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千年熬波 何以传承

2020年1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浦东日报 2015-06-19 00:00:00

2015年6月13日,是第10个国家文化遗产日。今年的文化遗产日,围绕“保护成果、全民共享”主题掀起了新一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高潮。

新场古镇被列上海文化遗产日活动四大分会场之一,也是浦东唯一的活动指定地点。作为积淀厚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上海市原住民建筑形态保存最为完整的历史风貌区,新场实至名归。

怡情赏“盐”、记史知“盐”、拾遗弄“盐”、听海尝“盐”、拜水品“盐”……5月16日,新场镇以“盐”为主题举办了首届民俗文化节,除了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文化体验活动外,以“盐”为主题的高端论坛更是引发了专家学者对新场盐文化,以及与之不可分割的海洋文化精神内核的思考。

“盐业央企”的上海总部

新场“因海而生、因盐兴镇”。千年前海边熬波制盐,不仅使其繁盛一时、富贾一方,还成为中国海盐文化的滥觞地,滋生出古镇生生不息的文脉精髓。

新场是一个“因海而生、因盐而兴”的古镇。“历史上的新场,用今天的话来讲曾经是盐业央企的上海总部。”新场相关文化负责人介绍说。

新场古时称“石笋滩”、“石笋里”;到元代初期,两浙盐运司松江分司将新盐场搬迁至此而得名“新场”。从地名的变更,就可以看出新场在海边逐步成陆、长大,成为全国重要海盐生产基地的历史变迁过程。

时任新场盐司陈椿根据盐工煮海制盐的工作场面绘就的《熬波图》(全书52幅,现存47幅),不仅生动呈现了煮海制盐的工艺流程,还可以从中看出当时地方的社会、人文气息。散文家朱自清就曾专门著文,赞其具有“政治、学术、艺术”的价值。

伴随盐业总部经济的辐射、带动,各地盐商蜂拥而至。当时“经国之费,盐税为重”,成为纳税大户的新场也使得盐署衙门、税务机关、监察机关等行政机构相继落地于此,并驻守重兵保护。盐业发展、社会安定,由此推动新场经济、贸易、航运、金融行业全面繁荣,进入“小小新场赛苏州、十三牌楼九环龙”的鼎盛期。

“因盐兴镇”,新场留存下了大量历史遗迹。河道的走向分布是当年盐场的格局,不少地名、桥名与盐场有关。如新场东侧的条条河道,是当年煮盐“灶”的所在,被称为“灶港”。“衙前桥”,则指当时盐衙前的“众安桥”。此外,还有东仓桥、西仓桥,则是盐仓所在地……

而盐业经济的繁荣,更催生了新场民俗、文化、娱乐的兴盛。如果追根溯源,今天古镇流传下来的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锣鼓书、江南丝竹、浦东派琵琶;卖盐菜、南汇灶花等市级“非遗”保护项目;接财神、水龙会、舞龙狮等民俗节庆,以及船行、绳坊、竹木作等手工作坊,大多缘于此。

“新场民俗文化节以盐为特色,是找准了古镇历史文化特色和品牌定位,是不忘乡愁、文脉传承的寻根之旅。”浦东艺术指导中心主任王玺昌如此认为。

城市精神的历史积淀

在熬波煮海的艰辛创业过程中,新场先民走过了近代上海传统城镇演变的路程,反映了今天“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

“历史上,新场虽然偏居一隅,但在此安家的盐商富户一直有从县城请来好的私塾老师让自家子弟接受良好教育的传统。这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也形成了重礼教、好读书的家风、民风。”新场相关文化负责人介绍说。

海洋生长出新场,为她孕育洁白的海盐。新场先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获取这一馈赠,在“因盐而富”的同时,“因富重教”,不能不说是一种“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远见卓识。

这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新场为何自古便俊贤济济、人文荟萃。仅明清两代,就出现了勇定洪患、留下“三世二品坊”佳话的朱国盛;提出以麦代米、抵钱减赋的张元始;还有刚正不阿、廷斥奸臣的叶有声等50余名进士、举人;到了近现代,更走出了叶汉丞、叶培大、唐有祺、黄培康、林石城等中国医药、通讯、化学、电子、民乐教育领域的“泰斗”级人物。

而“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精神品质,也成就了新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气度和胸怀。

古镇保存下来的100多幢老宅,就是历史的见证。这些属于中国江南水乡典型“进落”结构的老宅,不仅因当年主人多来自于徽州而留下“徽派”建筑风格,厅堂仪门,雕梁画栋、极为精美,而且房屋装饰还出现了罗马柱、铁艺栏杆、彩色玻璃、进口马赛克等西方潮流元素,可谓“中西合璧”。

老宅之古,更在于建造并居住于此的人和他们的故事。位于新场洪东街116号的奚家厅,主人奚长生开设药店,以自产自销的中成良药“紫金锭”闻名。奚家不仅参加了1903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金奖,还在英、美、法等国注册商标。此外,奚家乐善好施,更捐资建造洪福桥,造福乡梓。

曾居住在新场大街319号李锦伯宅的胡簋铭则一生创业。他年轻时东渡日本考察工商业,回国后安家新场,不仅将原南汇的第一家袜场——安定袜场迁址新场,而且开启女工就业的先河。此后,他还创办了“中华火柴厂”等实业,由于不向侵华日寇妥协,而归隐山林。

受新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精神感召,一大批奋发图强、救国救民的仁人志士在国家积弱、民族危难时刻来到古镇传播革命的火种。如我国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政治家黄炎培,新中国文化部副部长、第一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吴仲超等都曾与新场结下不解之缘。

