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走通“南汇”品牌瓜果之路

2020年1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浦东日报 2014-04-29 00:00:00

“正宗8424西瓜要哇?”,这几天,浦东各条马路边的瓜贩,开始叫卖西瓜或甜瓜。 

南汇瓜果很出名,但常常让吃客“吃药”。如何让消费者识别“李鬼”,保护“李逵”,一直是农业部门的心头事。 

相对于工业产品,农产品的品牌之路更难。这几年里,“南汇”系列品牌瓜果,正逐渐走向市场。“南汇”两个字,在农产品这一领域,被赋予了更多的价值。

“正宗8424西瓜要哇?”这几天,浦东各条马路边的瓜贩,开始叫卖西瓜或甜瓜。 

瓜贩选择的叫卖地,身后一般都是农田,这让人感觉,这些瓜就是刚刚从田里摘上来的。其实,懂行的人都知道,这样的瓜,十有八九从外地批发过来。 

南汇瓜果很出名,但常常让吃客“吃药”。如何让消费者识别“李鬼”,保护“李逵”,一直是农业部门的心头事。 

4月24日,“浦东品牌瓜果新闻通气会”在黄浦区举行,次日,沪上各家媒体发布了“正宗”南汇瓜果的上市时间以及购买渠道、如何识别真伪等。在通气会上,记者们也知道了这样一个社会组织——浦东新区农协会。 

相对于工业产品,农产品的品牌之路更难。这几年里,“南汇”系列品牌瓜果,正逐渐走向市场。“南汇”两个字,在农产品这一领域,被赋予了更多的价值。

捏紧拳头打品牌

相同名称,不同价格,“南汇”品牌瓜果经常遭遇“李鬼”。组织品牌合作联社,打造正宗瓜果品牌,成员单位可以理直气壮喊一声:“我们才是正宗的。”

每到夏天,上海街头巷尾的众多西瓜销售点,无论是大型超市、固定的水果摊,还是装满西瓜的大卡车,几乎都会有一个相同的标牌——“南汇8424”。 

然而,相同的标牌,价格却经常相差甚多,西瓜的品质也参差不齐。产地有的在新场,有的在大团、书院。这就让消费者十分困惑,到底哪些才是正宗的“南汇8424”? 

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著名的“南汇水蜜桃”身上。“李逵”还是“李鬼”,没有经验的市民往往难以区分。花大钱买到冒牌货,消费者不满意,怨气都发泄在瓜农、果农身上。后者也不好过,没了回头客,产品卖不出去,就要亏本。 

怎么办? 2011年,浦东新区农委提出了“最优品种、最好品质、最响品牌”的农业“三品”战略。借此契机,浦东新区农协会筹建了品牌专业委员会。 

农协会相关负责人回忆道:“品牌专委会成立初期,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品牌搞什么?”第一个选择是“南汇水蜜桃”。搞品牌还得有一个机构。于是,2012年2月,非法人性质的“南汇水蜜桃品牌合作联社”正式成立。 

南汇水蜜桃名气不小,然而,之前众多桃农和合作社各自为战,各出各招,没有统一的品牌和质量标准、评判标准,结果谁也成不了真正的“名牌”。 

品牌合作联社的最大使命,就是把大团水蜜桃、新场水蜜桃等整合起来,统一打“南汇水蜜桃”的牌子。 

如何选取品牌合作联社成员,品牌专委会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是自愿参加,二是有一定的生产基础,三是要有诚信度和知名度。” 

据农协会负责人介绍,所谓一定的生产基础,要求申报单位至少拥有50亩的生产基地,每年的产品销量要在100万元以上。而诚信度和知名度,包括消费者和周边农民两个方面。 

当年,申报的单位有20多家。品牌专委会一家家现场走访,审查面积、种植质量等,最终选出了6家单位,成为“南汇水蜜桃品牌合作联社”的首批成员。2013年,又有4家成员单位加入品牌合作联社,今年则进一步扩展到11家。 

根据农协会的数据,目前,浦东新区水蜜桃种植面积为4万余亩,其中“南汇水蜜桃品牌合作联社”各成员单位的种植基地总面积达到了近5000亩,并且还带动周边生产面积达到1万亩。 

