务所所长;九女秀珍,嫁温秉忠。

在黄炎培主编的民国《川沙县志》中载有曹吉福传。曹吉福回国后,最初在上海电报局工作,后来在上海的英国按察署内任职文案,当时英按察使为皇家律师威金生,与曹共事极为融洽。然而根据《留美幼童记》所述,曹吉福回国后以律师职业为生。曹吉福夫妇育有三女,长女秀清嫁给上海颜福庆博士为妻;三女儿嫁给本县倪锡纯(倪桂珍弟弟)硕士;曹氏另有养子霖生,亦留学美国学习军事。

从两部志书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曹吉福、牛尚周、温秉忠(第二批留美幼童)与倪家联姻的事实。曹家三女嫁于倪蕴山之子倪锡纯硕士。曹吉福与倪家从而结成儿女亲家。倪锡纯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以官费留美,先后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学习,获学士位;在宾夕法尼亚大学铁道管理专业及雪拉科斯夫大学桥梁建筑工程专业学习,均获硕士学位。

牛尚周、宋嘉树、温秉忠分别娶倪家二女儿桂金、三女儿桂珍、九女儿秀珍为妻。围绕倪宋两家、围绕川沙内史第,已有三位留美幼童与倪家联姻。

世界如此之大,漂洋三万二千里赴美,历时十年三人先后回国,他们或他们的儿女婚姻竟神奇般地与川沙的同一个家庭交集。是巧合,还是因为同坐过一条船、一列车,远赴同一个国家求学的经历和相同的价值观使之然,抑或是19世纪末的浦东川沙大地已能吸引留美归来的游子?笔者不能肯定地回答。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如果没有晚清留美幼童之举,没有牛、曹同为中国首批赴美学子,那么三位留美幼童共同与浦东川沙倪家联姻的概率微乎其微。更不会有宋、倪两家的秦晋之好,继之入住内史第的故事。除了以上的种种因素,自然也离不开倪家大女婿牛尚周的功劳。

不可或缺的牛尚周

有关资料称牛尚周是一位伟大的男红娘。是他,撮合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一对夫妻——宋嘉树和倪桂珍。这对恩爱夫妻,生下了宋霭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良、宋子安6位重要人物。

早在美国留学时,几位留美幼童常常来到宋嘉树的堂舅兼养父开的丝茶店购买生活用品。接触多了,牛尚周和温秉忠与店员宋嘉树成为好朋友。牛、温俩人常劝宋找机会到学校念书,将来回国容易找到理想职业。在他们的鼓动下,宋嘉树不愿再当店员,可是堂舅不同意。后来几经周折,宋终于如愿来到北卡州的三一学院进修。一年后,转学至田纳西州的范德比特大学神学院。三年后(1885),宋嘉树毕业。此时,该校校长马克谛耶主教正担任上海美国南方卫理工会布道团的负责人,他要宋回国后到上海传教。于是1886年1月,宋抵达上海。

刚到上海,宋嘉树在中国人眼里,是穿洋装说洋话的外国人;在美国人眼里,是黄皮肤黑头发的矮个子中国人。所以小孩叫他“洋鬼子”,大人则叫他“小矮子”。那段日子,宋嘉树人地生疏,情绪低落,生活中有着太多的不如意。

正在他感到前途渺茫之时,牛尚周像救星一般出现在他面前。昔日的朋友牛尚周已经从美国回到上海,开初在电报局任职,现在已是江南制造总局的帮办,并且结婚成家。无巧不成书,后来宋的另一位朋友温秉忠亦娶妻于倪家。牛、温俩人由表兄弟而成为连襟(有史料说牛、温是表兄弟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温秉忠是一位不可小觑的重要人物。温氏祖籍广东,生于上海。父亲温清溪是基督教会中的名人,亦是道济会堂、公理会和礼贤会的创办人。从美国回来后,温先后出任北京海关总局负责人、苏州海关监督等职务和两江总督端方的幕僚,官至清政府二品大员,还是受慈禧信任的教育官员,曾二次率团访问美国。正是第二次出访美国时,他将宋庆龄、宋美龄姐妹俩带到美国留学。