此外,始建于元代的南山寺、明代的东岳观和1949年建立的耶酥堂,在新场古镇方圆1公里范围内相邻而居。佛教、道教、基督教三大宗教文化和谐相处,也体现了新场开放包容、大气谦和的历史人文品质。

正如专家指出,“新场是近代上海传统城镇演变的缩影。”古镇,处处可见到上海城市精神历史积淀的印记。“举办以盐为特色的民俗文化节,就是希望能从文化源头,挖掘和传承浦东原住民的文脉、精神。”新场相关文化负责人一语道破“天机”。

留下远方的客人

进一步完善文化生态系统,新场还将与“米老鼠”携手,让远方的客人在古镇与乐园之间,实现现代与传统,现实与童话、中西方文化的多重穿越,体味别样的感受。

把握好即将开园的上海迪士尼乐园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在传承盐文脉的同时,整合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自然旅游资源,做好创新发展和对接的文章,焕发出新的生机,是新场“盐”文化论坛形成的一大共识。

来到新场古镇,举目是“小桥流水人家、白墙黑瓦青砖”的水乡景色。那老街两侧,高大的古民居之间,形成幽深的“高墙空巷”;那座座老宅,庭院深深,枕着缓缓流淌的后市河……江南水乡建筑形态的完整性,浦东原住民生活风貌的原真性,令人仿佛“穿越”历史。

“穿越”是新场古镇给每一个到访游客的深切感受。而对于即将开园、距离新场古镇仅10分钟车程的迪士尼主题乐园,在“浦东开发开放25周年纪念主题展”上,两者的巨幅景观壁画面对面地相向而望,则构建了又一梦幻穿越。

如何让这些“穿越”精彩呈现?在保持古镇风貌的基础上绘就“腾、叶、瓜”蓝图,是新场给出的回答。这就是以新场老街、洪福港、包桥港“一纵两横”为主脉络,依托古镇的历史人文和自然资源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核心功能区和节点,就像一条“藤”上生长出的“叶”和“瓜”,不断完善古镇文化生态系统。

其中,以盐文化为代表的海洋文化,将与原住民文化,现代艺术博览,休闲养生等一起,构成新场古镇展开的特色之“叶”;同时,以“藤”为景观主轴线,对沿线有关盐文化的历史建筑,如盐衙门、盐前桥等进行保护;并根据原有河流水系布局,疏通河道、完善水网,吸引特色文化创意项目沿街、沿河落地,促进各色“瓜果”生长。

目前,以牌楼路为界,新场老街北段、洪桥港一线的北部景区,已经基本完成了管线入地、石板路恢复等基础设施改造,并形成了特色小吃、文化创意、休闲民宿等现代服务业的集聚效应;而以新场老街南段、以包桥港为中心一带南部景区,新的“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区”的开发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中。

“下一步,在寻找更多可开发建设的物理空间同时,进一步对古镇文化项目进行合理布局,不断挖掘盐文化,将这一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现代融合、创新,并携手米老鼠,做好文化产业发展的文章。”新场文化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新场古镇核心区南部,新环南路至大治河的成片土地,由于历史建筑少、产权关系相对简单,地域环闭且与古镇老街相对独立,有望依托河岸景观的自然资源优势,统一规划,打造成现代服务业和桃源水乡特色相结合的新景区,还有五星级酒店等现代服务设施,与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将共同演绎“精彩中国风”。

“未来,从迪士尼过来的游客,白天,可以在老街和古民居之间漫步休闲;晚上,则可以有更多享受现代生活的去处。古镇将成为多重‘造梦空间’,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童话与现实世界的穿越中,留下远方的客人。”该负责人说。

记者手记

古镇传承根在文化

时光流逝,沧海桑田。浦东在不断长大,新场,这一旧时的盐场也早已成为陆地的中心。今天,我们走在新场古镇上,已经看不到《熬波图》中人头攒动、煮海制盐的繁忙景象,惟有恬淡的水乡桃园生活,衬托出愈发浓郁的地方风情。

虽然盐业淡出了新场发展的历史舞台,但以盐为元素的海洋文化却深植在了这片土地上,成为滋生、涵养后来的农耕文化和江南水乡文化的根,成就了新场作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在浦东原住民历史上的一个缩影。

当前,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吹响了海洋文化助力中国梦的号角;浦东则正在进行着“二次创业”的征程,只争朝夕、勇立潮头、崇尚科学、开放包容,努力成为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区。

历史在召唤,千年劈波斩浪、熬波煮海的梓民何以展新姿?

首届以“盐”为特色的民俗文化节,是新场一个响亮的回应——在海盐文化的挖掘、保护中,开启文化寻根之旅,重新找回浦东先民那份开天辟地、创造未来的自信和自觉;通过打造品牌活动实现文化的活态传承,将海洋精神的文脉薪火相传。

对此,三林的“上海民俗文化节”不失为成功先例。通过恢复三林塘老街历史建筑空间,挖掘“非遗”文化项目、创新融合现代文化创意元素、开展各类活动,三林民俗文化节不仅实现从镇级到区级、再到市级的文化品牌“三级跳”,更好地传承文化,而且还为自身“前滩后花园”的定位增色不少。

新场的文化之根在海边,在千年熬波的“盐”当中。这个“盐”,不仅是人之生存不可或缺的元素,更是浦东原住民勤劳智慧、勇立潮头、与海争峰、与自然和谐相处,得以繁衍生息的精气神。这一点,值得找回来、保护好、传下去。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