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喜迎十九大 浦东民营企业党建风采展示

2020年12月21日 10阅读 来源:浦东日报 2017-10-16 00:00:00

浦东新区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十分重视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把加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作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前夕,特撷取部分民营企业和行业商会代表进行党建工作特色的风釆展示。他们是:“以创新为魂”的微创集团、“把支部建在一线上”的普兰金融、“以党建人才带动全体员工”的海怡集团、“扎实党建促企业全面发展”的冠松集团、“‘两贴近’搭建民企党建大舞台”的聚通集团、“将党建作为企业发展核心推动力”的新龙成集团、“行业创新,注重党性思想教育”的石油协会。相信更多的民营企业将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以一流的党建促进非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浦东“走在前列”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版图片由浦东新区工商联提供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创新为魂:走过中国“智”造黄金五年

■通讯员 张烨

2012-2017年是微创医疗不断创新、硕果累累的五年:2012年“10+5联合舰队”扬帆启程;2015-2017年连续三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截至目前,平均每15秒就有一个微创医疗的产品在全球范围内被使用……砥砺奋进的五年间,以“创新”为抓手,微创医疗打出了一张张极具国际影响力的“好牌”,而这一切与企业将党建摆在企业管理的突出位置密不可分。

在党建工作中,微创医疗党组织积极创新思维,依托各类党建品牌推动企业党建创新。在“营造氛围、巩固阵地、探索模式、注重实效”的党建新思路下,通过“合纵连横”管理模式,组织“聚焦工匠精神”“劳动竞赛”“高管有约”“FridayTalk”“知识产权月”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在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扩大了党组织在企业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合纵连横”模式由企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常兆华博士在2008年集团党总支成立大会上首次提出。在加强各纵向职能部门团队建设的同时,也特别强调不同部门之间的横向融合和交相维系。微创医疗目前有16个横向组织,在党委领导下开展日常工作,公司每年会给予活动经费的支持。该模式在提升群体和个人“情绪智力”的同时,极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创新力。以公司研发部门为例,党员比例目前已超30%,成为研发创新的重要力量和引领群体。同时,在“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启明星计划”中涌现出多位党员先锋。

近年,微创医疗以党员为骨干力量的研发团队在产品研发创新方面硕果累累。公司通过自主创新等方式,拥有国内外近30个国家的专利(申请)1800余项,平均每两名员工申报1项专利。这些产品逐步引领国产医疗器械行业打破目前国内微创伤介入治疗主要依赖进口器械的局面,为更多国内患者提供了更理想的治疗方案。

作为一家以创建“一个属于患者和医生的品牌”为己任的民族企业,微创医疗坚持以人为本,致力于在以微创伤治疗为代表的高科技医学领域建设一个属于患者的全球领先的医疗集团。这份以人为本的关怀,不仅汇集在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过程中,更是渗透在企业党建工作的方方面面,以不同形式塑造和传递着每个微创人的价值观。考虑到公司党员年轻化的特点,微创医疗党委积极创新学习方式,结合时政热点和行业趋势,组织了“微创红讲堂”系列党课活动,邀请了多名外部专家学者并挖掘内部资源,开展了“党员在科创中心建设的意义”“国防安全形势与装备发展情况”等主题的专题讲座活动,深受党员好评,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组织生活,如在“七一”特别活动中,党员集体重温了入党誓言并对党员示范岗进行了授牌,先后组织党员到嘉兴南湖、一大会址等处进行考察学习。

微创医疗始终将社会责任深植于企业文化中。公司分别于2007年和2012年在山东省五莲县和贵州省赤水市创办微创希望小学,坚持以爱心捐赠、奖学金发放等方式,助力山区孩子成长、传递社会正能量。还多次举办“走出大山看世界”夏令营,让生活半径不足数里的孩子们到上海增长见识、开拓眼界,鼓励他们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微创医疗还在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学院设立“微创励志奖学基金”,并先后向张江创新学院、上海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捐赠用以发展国家教育事业的专项基金,总额累计近2000万元。公司设有多个医疗慈善项目,如向少数民族及偏远地区捐赠医疗设备、举办慈善义诊及学术教育活动。公司在美国的骨科公司也向关节炎基金会、美国癌症协会、反虐待儿童中心等慈善组织慷慨捐赠,持续支持医疗保健项目。

上海普兰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把“支部建在一线上”积极做好思想引领

■通讯员 孙二爽

上海普兰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票据业务的民营企业,企业在34家分公司设立了支部书记专岗,把“支部建在一线上”,积极做好思想引领。企业还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服务中小银行和实体企业、支农惠农促“三农”、助推“两权抵押”,助力中国特色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

