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浦东法院发布涉自贸区十大典型案例

2020年12月21日 10阅读 来源:浦东日报 2016-11-01 00:00:00

■记者张敏 通讯员陈卫锋

昨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13—2016年涉上海自贸区审判工作白皮书及十大典型案例。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三周年之际,浦东法院总结三年来司法服务保障自贸区建设经验,为进一步推进自贸区建设护航。

会上,浦东法院还发布并向自贸区管委会、自贸区企业代表赠送了新书《浦东法院服务保障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实践与探索》。

受理案件2.1万余件

白皮书披露,2013年11月至2016年10月,浦东法院共受理各类涉自贸区案件21538件。从案件类型看,其中民商事案件15526件、执行案件5405件等。

期间,浦东法院共审结(执结)各类涉自贸区案件19447件。其中,民商事案件13902件、执行案件4971件。从审判案件结案方式来看,判决结案6718件,占46.4%;调解结案2559件,占17.7%;撤诉结案4868件,占33.6%。

浦东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斌表示,这三年间,上海自贸区经历了成立、扩区及制度创新不断深化的发展过程。随着自贸区建设的不断推进,涉自贸区民商事案件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首先,案件量跨越式增长。“这反映上海自贸区内司法需求的体量变化。”张斌说。其次,四大片区案件区分明显。从类型上看,保税片区和金桥片区以买卖、仓储、加工承揽等贸易合同以及国际物流服务、金融信息服务、咨询管理服务等新型服务业案件为主要案件类型;陆家嘴片区金融特色突出,集聚了近八成的涉自贸区金融商事案件;张江片区高科技企业云集,涉及著作权、商标权、不正当竞争等知识产权案件占全部涉自贸知识产权案件近九成。此外,涉自贸区民商事案件还呈现出案件类型结构调整、涉外案件趋于多样化等特点。

三年来,浦东法院一直致力于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自贸区司法保障模式。在白皮书中,浦东法院从六个方面梳理、总结了相关做法和经验。

具体来看,这些做法和经验包括完善专项审判机制,精心审执相关案件;深化权益保护机制;全面升级司法公开和司法服务,营造优质营商环境;延伸法院司法职能,强化风险预警防范;对接司法改革要求,推进自贸区法庭综合改革;总结服务保障经验,发挥辐射参考作用。

会议现场,浦东法院发布并向自贸区管委会、自贸区企业代表赠送了新书《浦东法院服务保障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实践与探索》。该书别具特色地设置了文件报告、案例研析、研讨交流、信息情况、调研成果、媒体精选等多个章节,介绍了上述经验、做法。

发布十大典型案例

会上,浦东法院还发布了2013—2016年涉自贸区十大典型案例。

浦东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林晓镍介绍,十大典型案例中包括4件商事案例、3件知识产权案例、1件劳动争议案例、1件行政案例和1件刑事案例。这些案例大多具有较高的社会关注度,或体现了自贸区内商事纠纷处理的特殊原则、或探索了法律尚未明确的难点问题、或反映了法官在案件裁判中的司法智慧。

记者注意到,在十大案例中,有两件“首例”案件曾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与上海载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载信软件(上海)有限公司申请诉前停止侵害知识产权纠纷案,是全国首例涉电子商务平台不正当竞争诉前行为保全案件,对今后类似案件的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在上海市首例保险公司向代驾公司行使代位求偿权的纠纷案件中,法院判决不仅促进了代驾行业的有序发展,也促进保险公司进行业务创新,为代驾行业的发展提供专业保障。

十大案例对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网络购物等许多新兴领域均有涉及,浦东法院的判决结果对促进相关行业健康发展以及诸多新、难问题的厘清和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