有了水蜜桃的成功经验,2013年,“南汇8424西瓜品牌合作联社”及“南汇翠冠梨品牌合作联社”先后成立。目前,两个品牌合作联社的成员单位分别达到了16家和7家,种植面积分别为5015亩和1500亩。 

对于成员单位来说,加入品牌合作联社后,在生产、检测、销售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要求,达到标准。好处则是,他们的产品可以使用正宗的“南汇”品牌,列入浦东品牌瓜果。换句话说,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们的产品是最正宗的。” 

来自浙江台州的牟建滨,目前在泥城镇管理着400亩的西瓜地。来上海已经17年的他,切身感受到了加入品牌合作联社的好处。“以前小贩来收瓜,价格低,而且大小瓜都收,老百姓买去以后要是吃到不好的,就会说南汇8424西瓜不正宗。如今,收瓜有了标准,老百姓能买到正宗的8424西瓜,印象好了,这样我们也能多卖一点。” 

取名“南汇”源于积淀 

保留“南汇”的称谓,让消费者第一时间知道,这些瓜果产自原南汇的土地,属于正宗货。这种认同感,源自长期的历史积淀。 

虽被统称为浦东品牌瓜果,但三种瓜果分别用的名字,还是“南汇”这个称谓。这其中有什么讲究?谈起这个问题,品牌专委会一名负责人给了个直截了当的答复:“老百姓认的,就是‘南汇’这两个字,如果改成‘浦东水蜜桃’、‘浦东8424西瓜’,别人反而会觉得陌生。” 

这种认同感,源于悠久的种植历史,尤其是对于“南汇水蜜桃”来说。据该负责人介绍说,南汇种植桃子“已经有逾百年的历史了”。 

据悉,早在清代,上海东郊惠南、周浦、大团、新场等地的一些殷实人家,就拥有私家桃园。建国后,南汇桃子产量逐年递增。1958年,泥城乡东部盐碱地成功栽桃,且甜度更高,逐步发展成万亩果园的果园乡。其它各镇也相继建成一到两个园艺村,栽桃比重在南汇农业经济中逐年增加。 

1991年起举办的南汇桃花节(后改名为上海桃花节),进一步壮大了南汇水蜜桃的名声。 

在种植技术方面,经过一代代园艺专家和果农的努力,“南汇水蜜桃”更是成为知名产品。“不同于黄桃,油桃等,水蜜桃具备皮薄、肉嫩、有水分、含糖量高等特点。”专家介绍说。 

2005年,“南汇水蜜桃”由原南汇桃子研究所提出申报,被批准为国家级“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农产品,是上海首个获批的农产品。农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早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就已经习惯了“南汇水蜜桃”这个叫法。 

“南汇8424西瓜”这个称谓更加奇怪,当中还夹杂着一串数字。据介绍,目前的“南汇8424西瓜”,是在20世纪80年代从新疆引进的。 

浦东农村在解放前就种植西瓜,有本地厚皮西瓜、平湖西瓜等品种,不过产量和上市量十分有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瓜种植面积逐年向南汇的东部沿海地区转移,由于沿海土壤沙性,昼夜温差大,使得种植的西瓜产量高、质量好。 

1984年,新疆农科院哈密瓜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明珠教授培育出品系为24号的西瓜良种,由于是早熟品种,因此取名“早佳8424”西瓜。在上海市农业局专家帮助下,南汇从新疆农科院引进了“早佳8424”西瓜,一举成为南汇西瓜生产的当家品种,并命名“南汇8424西瓜”。 

自那之后,这串特殊的数字,就成为了好西瓜的代名词。品尝过产自南汇的正宗“8424西瓜”的人,都会啧啧称赞:“这才是好西瓜。” 

相比之下,“南汇翠冠梨”就要显得“年轻”多了。浦东地区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种植梨,主要种植品种为砂梨系中的日本品系20世纪和菊水梨等,尽管有着糖度高、水分足的优点,但由于品种抗逆性较差,果树容易早衰且病害严重,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浙江农科院园艺专家胡征令教授、陈晓浪园艺师等成功培育出翠冠梨杂交组合品种,1999年获正式审定,定名为翠冠梨。该品种适合南方温暖气候、湿润土地栽培,在南汇的独特水土、气候条件下,翠冠梨成为南汇梨果的主角。