2016年2月,普兰党总支升格为党委,下设5个总支、15个支部。同年6月,普兰金融党委荣获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公司秉承“至纯、至美、至精”的文化理念,规范运营,在我国票据市场中率先提出“反包装、反返利”的口号,长期坚持“在规范中运营、在创新中发展”的理念,坚持“程序先于业务、流程先于操作”的实践,倡导走规范和专业经营之路。在公司文化中也提倡员工勤俭节约,反奢侈品、反浪费、反对商业行贿受贿,拒绝收受客户礼品,并将其写入《普兰禁令》中,要求每位员工签名确认。

公司在15年的运营中,一直坚守“服务于中国货币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服务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的基本宗旨,精心耕耘于中小企业与中小银行,精心打造自己的职业经纪人队伍,构建专业的互联网经纪平台——普兰金融村,在货币市场特别是票据市场的服务中有所建树。

公司党委重视规章制度建设,每年都对规章制度进行修订,明确党委委员及下属5个党总支、15个党支部班子的分工和岗位职责。分公司设立支部书记专岗,主要负责思想引领、文件宣导、团队建设等工作,“把支部建在一线上”。劳动竞赛是员工大显身手的平台,公司在“赶、学、比、超”的氛围下,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业务骨干,他们多数也是党团工作的中流砥柱,公司将这些思想先进、勤奋务实的员工、团员列为积极分子,作为发展党员的重要培养对象,为公司党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为了将党建深入到公司运营管理中,在日常支部会议和“三会一课”的实施上,公司党委以“网联网+党建”“指尖+党建”为平台开展活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经公司党委班子和经营班子成员讨论,共同发起了公司平台创业计划,党员带头,组建10余支创业团队,带动100多名员工参与创业计划,为公司研发了多种创新型金融产品。

心系“三农”、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是公司长期以来的追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加快农村金融创新作为重要主题,并将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作为农村金融创新的一个重点。公司一直致力于服务中小银行和实体企业,致力于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和金融繁荣,助推“两权抵押”,依托农商农合农信,助力农民增收与地方脱贫。今后,公司将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服务体系,继续贡献微薄之力。

上海海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海怡文化”成为企业发展“助推器”

■本报记者 蔡丽萍

上海海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92年,注册资金1.82亿元,下属6家子公司、10余家分公司,是一家集施工总承包、装修装饰、设备安装、餐饮旅游等多元化经营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集团,承建过世博园意大利馆、吴昌硕纪念馆等众多知名项目。

上世纪90年代,民营企业在浦东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入党多年的海怡创始人、董事长张味国在第一时间想到,成立党支部有助于凝聚人心,从而引领企业发展、打造独特的企业文化。随着企业的壮大,在2011年7月1日建党90周年之际,集团党委也正式成立。“民营企业比较难吸引人才,而党组织的凝聚力能让职工有归属感。”集团党委副书记王国安表示。

海怡始终把党员教育摆在重要位置,比如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开展后,集团党委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党委学习制度和支部“三会一课”制度,深入学习党章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通过多种形式,增强党员党性。三年来,企业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实践作为重要内容落实,在“抗战胜利70周年”等几个重大纪念日子里,都组织了演讲、重温誓言、参观等活动,把实践社会公德等“五德”列入年度考核,在员工中培育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品德。

集团致力于从内部培养人才。近年来,每年出资邀请培训机构开展培训。今年,集团与专业培训机构合作,组织了4次16学时的全员培训,组织继续教育100人次,参与“十大员”考证换证140多人次。

在集团的党组织生活、党员大会等活动上,张味国始终强调正确的工作态度、人生态度,要求党员、员工要与人为善、讲规矩,工作上要积极进取。

海怡集团还一直坚持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是连续两届全国文明单位。在文明单位创建过程中,集团领导有意识地将创建活动同日常生产经营管理融为一体,并取得实效。在集团看来,全国文明单位意味着企业拥有良好的信誉等级,这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集团始终把企业的发展与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成立了一支志愿者队伍,积极做好社区参与、社会投资、志愿服务等。去年,集团与张江镇孙建路居民区续签了新一轮结对共建协议,多次参与居民区的活动,被评为张江镇区域共建先进单位,还先后参与“关注浦东困难儿童”“爱在后备箱义卖”等活动。广兰路地铁站志愿服务活动是集团志愿服务的品牌,志愿队伍常年参与维持地铁站秩序,为旅客服务。集团近三年投入公益慈善资金200多万元,被评为区文明单位志愿者服务联盟“风尚之星”“十佳志愿服务集体”,连续两年被评为区域共建先进党组织。

