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党建引领医联体建设 浦东医院交出民生满意答卷

2020年12月21日 10阅读 来源:浦东日报 2017-10-26 00:00:00

今天,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迎来85岁华诞。

漫漫85年长路,大部分时间内,浦东医院都是“本土”的,既没有大学附属医院“加冕”,也没有国际化视野。而进入2011年以来,短短7年间,跨越式发展令人耳目一新:由党建品牌“惠南医盟”引领,创新全专协同诊疗模式,成功打造了一个区域医疗中心。

其中,最核心的转变是成功创建为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在复旦大学支持下,一方面,浦东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附属儿科医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等组成了多个专科医联体,在疑难重症患者的救治上建立绿色通道;另一方面,在新区卫计委指导下,浦东医院与同在浦东新区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等机构建立了合作机制,为居民提供更为全面、完善、优质的医疗服务。

■撰稿 通讯员 盛科美 记者 张琪

区校共建 做强区域医疗中心

浦东医院的前身是南汇中心医院,虽历史悠久,但医疗技术有限,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为了解决原南汇区域医疗技术力量薄弱的难题,2008年12月,原南汇区卫生局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合作,共建南汇区医疗中心,29名华山专家“入驻”医院结对帮扶。

2011年,为使改革红利惠及更多百姓,浦东新区政府决定重点打造区域医疗中心,首次面向全市招聘浦东医院院长。余波,这个喜欢挑战的“华山人”成为了浦东医院院长,身兼学科带头人与医院管理者两职。

如何让居民“不过江”就能看好病?“软实力”必须提升。其前提是吸引一批既有高超技术、又在科研和教学方面有所建树的医学专家或培养一批这样的人才,成为大学的附属医院。余波和他的团队经过深入调研,拟就一份明确医院愿景、使命及价值观的“十二五”战略发展规划并通过职代会讨论。由此,以名医名院、医院管理、质量服务、医疗联合体等八大战略为抓手,浦东医院踏上做实做强区域医疗中心的发展新征途。

注入复旦大学优质医教研力量的浦东医院,启动了跨越式发展的脚步:上海领军人才禹宝庆、浦江人才张鹏、东方学者周里钢、博士生导师金惠敏、常东等专家先后加盟;复杂胸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3D打印结合个化定制钢板内固定技术、神经导航侧脑室及四叠体区肿瘤切除术、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等疑难手术陆续开展;脑血管溶栓、冠脉介入顶尖技术、内镜经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等新技术常态化开展。一系列诊治空白和疑难病例诊疗空缺随着学科提升而得到填补。

浦东医院副院长禹宝庆介绍,医院在扎实的人才队伍建设与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积累基础上,相继创建出一批重点学科——血管外科、创伤骨科、肾脏内科已入选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脑血管病三级防治学科群、糖尿病与肥胖外科、创伤急救学科群等多个学科列入复旦大学、浦东新区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建设。

2015年12月,浦东医院成功创建为复旦大学附属医院。

党建引领浦东最大医联体创建

由党建品牌“惠南医盟”引领,创新全专协同诊疗模式,成功打造了一个区域医疗中心。

浦东医院牵头,辐射周边13家医疗机构组成了“惠南医盟”。医院党委书记杜忠华介绍,通过“惠南医盟”,“实现从大医院扶持‘输血’到基层能自己‘造血’,使基层医疗机构也能形成良好的品牌和口碑。这样,社区既能‘接得住’,老百姓也‘愿意去’。”

2012年,在上海市卫计委、浦东新区卫计委支持下,以浦东医院为核心,由惠南、老港、祝桥、大团、新场、芦潮港等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组建的业务紧密型“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网”(以下简称“医协网”)初步成型,成员单位围绕“强基层、建机制、保基本”的工作目标协同作战。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发挥区域医疗中心的作用,协助社区培养优秀全科医生,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医疗业务的功能和水平,让居民有序就医,并且探索全程健康管理。同时合理控费,起到‘社区医院守前门、区域医疗中心守后门’的作用。”浦东医院医联部部长龚旻说:“通过在医疗、药品、管理、后勤等方面的同质化和一体化建设,实现了上下级医院的全方位‘组团’发展。”

