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杨珍莹)日前,沪江“万师互教·众师成长”2019互+计划网络公益课程发布会在浦东召开,沪江推出全新课程模型——N师课堂,以完善网络课堂模式、助力偏远地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现在通用的网络课程模式叫做‘双师课堂’,线上的网师讲课,当地的学生听。”沪江首席教育官吴虹认为,对于乡村教育而言,仅仅是“双师课堂”还不够。“我们推出了N师课堂。因为互联网上面除了有‘网师’,还要有助学、助教,助学是在教室里面帮助学生的那个人,助教是在网上帮助老师的那个人。”
N师课堂:
改变不单靠一块屏
“当大家以为乡村硬件条件很差、连桌椅都配不齐的时候,其实乡村已经有了电脑、大屏幕和网络。但只有这些设备是无法为乡村带来公平的教育环境的,一块屏幕不仅仅是一块屏幕,它更代表着背后无数教师的努力。”吴虹表示,乡村教育环境的硬件一环已基本打通,最缺乏的其实是优秀教师、优质课程等“软件”。
此次,互+计划推出的N师课堂,就是希望借助“群”的力量。据介绍,N师课堂是由一位教师面向N所学校授课,由网师、助学(当地乡村教师)、助教共同配合的大规模网络社群化课程组织、学习及反馈的学习闭环模式。
该模式中,“网师”根据助学、助教的反馈设置适宜课程内容;助教帮助网师备课,指导助学们解决网络学习中遭遇的困惑,以及对优秀助学进行激励;助学则负责收集、评估学生们的课堂表现,将学习情况实时反馈给助教,帮助其对课程进行迭代升级。
此外,N师课堂还包括全新课程体系——N师学院:对优秀的乡村教师、线下区域名师进行培训,帮助其成为一流的网络名师,并融入N师课堂成为新的网络课程提供者,这一课程体系可以打破空间束缚,把教师的能力通过互联网辐射到更广的区域;实现区域教育资源自我造血,提升当地教育水平。
教育信息化专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黎加厚认为,网络技术的革新换代,为乡村教育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好教师的能量是巨大的,应该利用极简的信息技术让他们提升自己并影响到更多的学生乃至是老师。老师的能力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就会提高,乡村教育水平也会有所好转。”
互+计划已覆盖
全国5000余所学校
江西赣州市宁都县教育局局长温英俊在发布会现场详细叙述了宁都开展网络课程的经过。他表示,在加入互+计划前,宁都因地处偏远,师资力量相对匮乏,存在老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当宁都整体接入互+计划网络课程后,情况完全变了。
他介绍说,目前,宁都全县所有乡镇小学都已参与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每周近6000名学生从中受益。此外,当地5475位教师参加了教师培训网络课程“青椒计划”,提高了教学能力。此外,针对优秀的乡村教师,宁都县教育系统也作出相应的激励机制,更好地服务网络课程的推进、落地。
“在免费网络课程的推动下,学生们越来越有学习的兴趣、教师们掌握到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宁都整体教育水平获得了明显提升。”温英俊说。
截至2018年5月31日,互+计划已覆盖全国5000余所学校,向15万名教师提供系统性帮助,惠及学生逾百万。
当看到乡村教育因为一根网线发生变化时,沪江创始人兼CEO、互+计划创始人伏彩瑞认为,“互联网+”已解决了很多传统领域的问题,但在教育生态中,“互联网+”不仅需要把互联网引入学校,还要通过大规模、普惠的平台及工具,将教师们从学校带到互联网上,让他们的力量得以汇聚。
据悉,华东师范大学、凯迪拉克、兴全基金、华为等企业、机构都与互+计划达成合作,共同向乡村倾斜教育内容及设备资源,保证网络课程顺利落地之余,还对优秀助学、助教、网师、学生提供相应激励。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