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十年不涨价服务“更上一层楼”

2020年11月26日 10阅读 来源:浦东日报 2016-07-21 00:00:00

如果给你30元用于休闲娱乐,你会怎么花?

眼下,30元看不了一场电影,不够买一杯“星爸爸”;但这30元钱却可以在高大上的艺术殿堂——东方艺术中心,聆听一场高水准的东方市民音乐会。

7月29日,这个起步于2006年的公益文化演出项目,即将结束第一个十年的“旅程”,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吸引观众人数最多的公益性普及性音乐会之一,东方市民音乐会由浦东新区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浦东新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新民晚报社、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联合举办。10年来,秉承“高贵不贵,文化亲民”的原则,东方市民音乐会坚持不涨价,票价始终定格在成人30、50、80元,学生15元,在为市民的文化生活带来超值的精神享受的同时,也成为推动浦东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曹之光 符佳

现场直击

庆典演出星光灿烂

7月16日夜晚,丁香路上车水马龙。私家车、出租车乃至大巴都奔向同一个目的地——东方艺术中心。19时30分,一束明黄色的追光射向舞台正中,三位西装革履的男士优雅亮相,拥有1953座的东方音乐厅观众席响起如雷般的掌声。

这场名为“巅峰传奇”维也纳爱乐与柏林爱乐单簧管首席三重奏的音乐会,是东方市民音乐会的第539场演出,“一老二少”三名演奏者大有来头:年长者是维也纳爱乐乐团单簧管首席恩斯特·奥登萨默,年轻人则是他的两个儿子——维也纳爱乐单簧管首席丹尼尔和柏林爱乐单簧管首席安德烈斯。这个全首席父子组合配合得天衣无缝,现场还不时有妙趣横生的幽默演绎——儿子故意吹出一个“刺耳”的音阶,早已摘下眼镜、在一旁“休整”的父亲连忙戴上眼镜翻开乐谱……如此有趣场景,引发了场下观众的会意笑声,为这特别的表演作默契“伴奏”。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如此高水准的全首席演奏会,票价只要80元!

更多惊喜还在后面。在演出结束后不到10分钟,还没来得及换下演出服的父子三人就出现在东艺大厅。CD、节目单、T恤……排着长队的观众递上一件又一件纪念品,音乐家则认真地为每一名观众签名。“这是我第一次来东艺看演出。”刚刚退休不久的岑先生这是第一次来听东方市民音乐会。他被演出的高质量深深折服:“票价便宜,但演出的精彩程度一点也不打折扣!”

从7月2日至8月28日,东艺将陆续上演10场东方市民音乐会10周年庆典系列演出。在7月24日,来自瑞士的格什温钢琴四重奏将奉献一套来自不同国度作曲家的跨界曲目;7月26日、27日,英国伯克青年交响乐团和伯克青年吉他合奏团会带来两场醇正的“英伦之声”;8月21日,曾为习近平总书记表演的捷克童声合唱团,将带来捷克、摩拉维亚和斯洛伐克民谣;8月28日,始建于1071年、历史最悠久的传统童声合唱团布鲁克纳童声合唱团,将以天籁之音表现大师作品,为庆典演出画上圆满句号……10场庆典演出,囊括了37位作曲家、109部不同的作品,总共有近600位艺术家将轮番登场,堪称东方市民音乐会历史上时间跨度最长、最特别的一次献礼。

硕果累累

十年票价不涨80元可睹名家名团力作

东方市民音乐会十周年庆典系列演出精彩纷呈,谈及这一文化演出项目的缘起,还得回溯到十年前的2006年。那年盛夏,年轻的东艺刚刚运营满一周年,就联合浦东新区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浦东新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新民晚报社共同创办了东方市民音乐会。7月29日的第一场演出,打出了成人30、50、80元、学生15元的票价,令不少观众第一次有机会走进这个高大上的文化场所,聆听人生的第一场正规音乐会。