具体而言,即通过“一平台四中心”(浦医+云平台、区域影像诊断中心、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复旦—浦东疑难病理会诊中心、移动远程协同中心),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共享。截至今年9月,区域影像中心共诊断核片超14万人次,区域检验中心社区外送标本检验数超1.3万,节省社区医技人员20余人。

为进一步提升全科医师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15年11月,浦东医院首创“全科统筹门诊”,开展全专协同诊疗的预约服务新模式,为患者提供可预约、全程、综合的医疗健康服务。来自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师在区域医疗中心独立执业。据统计,2016年全科统筹门诊接诊43067人次,今年1月到9月达87402人次。

同时,浦东医院也承担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等任务,利用重点学科优势,在糖尿病、心血管等领域与社区实行纵向专科协作,实现“全专”结合。以此为基础,医协网内“1+1全专联动微信平台”正式上线,实现专科医师、全科医师、患者三方的实时互动。基于此,“全专结合”给了全科医师强大的生命力,实现了“全科疾病在社区,专科疾病在区域医疗中心,疑难重症转入三级医院”的分级诊疗目标。

从“云病理”起步的“智慧医院”

以“互联网+医疗”破解难题,浦东医院很早便开始了数字化远程医疗建设探索,而“云病理”堪称典范。

2014年,复旦·浦东“云病理”会诊中心启用。患者原本需要一两周时间才能获得的病理诊断,通过“云病理”平台远程会诊,当天就能得到报告。

及时确诊、及早治疗,这让家住浦东的患者陈女士大大松了一口气。

陈女士因胃部不适,在居所附近的医院做了胃镜检查,经活检诊断为淋巴组织增生伴细胞异型,医生考虑为淋巴瘤的可能性较大,建议进行进一步酶标确诊。

不同分型有不同的治疗方案,这份酶标病理诊断报告对陈女士极为关键。以往,医院会请外院病理专家会诊,需1至2周时间才能出具报告。如今,接诊医院立即通过“云病理”平台发出会诊请求,浦东医院马上启动绿色通道,当天下午就完成了酶标检测。经会诊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同时上传“云端”,邀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专家审核,最终出具病理报告,为陈女士进一步治疗提供切实依据。由于诊断及时,经过几个疗程的规范化治疗,她的病情得到有效缓解。

这就是“云病理”的运行模式:浦东医院承担“承前启后”的功能,接受区域内病理学科薄弱、病理医生缺乏医院发送来的疑难病理,为其进行前期会诊,并提供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对于浦东医院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样可通过“云端”邀请强大的“复旦专家库”帮忙。

据悉,作为上海首个数字化远程疑难病理诊断平台,复旦·浦东“云病理”会诊中心建立3年来,通过转变会诊模式,有效缓解了病理诊断资源不足的难题,不仅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同时也在病理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等方面取得成效,且区域辐射效应正在不断扩大。

“云病理”还可以实现远程的精准医疗帮扶。杜忠华说,浦东医院已在陕西省华阴市人民医院、云南省文山市人民医院、新疆莎车县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建立起多个“云病理”分中心,实现远程病例讨论和病理会诊,进行疑难病理会诊已达1000多例,诊断正确率近100%。仅在今年上半年,“云病理”中心便为平台上的医院提供病理基础知识、临床病理技术和诊断技能培训30多次,并定期开展“疑难病理读片会”,助推各医院病理技术及病理诊断质控的标准化和同质化。

国际视野下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浦东医院在短短几年间有了长足进步,这也提醒着我们管理者,发展的步子既要迈得快,更要‘耐力足’、要有‘后劲’。我们要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不断拓展视野和胸襟。我们不仅要把坐标放在上海浦东,更要放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这样才能激励我们走得更远。”余波说:“在全体员工协力之下,我们医院在立足‘本土化’的同时,也瞄准了‘国际化’目标。”

