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金桥外资企业转型正当时

2020年1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浦东日报 2014-03-13 00:00:00

外企转型已经成为金桥开发区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金桥的外企转型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技术先进化,制造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一些企业纷纷将研发中心布局金桥;二是服务高端化,企业的总部功能越来越强,一些企业先后将区域总部放在金桥;三是业态多样化,高附加值项目越来越多。

■本报记者  王延浦东报道

无论是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行业的通用汽车和联合电子,或是现代家电业的夏普和日立,还是电子信息产业的上海贝尔和华虹NEC,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几大支柱产业中,都少不了外资企业的身影。 

根据全球知名咨询公司德勤的最新研究报告,目前浦东新区的外商投资平均成功率可达到68.3%,位居全国首位。而记者从金桥开发区相关部门了解到,作为浦东新区外资企业最为集中的园区,金桥开发区内的外商投资平均成功率基本与新区的数据持平,部分分园甚至高过这一数据。 

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幼林表示,技术先进化、服务高端化、业态多样化已经成为金桥外资企业转型发展的标志性特点。

外资企业>>转型的内生需求

近日,金桥开发区内的夏普推出了新一代4K技术的高清电视机,并通过互联网电商进行第一轮的预售,取得良好效果,计划今年进军智能电视领域。悄然之间,传统家电企业的夏普,已经完成了自身的转型升级。 

记者了解到,金桥开发区前身为金桥出口加工区,园区中有不少企业都是从制造业开始发展。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新技术的发展、新渠道的拓展、新目标的需求,开始倒逼着这些企业转型发展,寻求自我突破。 

曾经的胶卷帝国——柯达公司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去年11月11日,走出18个月破产保护期的柯达公司,重返纽交所上市,股票交易代码由原来的EKOD改为KODK,主营业务从此前的胶卷改为提供图文印刷和服务的新公司。 

目前,柯达已经完成了对加拿大克里奥公司、博斯特公司(Bobst)、Unipixel公司、Timsons公司以及全球最大的印刷板材生产商柯达宝丽光等多家与印刷油墨、板材、软件等相关公司的收购和整合,构建起数字印刷领域完整的产业链。 

日前,位于金桥OfficePark内的柯达中国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柯达的印刷业务在中国市场开荒拓土,业绩不俗。 

“由于专业性太强,普通消费者很难理解何为数字印刷业务的高端产品。”该负责人以一只国内某大型药厂的包装纸盒举例称,印刷厂一年需要生产该药厂8亿张药品包装盒纸,纸上印有条形码标签,药厂和用户可随时随地通过扫描仪或手机扫描,获取这盒药的真假、生产及装箱时间等信息,“如果低速印刷,没有任何技术难度,难就难在高速印刷8亿张,同时保证每个码不打错。”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技术不行,高速印刷会导致输出速度不够快,或者打印出来不清晰,达不到错码率低于0.01%的要求,“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还不具备生产喷墨头设备的能力,而这个设备正是高速印刷的核心技术。” 

不仅如此,在中国需求量急剧增长的快递业,柯达的这项高速打印技术也被广泛应用。这使得目前柯达印刷业务在中国市场的年营业收入达到10亿元,占整个大中华区市场的15%,占高端产品5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柔性印刷版的销售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 

另据透露,柯达中国还计划今年年中将一个新的研发中心入驻金桥。

研发中心>>“在中国为世界”

说到研发中心,金桥开发区目前可以说是上海产业园区中研发中心最为集聚的开发区之一。仅去年一年,就有康宁、默克、拜耳材料科技、好时、庄臣等多家外资企业的研发中心项目落户金桥。 

其中,庄臣中国研发中心,是该公司在美国威斯康辛州总部外设立的唯一一个研发中心,去年最新设立的昆虫研究中心也是其除美国总部外的首个昆虫研究中心;好时公司的研发中心是其在亚洲地区设立的第一家,也是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康宁上海研发中心是美国之外唯一一个拥有康宁所有5大事业部门的研发中心。 

上述外资企业之所以频频发力建造研发中心,究其原因,在于中国市场的“异军突起”。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市场是通用汽车和多美滋在全球的第一大市场,是欧莱雅和可口可乐在全球的第三大市场,是拜耳集团在亚洲的第二大市场……“中国市场”的魅力可见一斑。 

更为重要的是,金桥这些研发中心研发出来的产品,将被打上“金桥创造”的烙印,销往世界各地。 

“通过上海庄臣昆虫研究中心研发出的产品,将有机会出口到全球41个国家和地区。”庄臣公司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黄祖晖告诉记者,昆虫研究中心的成立,被庄臣视为公司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更紧密合作的平台,也是与之携手推动中国杀虫剂行业标准的良机。 

此外,好时公司以及拜耳材料科技的相关负责人也在各自研发中心成立时明确表示,研发中心研发的产品将面向整个亚洲市场。 

德勤的报告称,外资企业在浦东的年研发投入资金可以达到259亿元,“在中国,为世界”的反向创新已经成为浦东跨国公司全球经营的新模式。

金桥外企>>转型呈三大特点

随着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推进,未来浦东吸引外资的前景继续被看好。 

德勤的报告数据显示,在外商投资第三产业规模大幅超过第二产业等趋势推动下,浦东外资制造业项目已从高峰期的4500多家下降到2400多家,成为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金桥外企转型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技术先进化,制造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一些企业纷纷将研发中心布局金桥;二是服务高端化,企业的总部功能越来越强,一些企业先后将区域总部放在金桥;还有一个是业态多样化,高附加值项目越来越多,比如沃尔沃建筑设备的再制造、发那科的机器人、通用的凯迪拉克等。”李幼林表示,外企转型已经成为金桥开发区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并带领金桥产业向高新、高端、高效转变,推动金桥功能向总部、研发、服务提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