冠松集团

以党建服务助力科创中心建设

■本报记者 徐阳

上海冠松集团是一家以从事汽车销售和服务业务为主的集团化民营企业,共有30多家分公司,分布在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区,职工人数近3000人。企业创立于1992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助推了企业发展,党中央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英明政策为企业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制度保障。企业以“产业报国”为经营宗旨,通过党建工作的开展,凝聚和引领全员共同奋斗,努力奉献社会、报效祖国。

2008年,上海冠松集团成立党委,隶属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非公综合党委,公司董事长黄关松担任党委书记。10年光阴如白驹过隙,这期间,党委的成立对公司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和层次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员工数量也由2008年的800人,增长到3000人;党员人数从最初的几十名,发展到如今的200多名,下属23个党支部。

近几年,冠松按照“公司建到哪里、支部建到哪里”的工作机制,在新公司筹建时,同步将党支部建立列入规划,新公司具备建立支部条件时,立即申请建立党支部。通过实践,他们发现,一个新成立的公司,党建工作开展得越早,企业文化建设就会越好、党建工作的自觉性和职工的认同度也越高。

为了确保党建工作有效开展,集团党委将党建工作纳入制度化建设体系,以制度创建、制度学习等为抓手,将党建工作流程、方法通过管理制度形式固定下来,纳入到公司执行力工程,并利用公司办公OA平台等现代化管理工具进行管理,做到“有制度、有督办、有检查、有考评”,各支部工作协调统一。

公司党委组织各党支部将“两学一做”融入到助推企业发展的实践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带动党员争先创优。

内部党建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对外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的工作自然也不会落下。据悉,冠松集团党委积极响应浦东新区区域化党建号召,在位于张江科学城的汽车园区内专辟了约200多平方米的场地,按照“六有”标准(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建立了“冠松党建工作站”,并在“冠松党建工作站”建立了“党员车友之家”,打造“以汽车文化为纽带,共建党员交流新平台”为主题的“科创驿站”党建品牌,与张江园区综合党委合作开展党建联建。

聚通集团

“两贴近”搭建民企党建大舞台

■通讯员 章雷

成立于1994年的聚通公司,是上海一家土生土长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通过全体聚通员工的共同努力,企业始终保持着稳步快速发展趋势,目前,直营网点已从1家发展到29家。“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著名商标”“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200多项省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彰显聚通作为上海家装行业龙头企业的分量。

聚通的党组织成立于2002年,15年来,聚通党支部也从最初只有6名党员发展成拥有76名党员、4个党支部的党总支。在紧紧围绕企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聚通党组织努力发挥凝聚和示范作用,有效推动了企业的全面发展,曾荣获上海市“两新组织”“五好党支部”称号。

公司党总支从发挥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角度,抓实党建工作,以党组织为战斗堡垒、以党员为岗位先锋、以争先创优为广阔舞台,做到企业经营延伸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

聚通集团党总支书记魏国梁说:“民企的党建必须主动作为,但确实面临很多困难,难点在于,保证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制度不够健全。”因此,集团党组织开创性地提出了“两个贴近”的做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是贴近企业需要,让企业离不开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党组织应该起到对企业的引导作用。让企业感到党组织的存在,是在帮助企业获得良性的发展;二是贴近职工需要,让群众信赖党组织。聚通党总支认为,在“两新组织”中,群众最迫切需要找到归属感,这种归属感和企业文化的建设密切相关。党总支努力创新工作方法与活动方式,把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把政治学习与文体活动结合起来,把业务知识、法律知识的学习与提高广大职工素质结合起来,以增强组织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体现党组织核心价值。

党总支还重点针对集团行政管理高管团队开展工作,从带动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入手,带动整个群众工作的开展,如组织集团高层团队、党员参观上海廉政教育警示基地等,通过活动,逐步将理想信念教育实践引向深入。

上海新龙成集团

党建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本报记者 蔡丽萍

1988年,上海新龙成集团董事长谢玉成来到上海创业,敢想、敢干让他闯出一片天地。站稳脚跟后,他又将党建工作作为核心推动力,由此,企业开启了“二次征程”。

上海新龙成集团是一家跨行业、多产业的综合型企业,业务涉及实业投资,羽绒羽毛深加工及制品研发、生产销售、建筑工程总承包。集团下属企业12家,总资产达23亿元。在企业发展之初,谢玉成深知,要发展就要凝聚人才,而党员正是企业的中坚力量。2013年6月,集团正式成立党委。

集团党委将职工素质的提高摆在首要位置来抓。在注重政治教育、弘扬正能量方面,党委组织职工学习十八大文件、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请浦东新区区委党校教授前来授课,组织线上讨论、党员职工学习心得交流。通过学习,鼓舞职工的工作士气,增添工作干劲,提高工作绩效。

