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川沙:绘就迪士尼“后花园”蓝图

2020年12月04日 10阅读 来源:浦东日报 2011-04-19 00:00:00

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的配套区

川沙中心城区周边将聚集一大批重量级的旅游设施和资源:浦东国际空港是上海最重要的国内外旅游集散地;研究中的浦东铁路客站将成为长三角地区旅游聚集地;华夏旅游区经过近二十年的初级开发将进入功能开发阶段;迪士尼将于2015年前建成营业;川沙原有的历史风貌区、名人故居和观光农业等均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利用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包括迪士尼乐园和华夏旅游区)开发建设的契机,提升川沙城区的旅游配套功能,形成差别竞争、错位竞争的格局。

围绕国际空港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以浦东国际机场为依托,在新镇靠近机场区域,推进面向空港服务的宾馆、餐饮、娱乐、商业等服务设施的建设,形成一个以集聚高附加值贸易型企业、商务会展、餐饮购物、航空物流服务、要素交易市场以及咨询、设计、会计等专业服务业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城市实践区

推进川沙区域中心建设,完善公建配套,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一方面对接浦东中心城区白领居住需求,建设一批适合白领和中产阶层居住的社区;另一方面通过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开发提供就业机会,吸引一批较高层次的人口主动入住。通过历史文化挖掘、人文品牌的包装注入文化内涵,注重培育符合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形成一个既相对独立、又和浦东中心城区各类功能紧密衔接的卫星型新市镇。

都市农业和江南水乡特色的新农村示范区

通过土地流转加大农业资源的集约化程度,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等科技农业、休闲观光等旅游农业,打造一个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品牌;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村庄整治,促进农村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具有鲜明江南水乡特色、独特历史文化底蕴、创新生活方式的新农村示范区。

新产业  新布局

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

休闲旅游业:通过全面对接迪士尼,打造川沙旅游核心区域,串联古镇旅游景点,以商促旅带动都市休闲体验,精心雕琢工业旅游和都市农业旅游景点,最终形成上海休闲旅游的重要集聚区和展示区。其中包括:环迪士尼主题旅游、历史文化名镇旅游、休闲体验游、借助大型旅游企业搭建资源整合平台等。 

商贸物流业:依托空港客流和迪士尼大客流带来的消费群体,加快打造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中高端城市商业中心;利用毗邻浦东机场地利优势,把川沙建设成为上海市新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之一。 

商务会展业:大力引进符合区域产业规划的国内外企业总部,把川沙打造成上海的外环商务中心之一;依托川沙大型项目带来的客流、物流和其他要素流的优势,以及立体网络交通优势,打造配套浦东、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的知名专业会展中心。 

文化创意产业:以迪士尼和古镇两大主题为依托,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强大创新能力的企业,把川沙新镇建设成为“时尚+文化+创意”的产业“高地”。 

社会服务业:围绕机场工作人员及大流量旅客提供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围绕大型居住区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性服务;引用迪士尼先进的服务理念,吸引物流类、航空类,文化创意类培训机构,结合劳务输出,打造职业培训的品牌。

着力提升都市型配套产业

都市轻型工业:发展珠宝玉石设计加工业,发展旅游装备、旅游纪念品和工艺品加工制造业。逐步培育印刷业高端自有品牌。引进大型工程设备和高科技设备的产品设计与技术开发。 

都市型农业:规范传统农业,提高种植业与养殖业产出水平。进行农业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提高设施农业标准,由传统作坊式生产向高科技、自动化、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工厂型农业发展,实现农产品从田头到桌头可追踪,从无公害——绿色——有机的转变。加快旅游农业形象硬件建设。做强农业企业竞争力,做实农业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川沙新镇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和国资平台的作用,即规范农业管理,推动旅游农业发展,进行农业资产管理。

新探索  新发展

经济指标翻一番  幸福指数节节升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绩 

经济保持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十二五”期末,各项主要的经济指标年增“15%”左右,实现翻一番的目标:争取到2015年,三业总收入达到1066亿元以上,保持15%的年增长速度;工业总产值达到268亿元,年均增长8.5%;财政总收入达到42.8亿元,年均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3.92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4%;累计投引资总额268亿元,年均增长11%。 

产业转型实现新突破 

加快传统产业及产业载体的升级,走轻型、都市型工业道路;围绕迪士尼大力培育旅游会展、文化创意、商业零售、体育休闲产业等集聚平台,围绕空港经济大力发展商贸、会展、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打造现代服务业产业高地。争取三产比例在2015年达到1:35:64,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占三业总收入的50%,先进制造业占工业总收入的50%。 

城镇建设和功能提升营造新亮点 

在“十二五”期间,在新区的大力支持下,基本完成老城区800多亩、3000多户的旧改任务;基本完成市政府确定的4.4平方公里大型居住社区的开发建设任务;积极推进运河以东“生态社区”开发建设;全面完成迪士尼一期和机场物流园区配套商品房建设80万平方米,新启动建设140万平方米动迁房;主动吸纳迪士尼和航空枢纽港的辐射,5年内力争在川沙路两侧和凌空路周边建成不少于5个四星级以上的宾馆、20万平方米以上的商务办公用房、50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商业及娱乐设施(含奥特莱斯)。 

构建和谐社会交出新答卷 

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到2015年,城镇化水平达到83%左右,农民人均可支配达到2.6万元左右,城镇登记失业人口控制在1750人以内,居民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率大于95%。全镇每年新增就业岗位2000个,大力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加大养老、助残、帮困等救助活动,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养老床位占老年人口的3.8%。加大医疗、教育等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形成综合管理工作体系,不断提升人口素质。 

城乡一体化实现新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5年内全面完成基本农田保护区域的村庄改造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切实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与村庄改造相结合,农业深度开发与服务业发展相结合,发展优势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积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加快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改革创新做出新探索 

川沙作为体制改革的试点区域,要全面落实新区改革部署,坚持创新探索,积极在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先行先试,争取突破性、示范性的效果。在大区域管理体制方面,强化整合资源、统筹管理的综合能力,建立适应大区域特点、体现轻型化扁平化特征、比较完善且相对稳定的新型区域管理体制。完善“镇管社区”的体制,重点开展党建、社区平安、社会管理等地区性、群众性、公益性和社会性事务工作,推动社区共商共治进一步探索实践。在新型社会管理创新实践方面,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理清政府、社会、市场的职能分工,积极为社会组织承接专业性、行业性的公共管理服务拓展渠道。推进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土地管理制度创新,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新机制。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