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延
“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助推上海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记者了解到,“一带一路”倡议有力支持了本土企业在全球进行资源配置和布局,提高了本土企业的国际化竞争能力。以制造业为例,近年来,本市对外直接投资,以及工程总承包承接能力的提升和发展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多种方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在“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本土制造业企业参与方式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直接投资是其中一类,上汽集团是其中代表。
上汽集团国际业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上汽集团重点规划的15个海外市场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占了大多数。
目前,上汽已初步完成泰国生产基地、英国研发中心建设,正在加紧建设印尼、印度基地,并在中东、南美、东盟、大洋洲、欧洲、北非等地建立营销及售后服务网络。通过在核心区域建立海外生产基地,上汽将形成全价值链的业务体系和面向周边市场的辐射能力。
将产品输出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并提供工程建设服务,则是另一种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模式。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可谓全球港机设备龙头,其核心产品岸桥市场全球占比逾80%。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该公司也成为受益者。据悉,该公司港机业务去年以来在东南亚地区顺利推进。由于这些国家地区相关产业尚不成熟,公司议价能力强,毛利率水平高。仅去年上半年,该公司在亚洲地区(除中国大陆)的营收就达到42.5亿元,同比增长28.7%,发展势头强劲。截至目前,振华重工已向“一带一路”沿线52个国家和地区交付3512台设备。
以外资企业沃尔沃建筑设备和民营企业上海胜华电缆集团为代表,为上述这些“走出去”企业提供装备支持,则是更多企业的选择。
去年,沃尔沃建筑设备助力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KKH)二期工程的发车仪式,在沃尔沃建筑设备上海工厂举行。KKH二期是中巴经济走廊的陆路通道的核心路段。该公司如期交付的52台沃尔沃挖掘机,为建设巴基斯坦至中国的“中巴友谊公路”而奋斗。
开放型经济发展获得新动能
“‘一带一路’对外投资占全市的比重非常高。特别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程承包方面的成绩更加突出。”市商务委主任尚玉英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2016年,上海企业在“一带一路”新签对外承包合同额8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6.5%,占全市比重达到75%。特别是这两年,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完成的工程总承包营业额近40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60%。“从这个意义来说,不仅是对外直接投资,还有工程总承包承接能力的提升和发展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与此同时,上海还充分发挥自贸区先行先试的优势,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先导,以国际产能合作为核心,以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为载体,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支撑,以多方联动合作为纽带,以境外安全风险防范为保障,积极扩大“双向投资”,推动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上海重点推动的“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合作项目共计27个。今年一季度,本市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3亿美元,占全市的16.7%;新签工程承包项目合同额12亿美元,占全市的73.9%。
值得一提的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上海通过启动“一带一路”伙伴关系计划,积极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的经贸合作伙伴关系,构筑广覆盖的投资贸易网络,为上海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动能转换夯实了基础。
截至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已有39个在沪设立了使领馆,上海与全球59个城市建立了市级友好城市关系,与新加坡、阿联酋、罗马尼亚等14个国家的经贸部门或节点城市正式签署了17个经贸合作伙伴框架协议,市外国投资促进中心还在捷克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办事处。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