在2006年举行的上海市第一届生梨评比中,南汇翠冠梨荣获金奖(第一名)。由此,南汇翠冠梨也踏上了打造梨中精品品牌的道路。 

无论是水蜜桃、8424西瓜还是翠冠梨,这三种浦东品牌瓜果,打出的都是“南汇”招牌。品牌专委会相关负责人说道:“这两个字最易被百姓熟知,这源于积淀,就像说到火腿,别人就会想到金华火腿,说到粉丝,就会想到龙口粉丝一样。”

受益的不仅仅是瓜农

搭建专门的联销平台、使用统一的包装盒、粘贴二维码,多层面确保“南汇”品牌瓜果的“血统”,受益的不仅仅是消费者,还有瓜农、果农。

做品牌的目的,是为了抱团做精,通过品牌合作联社的方式,实现生产、质量、包装等方面的标准化,带动瓜农、果农规范化操作,让市场进一步认同。 

如何判断市场是否认同?销售量最能说明问题。这就牵扯到销售方面的问题:正宗、优质的产品,也不都是“酒香不怕巷子深”。更何况,在“李鬼”充斥的市场,“李逵”更要有展示自己的独特渠道。 

“我们今年工作的两个重点之一,就是要抓紧‘龙头’。这个‘龙头’,指的就是市场营销,”品牌专委会负责人说道,“农民们辛辛苦苦种出了优良品种的瓜果,我们品牌专委会就要为他们搞营销。” 

今年,这批“南汇”品牌瓜果有了更大的“舞台”。除了传统的基地直销和特约经销外,新区农协会还推出了全新的营销模式,搭建联销平台,构筑联销网络,增加了一号店和淘宝网这两个网络销售途径。 

联销平台的运营方式十分灵活:消费者可线上网购,也可到实体门店选购;可到门店提货,也可预约送货上门;可以现货交易,也可提前订购预售券。多渠道的销售方式,就是为了确保将正宗的“南汇”品牌瓜果,送到消费者的手中。 

确保正宗的方式,除了指定销售途径,还有指定时间。记者从新区农协会获悉,今年三种品牌瓜果的上市时间也将统一,具体品牌上市时间初定是“南汇8424西瓜”5月中旬、“南汇水蜜桃”7月中旬,“南汇翠冠梨”7月下旬。 

正宗货的品质,更是赢取市场认同的关键。这一方面的保证,从瓜果的选种栽种就已经开始。“既然是品牌,就要抓源头。例如8424西瓜,品牌合作联社每年使用的种子都由品牌专委会从新疆农科院直接引进,然后分发给品牌合作联社的成员单位。” 

成熟采摘后的瓜果,如何包装也很有讲究。农协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刚摘下来的瓜果都是活的,如果包装盒上油漆味道浓,会渗入到瓜果中,影响瓜果的质量。”因此,三大品牌合作联社生产的瓜果,其包装箱都经统一设计,使用环保材料,还考虑到了透气的效果。 

统一的包装盒,也是正宗“南汇”品牌瓜果与冒牌货的区别之一。当然,更能体现正宗“血统”的,要数二维码。 

去年,三大“南汇”品牌瓜果已经使用了二维码,社会反响良好。今年,这种“身份证”继续使用,并且“南汇8424西瓜”每只都粘贴二维码。消费者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或是上网查询,可以了解到每一只西瓜的品牌、产地、种瓜人、种子、施肥、管理、农残检测等生产全过程信息,方便追溯,更能放心吃瓜。 

特定销售渠道、统一包装、二维码认证,多层面确保“南汇”品牌瓜果的“血统”,受益的不仅仅是消费者,还有瓜农、果农。 

老南汇人施中明,十几年前开始承包了112亩地,其中近80亩是水蜜桃,还有小部分的梨。他家的航海果树专业合作社3年前加入了“南汇水蜜桃品牌合作联社”,3年间,老施切身体会到了品牌的好处。 

“原来每斤桃子只能卖4、5块钱,现在能卖到10块。虽然对质量方面的要求严格了不少,但我们本来就要保住南汇水蜜桃的名声,所以成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每年能多赚20万元呢!”说到这里,老施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