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文明新风遍浦东

2020年12月18日 10阅读 来源:浦东日报 2017-07-26 00:00:00

“修身立德,择善而从,择不善而改。”“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 月25 日下午,浦东道德讲堂活动在浦东图书馆举行。来自泥城镇的2017 年“全国身边好人”——“修路好人”吴凤仙的事迹、荣获2016 年度上海市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提名的东明路街道“指路爷叔”张富宏的故事,感动了在场听众。

“人人做到仁义礼智信,社会文明程度必将大幅提升。”“行善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听众表达了真挚的感受和思考。

浦东多年来的精神文明建设,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引领,在构建居民自治、共治、德治、法治“四位一体”治理体系中,不断创新方法载体,通过建立“洋委员工作室”、“道德评议台”、“星级楼道”评选、“客堂间茶室”等,推动基层自治,促进居民文明素质养成。

□本报记者 蔡丽萍 徐阳

陆家嘴街道>>

建立“洋委员工作室” 让世界亲如一家

陆家嘴街道内高端住宅小区遍布,且通常都是中外居民混居。国际化是最大的社区特点。不同背景的居民间不但有多元化的利益诉求,还有文化、生活习惯、民风风俗、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差异,为社区和谐治理提出了一定挑战。

成立“洋委员工作室”是仁恒滨江园居委探索的治理方法。“事实证明,居委引导,居民自治的方法卓有成效。让居民把社区当成自己家,就会产生责任感,文明素养、社区风貌都会有很大提升。”仁恒滨江园居委书记唐佳如是说。

法国人柯哈莉居住在位于陆家嘴街道的仁恒滨江园已经快10年了。10年前,刚搬入小区的柯哈莉见到路上的流浪猫等小动物,便喂养它们。未曾想此举遭到小区其他业主的反对:“你这样会把猫越养越多,小区内环境将遭到破坏。”

尽管存在非议,但柯哈莉坚持喂养。这样做不仅出于自己的爱心,而是有一个更大目标:控制流浪猫数量,维持小区生态平衡。柯哈莉说:“我坚持用猫粮喂养,杜绝用剩饭剩菜,以免破坏社区环境卫生。”此外,她采取了捕捉(TRAP)—绝育(NEUTER)—放归(RETURN)法,简称TNR,从长远的角度控制流浪猫数量,从而维持社区内人和猫的数量平衡。

居委会听说后,认为这是好事情,请柯哈莉为小区诸多爱猫人士上了一堂课。尽管第一堂课,来的都是和柯哈莉一样的外国人,但效果显著,小区内越来越多的爱猫人士加入了“TNR行动”。

同时,居委会发动党员骨干、楼组长一同为居民普及养猫常识,并成立了爱猫协会。短短半年时间,许多志愿者涌现出来,一旦发现流浪猫,就会向协会汇报。小区内,有几只猫的耳部有标识。柯哈莉介绍,那是协会筹款为流浪猫做绝育手术后留下的标记。放归后,协会继续提供粮食和水以及安置环境,同时监测新加入者。

据悉,2015年仁恒滨江园居委会换届选举时,柯哈莉以高票数当选居委会新一届“洋委员”。消息传开,爱猫协会人数迅速攀升。从那时起,流浪猫已不成“问题”,反而在某些场合成了小区的一道风景。

唐佳说,柯哈莉只是外国居民直接参与社区治理的一员。在国际化社区内,要激发居民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意识。而探索独具特色的工作机制,不但使外籍居民的需求及时得到反馈,更促进了中外居民民主管理理念和文化的融合。

让外国居民融入社区治理,不只是给一个“居委会委员”的身份如此简单。在仁恒滨江园居委,已经形成了“5+X”社区联席会议机制。“5”是指在党支部领导下,由居委、业委、物业负责人、社区民警组成的常态议事机构。“X”指根据实际需要,邀请居民、驻区单位、社区社会组织、群众团队代表及街镇联络员,共同围绕社区公共事务、社区治理突出问题等内容,推动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形式。

“5+X”机制最近商议出的一件大事,是决定成立“洋委员工作室”。“成立工作室的目的是发挥党员、楼组长积极作用,吸纳更多外籍志愿者加入,通过‘洋志愿者’服务‘洋居民’,解决外籍居民反映强烈或重点关注的社区热点、难点问题。”唐佳说。

“洋委员工作室”的职责主要有:出席居民委员会会议,共商共议社区环境、卫生、文化、老龄等方面工作;表达外籍人员对社区居委会在服务方面的意见建议;宣传我国对外籍人员的管理规定和社区居委会有关要求;在社区居民和外籍人员之间架起沟通桥梁,解决中外居民纠纷等。就在上个月,一位法国太太的小狗惊吓了邻居,法国太太不愿道歉引发纠纷。居委、物业轮番劝解都不奏效。“国际调解员”一出场,流利英语加中外法律知识,几句话就让双方平静了下来……

在这里,社区、街道、居委都希望形成“世界亲如一家”的气氛。

据介绍,在陆家嘴街道帮助下,仁恒滨江园经常举办“国际素养堂”活动:为青少年开展礼仪、国学、急救等课程;为女士开展花道、茶道、珠宝鉴赏等培训;为“洋居民”开展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等交流;为家政人员开展技能培训与素质教育……通过此类活动,社区不同层次居民得到相关教育,使小区各类人群的素养得到显著提升。

