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浦东展现城市基层党建新魅力

2020年12月18日 10阅读 来源:浦东日报 2017-07-20 00:00:00

■本报综合消息

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18日至19日在上海召开。会议期间,与会同志实地参观学习了上海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上海中心“金领驿站”、沪东新村街道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和自贸区党员政治生活馆等参观点,展示了浦东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做法和探索。上海创新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市委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作为主线,按照“组织有活力、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的要求,使之成为凝聚千万市民、推进城市发展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党组织建在社会最活跃细胞上

上海市委明确,党员、群众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城市基层党建,要不断扩大在新兴领域的覆盖面。

以商务楼宇为例,上海有各类商务楼宇近2000栋,入驻企业6万家,白领超过百万人,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主要聚集地。以楼宇为阵地,浦东陆家嘴“金领驿站”的党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寸土寸金之地建设党建服务站点,不是靠行政指令,而是企业自发支持。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邵竹青说,大厦里的“金领驿站”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算租金一年需要好几百万元。但大厦愿意拿出来做党建,既是服务党员,也是服务白领。“员工的凝聚力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金领驿站’已成为大厦的金字招牌。”

陆家嘴综合党委还利用“金领驿站”,加强组织育人功能,通过综合党委、企业党组织、党群工作站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建立了“把骨干发展为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的双向培养育人机制。几年来,金融城已把300余名骨干发展成党员,100余名党员培养成企业骨干,从而使党组织在广大白领员工中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沪东微心愿 让他们温暖着彼此

“七一”前夕,浦东新区沪东新村街道新一批微心愿如期而至。这一季微心愿总计收集心愿111个,其中在心愿发布现场,通过“摇一摇”,27个心愿被一抢而空。

(下转2版)  (上接1版)

而不久前,沪东街道还为9位7月1日出生的老党员一同庆生,老人们吹熄象征“96”岁的生日蜡烛,共同为中国共产党96周年华诞送上真挚的祝福。这些老党员中,有的历经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烽火洗礼,有的经历过共和国初期建设的峥嵘岁月,华发之年却仍在社区中发光发热。当一群孩子为老人献上一捧捧鲜花,用稚气的声音说“祝您生日快乐”时,全场为之感动。这份感动,源于沪东街道的一个微心愿。如今在沪东,上到耄耋,下至垂髫,无人不晓“微心愿”活动,小小的微心愿连接起了党群关系的两头。

市委“1+6”(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文件实施以来,沪东新村街道党工委按照区委要求,以“体系、功能、机制、载体、队伍”五大要素为抓手,运用“互联网+”思维,坚持“互联互融、共享共治”理念,努力把技术优势转化为政治优势,推动工作重心向基层转变、格局向整体推进转变、方法向开放融合转变、治理向精准发力转变,不断探索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新路径。

如今,在沪东新村街道,党员在哪里,组织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需求和资源对接在哪里,组织的活力就迸发在哪里;群众的期盼在哪里,组织的重心就凝结在哪里。组织活力的不断迸发,凝聚了巨大的区域合力。从个人的自觉行动,到居民的自治项目,再到社区的共治平台,多级载体的建设,让党组织、党员的活力渗透到社区的千家万户。

上海自贸区把党组织建在行业上

7月5日下午,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党建服务中心迎来一批送锦旗的客人。来者是保税区内的一家知名企业——上海精裕捷星物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和党支部书记。今年4月,该公司因种种原因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五违”厂房的搬迁,老总为此焦头烂额。党支部书记找到了保税区综合党委航运物流行业党总支书记反映了这一问题。了解情况后,党委和行业党总支一边为企业出谋划策,加快新厂房建设工程,一边积极与高桥镇政府沟通协调。经过多方努力,公司在6月底顺利完成了厂房建设和搬迁工作,最大程度减少了企业损失。

“我们感到企业不是孤军奋战。正是有了行业党组织的牵线搭桥,企业才解了燃眉之急。”这家物流企业的感言,颇能代表自贸区内保税区相当多企业的感受。

上海自贸试验区2013年成立后,吸引了大量企业入驻。其中,保税区域内80%非公企业是外资企业。综合党委通过行业化运作直接管理着近135个基层党组织、4000多名党员。在国际化、市场化行业特征明显的自贸区,党建工作发挥行业集群优势,实现党组织资源优势的最大化,为自贸区推进试点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