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C919大型客机试飞和试验双双成功

2020年11月26日 10阅读 来源:浦东日报 2018-07-13 00:00:00

本报讯 (记者 蔡丽萍)昨日14时57分,C919大型客机102架机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历经1小时46分的飞行,平稳降落在山东东营胜利机场,顺利完成首次空中远距离转场飞行。这意味着C919大型客机项目进入密集研发试飞新阶段,正式开启多地同步试飞模式,未来将接受各种复杂气象条件的严酷考验和系列高风险试飞科目的挑战。

同日, C919大型客机全机2.5g机动平衡工况极限载荷静力试验在航空工业强度所上海分部取得圆满成功。随着极限载荷(150%)的加载并保载3秒,C919大型客机10001架静力试验机翼尖变形接近3米,变形和应变符合分析预期,机体结构满足承载要求,为C919大型客机后续试飞取证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开启多机场、多区域协同试飞模式

此次转场东营试飞基地的102架机主要承担动力装置、燃油及惰化系统、电源系统、环控系统等地面试验验证和试飞科目。根据计划,中国商飞公司将投入6架试飞飞机全面开展失速、动力、性能、操稳、飞控、结冰、高温高寒等科目试飞;同时有两架地面试验飞机分别开展静力试验、疲劳试验等工作。随着第二架试飞飞机转场东营试飞基地,中国商飞公司正式开启C919大型客机“1+M+N”多机场、多区域协同试飞模式。“1”是指上海试飞主基地;“M”是指陕西西安阎良机场、山东东营胜利机场和即将投入使用的江西南昌瑶湖机场等辅助试飞基地;“N”是指适合特殊气象条件验证试飞的各种机场。

据悉,2016年东营试飞基地正式启用,开始承担部分ARJ21新支线客机交付试飞任务;2017年底,由东营市政府投资3.3亿元建设的东营胜利机场跑道延长工程完工,将原2800米跑道延长至3600米,并对通导、灯光、气象等配套设施进行改造,为102架机本次顺利转场打下基础。

极限载荷试验一次成功

据介绍,飞机的静力试验旨在验证飞机结构在静载荷作用下的强度、刚度及应力分布情况,是验证飞机结构强度和静强度分析正确性的重要手段。静力试验包括限制载荷试验和极限载荷试验,限制载荷是飞机运营中预期的最大载荷,限制载荷试验模拟飞机结构承受运营中最严酷的受力情况,飞机结构的变形必须不能影响飞机安全运营。而极限载荷是限制载荷的1.5倍,用于考核飞机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由于飞机设计对重量的苛刻要求,极限载荷时考核部位结构的应力水平往往是略小于飞机结构破坏的临界点,因此极限载荷试验一般是不可重复的,必须保证一次成功。

C919静力试验机于2016年4月11日进入航空工业强度所上海分部试验厂房,到2017年2月15日,历经300多天完成48项首飞前静力试验,为2017年5月5日C919的成功首飞奠定了基础。2.5g机动平衡工况极限载荷静力试验是C919飞机全尺寸静力试验中最严酷的工况之一,也是业内公认的高难度、高风险试验。试验过程中,飞机单侧机翼受到向上的载荷将近100吨。

C919大型客机强度试验团队在C919大型客机静力试验中采用了一体式承载框架、斜加载、地板梁加载系统等多项新技术,保障了试验的高效、高精度实施;充分运用精细有限元模型、强度自动化平台等分析技术对风险点进行识别和排除,确保了试验件的安全。同时,采用实时监控系统和数字散斑技术等试验监控手段,对试验过程进行监督,有效控制了试验风险点。在中国民航上海审定中心监督和审查下,由中国商飞上飞院和航空工业强度所组成的大飞机强度试验团队紧密配合,共同推进各项试验工作。

根据计划,C919大型客机10001架机还将开展一系列静力试验。大飞机强度试验团队将凝聚力量,以中国和国际最先进适航标准为准绳,共同保障C919大型客机安全可靠地飞向蓝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