为此,浦东医院成立“国际医疗部”,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拓展医院发展范畴为目标,进一步打造国际化医疗服务流程。

医院与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签署合作办医协议,探索公立医院与国际一流医学中心合作办医新模式。

杜克大学是一所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该校医学院在美国最佳研究型医院中名列第五位,它也是美国最有名的减重外科学术中心之一。为紧跟医学发展前沿,浦东医院携手该大学糖尿病与肥胖外科,集结国内顶尖专家,并引进海外专家,建立起综合外科、内分泌科、心内科、呼吸科、麻醉科和内镜中心等医疗团队,形成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多学科中心。同时,双方共同举办了“浦东—杜克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东海国际论坛”,杜克大学“糖尿病与肥胖外科大师班”也移师中国,双方专家和管理层在互动互访中充分交流、彼此促进。

此外,浦东医院还与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英国剑桥大学医学院达成合作,开展教学资源的双向疏导,让院内职工“走出去”,在研修交流中获得提升;定期将全球知名专家“请进来”,邀请他们来浦东医院讲学、指导,并且引入国际培训课程,促进医、教、研协同发展。

如今,“国际化”视野已带来初步效应:2015年,浦东医院以高分通过JCI国际认证,成为上海首家通过JCI(第五版)认证的综合医院,在医疗安全和服务方面达到美式高品质水准;2016年,浦东医院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迪士尼乐园)官方医疗保障单位,配合上海打造“人人向往的国家级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定位,为周边居民和游客提供国际化、同质化医疗服务;今年,浦东医院获得第二届浦东新区区长质量奖,成为区内首个获得该项荣誉的医疗单位。

大事记 >>

1932年 始建原南汇首家公立医院

2014年 上海首个数字化远程疑难病理诊断平台——复旦·浦东“云病理”会诊中心启动

2015年 成为上海首家通过JCI(第五版)认证的综合医院

2015年 成功创建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

2016年 成为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迪士尼乐园)官方医疗保障单位

2017年 成为首家获得浦东新区区长质量奖的医疗单位

2017年 获得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四连冠

学科梯队

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

血管外科、创伤骨科、肾脏内科

复旦大学“985”工程医院优势学科

骨科、胸外科、消化内科、肾内科、神经内科

浦东新区重点学科群

脑血管病三级防治学科群、创伤急救学科群、糖尿病与肥胖外科学科群

浦东新区重点学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糖尿病外科学、急诊医学、消化病学、肾脏病学、妇产科学

浦东新区重要薄弱学科

检验学、临床护理学、临床药学、病理学、儿科学

领军人才

余波

血管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医院协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担任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缺血性卒中外科专委会副主委、上海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候任主委、上海市普通外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负责人、国家级继教项目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及支架成形术负责人、浦东新区卫生系统领先人才。

禹宝庆

骨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领军人才,浦东新区卫生系统领先人才。担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创伤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委员兼骨与关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多次赴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进行学术访问交流,其研究成果在海内外具影响力。

2020年的浦东医院

● 总建筑面积将增加至13万平方米

● 床位将增加至1500张

● 年门急诊总量将达270万

● 年出院数达到5万人次,年手术量达3万台,三四级手术占比达60%以上

● 旅游医疗达1万人次,完成国际旅游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 卫技人员与开放床位比例为1.33:1

● 护理人员与开放床位比例为0.6:1

● 医师高级职称比例≥20%,硕士以上学历≥50%

● 重点学科:

血管外科、糖尿病外科、骨关节专科、肾内科、急救创伤科、中医科、口腔科,打造成为国家级重点学(专)科;

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肝胆外科、胃肠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妇产科、儿科,打造成为市区级重点专科;

培育专科特色,创新具有区内优势的新技术、新项目,包括皮肤科、耳鼻喉科、眼科、神经内科、感染科、康复科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