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敏
群众看公安,首先看破案,尤其是命案。近年来,浦东新区命案发案形势总体平稳,命案破案率百分百,其中浦东公安分局刑侦支队一队(重案队)功不可没。
千里追踪擒凶手
重案队有一个信念,不为被害人伸张正义、不把坏人绳之以法誓不罢休。
2010年,有个小区楼顶发现一具女尸,一名与死者曾经恋爱又分手的男子有重大嫌疑,可是这位男子却有不在场证明,那究竟谁是凶手?
民警调查发现,小区里有个保安在案发后不辞而别,和他一同消失的还有一辆业主的奥迪车。民警顺着奥迪车的轨迹从上海追到江苏北部地区,又追到杭州。然而,奥迪车已经被抛弃在绿化丛中,保安也不知去向。
正当束手无策时,一条线索将民警的视线引至云南昆明,但当民警赶去,嫌疑人又人间蒸发。重案队民警不甘心,继续广泛追踪。
“前保安”就这样再次进入“猎手”的视线。民警追着他一路从厦门到海口,辗转到三亚。终于,重案队将目标锁定在一个由厂房改造成的群租房地区,但蜂窝一样的出租屋里人进人出,很难辨识嫌疑人。民警耐下性子慢慢找。一天,民警发现一个驾驶吊车的人和嫌疑人有几分相像。由于民警拿到的照片是几年前的,为了防止抓错人,也防止打草惊蛇,“猎手”们冒酷暑大汗淋漓地在嫌疑人周围仔细观察。
“当时,我们发现车斗里突然跳出一个人,细细一看正是嫌疑人。我们从三个方向扑了上去。”办案民警至今记得当时激动的心情,和身上难耐的瘙痒。那段时间,海南特别晒,办案民警都脱了几层皮,身上也起了湿疹,又痒又痛。
合成战提升办案效能
有人说,现在侦查员比以前好做,以前靠的是基本功,现在靠的是科技。重案组一名年轻民警说,这话只说对了一半。的确,老一辈侦查员的基本功扎实,年轻一代侦查员要学习。但现代社会,已经是一个信息的时代和互联网时代,既要学习老一辈侦查员扎实的基本功和智慧,也要学会在数字时代打信息战和合成战。
民警介绍,2012年发生在蔡路地区的一起杀人案就是靠基本功告破的。被害人的尸体被抛在化粪池里。没有被害人身份信息,重案队用起了老办法。按着“老法师”的办案经验,重案队、派出所和分区指挥部配合,挨家挨户走访,终于使嫌疑人现身。
2016年中秋节前夕发生的一起杀人案则是靠分析侦破的,重案队在10分钟内锁定了嫌疑人。前方现场调查与后方支撑团队密切配合,锁定了一名事发前与被害人频繁接触的男子,剩下的就是开展抓捕。
坚定命案必破信念
侦查破案更离不开过硬的素质和责任心。2016年12月31日,周东地区绿化带里发现一个包装袋,内有被害人的白骨。首先得查出被害人是谁。包装袋里没有其他东西,破案一时没有头绪。
重案队探长姚仲昆突然想到他三年前经手的一起失踪案件。当年,一个在周东地区做糕饼生意的外省市男子失踪,他的车停在一家游戏厅边,人却无影无踪。重案队发现一名嫌疑男子,但经侦查,该男子除了与失踪人在同一家网吧上过网外,没有进一步的证据,案件迟迟无法突破。
想到这个情况,姚仲昆连忙翻出当时的资料,一点一点翻看,直到深夜。在看一段监控时,他发现失踪男子的车经过一个卡口时,司机身上穿的T恤衫有点眼熟,T恤衫和包装袋内白骨上留有的衣服残片很是相似。他马上去比对……被害人就是那位失踪男子,而犯罪嫌疑人正是与被害人一起上过网的男子。
记者从浦东公安分局刑侦支队一队(重案队)了解到,近年来,浦东新区命案发案形势总体平稳。在压力和困难面前,刑侦支队重案队始终坚定“命案必破”信念,将之作为平安浦东建设的基本底线和衡量队伍综合战斗力的重要标尺,注重以提高侦查个体的“核心战斗力”来拉升整体素质,用合成战来促进警务科技的应用战法和完善各项运作机制,不断提升攻坚克难的能力和水平。2013年以来,命案破案率保持100%,并侦破多起命案积案,开创了命案侦破工作的新局面。
日前,浦东公安分局刑侦支队一队(重案队)获评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其实,重案队已连续七年荣获浦东分局一级党支部,2010年、2013年、2014年荣获上海市公安局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荣获分局集体嘉奖,2013年度荣获市局集体二等功,2014年荣获浦东新区总工会第四届浦东新区职工职业道德先进单位提名奖,2015年荣获市局集体三等功,还荣获2015年度浦东新区青年文明号及浦东新区优秀青年突击队称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