重逢之后,牛尚周逐渐知道了宋嘉树的现状。牛比宋年长,十分理解他的处境,也相信他的潜力,决定给他介绍老婆,从而改变其处境。牛尚周与妻子商量后决定把姨妹倪桂珍介绍给宋嘉树。封建的中国,女子从小缠足,然而三小姐桂珍一缠足便发高烧,于是倪母便不再强求三小姐缠足。可是在那个年代大脚是女子找夫家的绊脚石。桂珍爱读书,5岁习汉字,8岁上女校,14岁进入上海培文女子中学,17岁中学毕业。在女婿的极力劝说下,倪家同意了这门亲事。1887年,宋耀如与倪桂珍成婚。

婚后,宋嘉树带着新娘倪桂珍前往昆山布道。1890年,宋氏夫妇迁往川沙城借住内史第。今日内史第所展出的音像资料中还保存着宋庆龄回忆童年时代在内史第的生活故事,诉说眼角处伤疤的来历。新中国《川沙县志》也在倪桂珍传中记载:……婚后随宋氏去昆山布道。十五年同回上海。次年举家迁川沙城,赁屋于内史第西侧(今城厢镇南市街、新川路交岔口),在此办福音堂……十九年,倪桂珍生女庆龄,后又生美龄。二女幼时曾先后在其家附近诸氏私塾(业师诸其耀,字文伯)、沈氏门馆(业师朱元襄,字佐尧,三王庙人)就读。(近年来关于宋庆龄出生地的问题,研究界一直争论不休,“川沙说”即为其中主流说法之一。)

通过婚姻,传教士宋嘉树就此跻身上层社会,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外加一份丰厚的陪嫁,这一切正是他在上海打拼所急需的。在以后的一段日子里,加上宋嘉树的个人能力和倪桂珍的帮夫、助夫,以及与孙中山、蒋介石、孔祥熙的联姻,宋家一跃成为中国20世纪上半叶数一数二的家庭。

可以这样认为,倪氏家族是宋氏向上攀登至“宋家王朝”的第一个台阶。

偶然中牵扯上的名门望族

历史,往往有诸多的偶然事件所组成。内史第也在偶然中,牵扯上了黄家、宋家、倪家、胡家(中国著名学者胡适祖上在川沙镇开设胡万和茶庄,其时因遭火焚,一度曾借居于内史第)等几多名门望族。

偶然中,孩提时代的牛尚周与曹吉福同乘一条船赴美留学;偶然中,牛尚周、温秉忠在异国他乡与宋嘉树为朋友;偶然中,曹吉福的女儿嫁给了倪家,而倪家的两位女婿又与曹同是留美幼童;再扯开去,偶然中,曹的又一女儿嫁于闻名于上海滩的颜氏三杰(即颜家三兄弟:颜惠庆,外交家,曾任国务总理并摄行总统职务;颜德庆,铁道专家;颜福庆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是中国著名的医学教育家、公共卫生学家、中华医学会创始人之一。在湖南期间曾给毛泽东夫人杨开慧治过病。)之一的颜福庆。

然而,许许多多的偶然蕴含着其中的必然。上述家族大多信奉基督教,就是当时不信西教的黄家,也与基督教有着一份至深的关系。1903年黄炎培在浦东新场进行反清演讲,遭清政府拘捕并将杀头之时,正是基督教上海总牧师步惠廉的鼎力相救才得以脱险。共同的宗教信仰,相同的留学文化背景,使他们聚集在一起。家族与家族之间的联姻,使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更为巩固。

今天,主流舆论或民间将川沙内史第定义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浦东的标志和象征。今天,我们是否还可以说,川沙内史第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浦东的转向点、中西文化的交融点?

【参考书目】

民国《川沙县志》、新中国《川沙县志》、《大清留美幼童记》(钱钢、胡劲草著)、《西学东渐记》(容闳著)、《浦东新区地名志》、《顾路志》、《上海通志》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