“这么做演出,剧场完全没赚头,东艺会不会只是临时性‘做个姿态’?”面对业界的不同声音,东艺总经理林宏鸣却从不动摇做这笔“亏本买卖”的决心。“当时有学者做过统计,上海乐迷人群约6000人,只够东艺的音乐厅坐满三场。市场需求不足,更应拓展观众,这需要剧院立足长远、广播深耕。”他认为,初来乍到的东艺,必须要解决“观众从哪里来”的难题,而依托上海和浦东的创新大环境,积极展开全新的体制机制创新,才能激昂起整个团队的拼搏斗志,走出一条持续往上的路。在浦东新区政府“政府贴一点,企业让一点,社会赞助一点”的大力支持下,东艺创办低票价、普及型的东方市民音乐会,就是要发扬“敢为天下先”的浦东精神,为更多市民提供享用得起的“文化大餐”,从零开始一点点培育观众群。

转眼十年过去,东方市民音乐会办了540多场,票价依然执行十年前的标准不变。而此时,无论是演出费、税务费、货运费,还是交通费、住宿费、餐食费,剧场所要承担的成本,都比十年前至少翻了一番。这样的票价“奇迹”,一方面源于东方市民音乐会始终坚持“高贵不贵,文化亲民”的原则,形成“高品质、低票价、知识性、互动性”的特色,另一方面也源于浦东新区政府对公益文化项目的大力支持。

虽然票价不变,十年来东方市民音乐会的演出阵容、演出质量却逐年走高。不仅中国三代指挥名家曹鹏、郑小瑛、马革顺、汤沐海、陈燮阳、张国勇、吕嘉、林友声、杨洋等都曾携手本土乐团倾情献演,世界顶尖乐团与指挥大师们也成为了东方市民音乐会的常客:2006年10月,指挥大师贝洛拉维克现身市民音乐会,指挥上海爱乐演奏一首中国曲目《春节序曲》,传为业界美谈;2010年5月1日,指挥大师罗杰·诺林顿爵士执棒德国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为上海世博会奏响“晨曲”。2012年,市民音乐会在原先周末白天上演的周末版基础上,又升级推出了“加量不加价”的晚场版:除少量贵宾票,全场票价基本锁定80元,而演出者却都是世界顶尖名团的声部首席。

2015年8月9日,东方市民音乐会迎来第500场演出,对晚场版又进行了“升级”:增设了免费的导赏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解,使初来乍到的观众有更多机会了解音乐会的全貌。

7月16日19时,上海知名古典音乐电台频率“经典947”的主持人顾超,担任了当晚单簧管三重奏音乐会的导赏主讲嘉宾。他从介绍演奏者的身份,单簧管的种类,到曲目的来历与特色,既浅显易懂又面面俱到。“早上的周末版演出,更多地体现出群众性,安排的是每一个曲目前串场的主持工作,起到的是带动观演气氛的作用;晚上的晚场版演出,则体现出高品质与精致性,导赏讲座偏重于讲解乐理与专业知识。”顾超认为,晚场版与周末版的不同设置起到了“更上一层楼”的梯度作用,引领观众从“试着听”走向“喜欢听”。

“晚场版演出阵容强大,质量过硬,已经和票价一两千元的顶级音乐会没什么区别了。”上海交响乐爱好者协会原副会长许锡铭年过八旬,5年前开始成为东方市民音乐会晚场版的常客。他感慨道:“希望其他剧院、音乐厅都能来东艺取经,将市民音乐会的公益模式推广出去,使音乐爱好者不再因高票价而望而却步。”

十年坚守“播种”

文化消费习惯是可以培养的

2006年蹒跚起步,2016年喜迎丰收。过去的十年里,“蝴蝶兰”不仅成为了国内领先、亚洲一流、世界闻名的艺术殿堂,还创造了中国演出市场的一个个奇迹:10年吸引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献演5000余场演出,观众累计520万人次。仅2015年东艺全年演出达到655场,观众人次突破63万,仅次于国家大剧院。

“东方市民音乐会一直是东艺力推的文化品牌,文化市场不光需要迎合与满足,更需要理性的引导与培育。十年来市民音乐会播下了音乐的种子,已开始生根发芽。”在林宏鸣看来,东艺的成功离不开“听交响,到东方”的品牌战略,它是一座金字塔:金字塔的顶端是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斯卡拉歌剧院管弦乐团这样的世界名团;塔的中间,是本土乐团的常规演出;庞大的底座,正是以东方市民音乐会为核心的数量众多的普及性演出。