2009年,集团与上海市电大经过多次沟通,达成共识,上海电大为集团培训建筑专业大专生,经过学员的不懈努力和全体教师的辛勤耕耘,100多名学员已如期毕业。集团还委托浦东新区农校对公司职工进行职称业务培训,30多人通过职称考试。集团将职工学习成果与绩效工资和奖金挂钩,调动了职工的学习积极性。

集团党委坚持服务党员,发挥“一面旗帜效应”。2013年5月,集团腾出80多平方米的行政办公用房作为“党员活动中心”,不仅为党员和职工的学习提供了场所,而且为推动集团的改革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集团积极发动企业职工开展“我为企业发展献一策活动”。活动开始后,收到对企业建设的各类建议意见50多条,其中的一条建议: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开发古麒羽绒二期项目,经过省际间考察、集团领导层研究、组织专家论证,被公司采纳。2014年,企业已建设完成行业最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线——“古麒羽绒股份二期”,总投资近10亿元,占地300亩,2015年8月已正式投入生产。这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羽绒羽毛深加工供应链整合平台”。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党员的引领作用功不可没。比如在推进古麒羽绒二期工程时,工期紧、质量要求高,公司的常务副总洪小林是项目总负责人,也是集团党委委员,他从前期规划、项目建设到试投产全程负责,特别在项目封顶阶段,在右腿受伤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在施工一线,获得新区党员示范岗荣誉。

谢玉成认为,做企业首先要做有良心的企业,集团每年用不低于100万元资金做公益。同时,谢玉成也是上海市安徽商会党工委副书记,积极参与了商会党建等工作,搭建安徽、上海两地互动平台,促进诚信工作,针对商会100多名党员定期开展活动,积极推动党建工作。

浦东工商联石油行业协会

创新党建工作 引领企业前行

■通讯员 严浩

浦东新区工商联浦东石油制品行业协会于2008年4月16日成立,截至2016年3月底,协会下属有450家注册会员。2009年,协会成立了浦东新区石油制品行业联合党支部,还先后成立了工会和共青团组织。在协会党组织和协会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协会连续多年被评为“浦东新区文明单位”,获得了“中国社会组织5A级”荣誉称号。

协会党支部注重落实党员党性思想教育,经常组织党员和企业职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政治方向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为了解决党支部党员工作忙、人员分散、集中学习不便的问题,协会党支部通过多媒体平台开展学习教育。在协会网站上开辟了党员天地,及时更新学习内容,并开辟支部微信群,以“微党课”的形式推送学习内容,做到党员学习全覆盖。

协会党支部坚持“党员骨干双培养”的原则,即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业务能力出众的职工吸纳到党组织中来。党支部成立以来,先后发展三名优秀积极分子加入党组织,还通过开展谈心谈话,精准把握青年职工思想动态。

协会党支部善于激发党员在各自单位争先创优,使党员职工成为各单位的业务骨干,以此树立榜样,如在各项帮困救灾活动上带头捐款,帮助协会在会员服务上解决各项问题,将党员的各种先进经验向关联企业输送。

协会党支部借助多元平台体现党员专业价值。石油协会以会员服务为核心,在原有服务基础上,成立配套的专业财务管理公司,专门为协会内的会员企业提供代理记账、财务税务咨询等服务。这种协会与会员企业紧密合作的模式,也为工商、税务、财政等职能部门对浦东石化行业的监督、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浦东石化行业创造了有序、合规的经营环境。

协会党支部一贯奉行弘扬“义利兼顾,德行并重”的精神,在援助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区、帮助甘肃舟曲重建家园过程中,党支部积极响应国家和上海市政府关于开展救助受灾群众的号召,向会员单位发出了向地震灾区捐款的倡议书,各会员企业纷纷响应,募捐总数达34.76万元。

2012年,协会党支部与南码头商会联合云南迪庆州外事和商务局启动了少数民族贫困学生捐资助学活动。截至今年,已有3名大学生与石油协会签订了长期资助协议。他们在大学就读期间,每人每年将获得5000元资助。2015年1月,党支部还出资为浦东新区重度残疾人寄养院送去226套棉毛衫裤。

每年重阳节,协会党支部都会坚持看望居住在浦东新区的百岁老人。党支部还与南码头路街道共建文明社区,出资组建了社区合唱团。

总结工作成果和体会,协会党支部表示,将继续聚焦中心业务,提高党建服务保障能力,团结带领协会职工和广大会员单位再创佳绩,并围绕大局,搞好服务,打造品牌,建言献策,不断增强商会及社会组织的活力,为推进浦东新区乃至全上海经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