花木街道>>

开展“星级楼组”评选 让德治成为文明社区重要引领

“四星楼组”什么样?走进芳华路573弄25号楼道大门,就有了答案。

这里的楼道清爽整洁,家家户户窗明门净,每层楼面的平台处都有花草,让人赏心悦目。更吸引人的,是墙上的宣传栏,张贴着奖状、居民文明公约、居民防火公约和楼道保洁制度等宣传材料。

10多年来,“星级楼组”评选作为花木街道文明创建工作的品牌项目,源源不断地推出一批体现群众自主管理特色的优秀楼组,使社会公德在楼组中得到弘扬,文明新风在楼组中得到体现,邻里亲情在楼组中得到升华。

过去,社区居民一有纠纷矛盾就找居委会解决,现在楼组一有“动静”,楼组长就能及时知道,并尽早予以解决。

比如由由社区173弄一楼组内,上下邻居之间因空调漏水而产生了矛盾。在楼组长和其他居民的共同协调下,他们达成了共识,相互谅解,矛盾得到解决;还有户家庭夫妻之间因身体不好而时常吵架,在楼道内其他居民的帮助和劝说下,紧张气氛不但得到缓解,而且也走出了小家,和大家一起共唱自编自演的邻里歌《我们都是一家人》,夫妻俩也开始相互尊重。居民们都说,星级楼组创建是邻里关系的“润滑剂”。

而从2013年开始,花木街道每个小区的宣传栏里悄然出现了一个专栏——“道德评议台”。在这个小小橱窗内,各种不文明现象会被展示曝光,好人好事会得到宣扬提倡。

东城二居委居委书记陆庆红说,道德评议台设立后,小区内不文明的现象随时会被曝光,一来警示居民,二来让大家互相监督。比如前段时间,小区内宠物狗随地大小便的问题困扰居民良久,评议台曝光后,物业、业委会及时建立了微信群,把不文明行为晒出来。大家也就此获得灵感,通过物业、业委会出资,建立了十几个“狗狗便便屋”,还添置了随手处理便便的纸张,增加了居民的文明意识。

热心公益的楼组长、全情投入志愿服务的小区居民……评议台没有只是曝光不文明行为,还延伸内容,增加身边好人好事宣传,传播正能量。今年年初,东城二居委在小区门口树起一块大显示屏,道德评议台的内容被搬上大屏幕,滚动播放。“以前放在宣传栏,许多居民不会注意,现在显示屏上滚动,居民进出都会看到,增加效果。”陆庆红说,比如之前小区里的大号垃圾箱旁,总有居民随手把垃圾放在旁边,不扔进去,后来评议台把垃圾乱堆的图片和整治后的图片放在一起展示,这种现象就慢慢消失了。

新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不文明陋习和行为,不仅要以德治来加以教育和引导,更要以法律和制度来约束、规范。德治法治并举,才能形成文明建设新常态。“十三五”期间,浦东坚持设计各种活动载体,搭建多元宣传教育平台,动员广大群众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市民公共道德教育实践方面,形成了顶层化设计、项目化实施、典型化引领、联动化落实、节点化推进的良好工作局面。

东明路街道>>

众多“学雷锋”项目 构建起全国志愿服务最美社区

杜彪武曾任居民区党支部书记8年、老协会会长3年。近两年,因为年龄的关系,杜老从许多社区职务中退了下来,但他做党员志愿者的热情丝毫未受影响。2015年起,杜老开始负责安居苑“客堂间”茶室。每个工作日的早上8时,他准时开门、烧水,与小区的老年朋友一起看报、聊天,还经常为大家提供理发服务。

此外,有“剪纸达人”之称的杜彪武每周一、三、五下午分别为林苑小学、社区、尚博实验小学义务授课。时间最长的尚博实验小学剪纸班已有4个年头。除了这些固定的日程安排,杜老还是东方医院的巡查员,每周都去进行一次暗访,检查医院的窗口服务态度、卫生情况等等。令人敬佩的是,他还是东明讲师团成员、科普文化基地志愿者、社区

糖尿病小组组长及社区救助站志愿者。一周5天,杜老过得忙碌而充实,在党建、文化、科普、医疗等社区服务的诸多领域都能看到老人家的身影。

作为一名党员志愿者,杜老始终秉持“奉献他人”的志愿精神。去年12月,“最美东明”系列评选落下帷幕,包括杜彪武老人在内的60余位个人、楼组、团队等获评“最美志愿者”“最美老娘舅”“最美少年”等8个奖项。

东明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陈春艳说:“这些人、事、物所反映出来的精神品质,是东明精神的一个缩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要抓好典型的引领示范,讲好故事、做好宣传,感染和凝聚更多的人。”

在东明路街道,“学雷锋”已成为常态,雷锋精神渗入社区的角角落落。去年,在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评选活动中,东明路街道荣获“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称号。

2007年,东明路街道成立街道志愿者协会,通过多年的培育和积累,目前已经形成并固化了“慰老陪聊”“平安护校”“门责劝导”等50多个常态化项目。志愿服务的内容涵盖助老、文明巡访、医疗咨询、便民服务等。社区内还设有东方医院(南院)、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4个区级志愿服务基地。同时,40个志愿服务站点覆盖所有居民区,让社区居民“零距离”参与各类志愿活动。

东明路街道还通过举办道德讲堂,进一步拓展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宽度和广度;通过开展文明指数测评迎检工作和交通文明、市民修身、“新七不”等主题活动,进一步提升了社区文明程度和居民素质。陈春艳说:“核心价值是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街道将调动更多的居民群众、尤其是年轻人参与其中。”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