金字塔战略的核心思路,就是如何上下打通,形成观众往上“流”与名家名团往下“沉”的良性发展模式。其中,东方市民音乐会的目的是要培养新观众,并且通过各种办法让观众往上“流”,逐步能去欣赏常规音乐会和高端音乐会。市民音乐会晚场版的应运而生,就是为了引领观众欣赏水平的逐步进阶。与此同时,东艺还发挥独特优势,想方设法请名家名团往下“沉”。2013年,俄罗斯著名小提琴家吉顿-克莱默为了市民音乐会,主动降低商演出场费。最终,这场有近2000个座位的演出,八成以上座位的票价为80元,令抢到票的观众大呼“物超所值”。

跟随着东方市民音乐会不断升级的脚步,不少市民欣赏水平已成长到可以欣赏常规乃至高端音乐会。“我听东方市民音乐会已整整10年了!”2006年,当时还是大学生的茅亦铭偶然间看到了东方市民音乐会的演出信息,“当时,不仅音乐会的演出内容吸引了我,更关键的是学生票只要15元,比看一场电影还便宜!”就这样,茅亦铭爱上了古典音乐,并成为了东艺的常客。如今,早已工作的他已是东艺最高等级的“巴赫级”会员,却依然秉承着这样的习惯:每年东艺一发布新的演出季节目单,他就要精挑细选出自己喜爱的东方市民音乐会演出购票观赏。8月11日,他将第四次在东方市民音乐会这一品牌中欣赏亚洲青年管弦乐团音乐会:“我很荣幸,见证了东方市民音乐会10年孜孜以求的努力;我也很高兴,越来越多的名家名团,认准这一普及型音乐会品牌,乐于为我们乐迷送‘福利’。”

这个公益文化项目一直秉承着亲民的姿态,将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吸引到浦东,引领进这扇“高贵不贵”的高雅艺术之门,从而改变人们的文化生活方式、文化消费习惯。东艺十周年会员调查数据显示,67.68%的会员将东方市民音乐会作为最喜欢的品牌演出之首;和家人一起来看市民音乐会演出的会员占比达79.64%。改变一个人,改变一家人,改变一群人……提升一个区域乃至一座城市的文化品味,就这样通过一个公益音乐会项目水到渠成。

十年专注公益

文化品牌从浦东辐射全国

从2006到2016,三千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新观众变成了老观众,新会员变成老会员。不少人已将欣赏东方市民音乐会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对这个舞台背后的感人故事如数家珍:浙江交响乐团在暴风雪中连夜赶路,没吃一口早餐直接上台演出;最年长指挥曹鹏在市民音乐会的舞台上收获90大寿贺寿的惊喜;大提琴家伊瑟利斯在演出前一天两次送医急救,仍带病演完全场;指挥大师祖宾·梅塔则欣然题词:“我为上海长年拥有年观众达10万人次的音乐普及品牌演出而赞叹!”

事实上,东方市民音乐会已不仅是沪上音乐普及的“金字招牌”,从2010年起,这个品牌通过保利院线,走向了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各地。如今,很多城市的“市民音乐会”品牌都脱胎于东方市民音乐会,它们将“高贵不贵,文化亲民”的理念辐射到全国范围,让各地观众都能享受到超值的高品质音乐盛宴。2014年起,东方市民音乐会得到了陆家嘴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的赞助,逐步形成了“政府支持、媒体参与、企业赞助、市场运作”的良性运营模式。以东方市民音乐会为核心内容的浦东新区“高雅艺术走进百姓的运作模式”项目,更被国家文化部、财政部评为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

走过第一个10年的辉煌,东方市民音乐会的舞台上,还将演绎更多动人的故事。这些天,东方市民音乐会10周年庆典演出的背景板上,贴上了越来越多的黄色便签纸。便签纸上写着或长或短的文字,蕴含着观众的感激、祝福与期许:“十年的精彩,十年的享受”“为公益音乐走进百姓而喝彩”“祝愿市民音乐会有下一个辉煌10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